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全中

作品数:91 被引量:737H指数:1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20篇建筑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4篇地裂缝
  • 14篇发育
  • 12篇地质
  • 9篇地质灾害
  • 9篇发育特征
  • 7篇灾害
  • 7篇盆地
  • 6篇黄土
  • 5篇地面沉降
  • 5篇地铁
  • 5篇应力
  • 4篇隐伏
  • 4篇三轴压缩
  • 4篇湿陷性
  • 4篇稳定性分析
  • 4篇西安地铁
  • 4篇滑坡
  • 4篇发育规律
  • 3篇地表
  • 3篇地裂缝灾害

机构

  • 91篇长安大学
  • 7篇机械工业勘察...
  • 6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铁十八局集...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91篇卢全中
  • 49篇彭建兵
  • 11篇刘聪
  • 10篇赵法锁
  • 10篇李喜安
  • 10篇范文
  • 7篇马润勇
  • 7篇黄强兵
  • 7篇孟振江
  • 5篇胡鹏
  • 4篇徐强
  • 4篇宋彦辉
  • 4篇宋飞
  • 4篇陈志新
  • 4篇李忠生
  • 4篇陈树峰
  • 3篇赵富坤
  • 3篇石玉玲
  • 3篇薄峰
  • 3篇门玉明

传媒

  • 11篇工程地质学报
  • 8篇甘肃科学学报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公路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西北地质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2002年中...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大自然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地铁三号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活动趋势被引量:6
2012年
为进一步研究西安地裂缝,给地铁沿线地裂缝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着重查明了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情况和发育特征,并根据与地铁线路的具体交汇特点,将其划分成12个区段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近年来各区段地裂缝的年活动量及地铁工程的施工与运营对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并预测了其活动趋势;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了地裂缝对地铁的影响范围,并在综合分析地铁危害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裂缝与线路相交段的危险性等级。分析结果表明:沿线地裂缝具有成带性和定向性的特点,并且总体有持续发展和进一步连续贯通的活动趋势;其中7个区段地裂缝对地铁的潜在威胁较为严重,应予以高度重视。
孟振江卢全中李喜安王启耀
关键词:西安地铁地裂缝发育特征
测湿陷性黄土暗穴技术研究
彭建兵李庆春陈志新刘永华门玉明冯兵范文王玉贵苏生瑞李喜安宋彦辉卢全中李斌刘妮娜石玉玲
主要成果有:调查并揭示了黄土暗穴的分布规律,完成了黄土高原洞穴分布图的编制;首次对黄土暗穴进行了科学分类;揭示了湿陷性黄土暗穴的成因机理和形成过程;揭示了黄土暗穴对公路不同部位的破坏特点及破坏方式以及对公路交通的危害程度...
关键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暗穴
运城盆地尉郭地裂缝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尉郭地裂缝位于运城盆地东南部的中条山断裂上盘,造成沿线基础设施开裂变形,包括房屋墙体开裂变形、道路错断和农田变形龟裂等,给沿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以尉郭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表测绘,详细的描述了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利用一系列的地质勘探如探槽、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分析了地裂缝与构造断裂的关系,发现该地裂缝与下部隐伏断裂相连,地裂缝是隐伏断裂的延伸,隐伏断裂是尉郭地裂缝的控制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尉郭地裂缝的诱发因素,表水的入渗潜蚀是地裂缝的扩展因素。最后,概化了尉郭地裂缝的成因机理为断裂控缝,抽水诱缝和潜蚀扩缝。
乔建伟彭建兵卢全中
关键词:运城盆地地裂缝
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群发机制与深部构造关系被引量:6
2019年
地裂缝是太原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2012年8月共发现地裂缝107条带,地裂缝所过之处建筑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太原盆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发现地裂缝主要沿太谷-祁县-平遥和清徐-交城-文水呈带状群发,地裂缝发育区位于盆地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边缘和第四系地层沉积厚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太原盆地深部莫霍面隆起,导致基底断块掀斜,地震勘探显示两大地裂缝群发带沿交城凹陷边缘断裂分布。我们认为太原盆地地裂缝呈带状群发的特征可能与莫霍面隆起导致的基底断折掀斜相关,或许还受盆地持续的区域拉张应力作用影响,但现今的超常活动应当是人类超采地下水诱发的。
孟令超彭建兵卢全中何红前
关键词:太原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
基于SBAS-InSAR的西安市鱼化寨地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安市遭受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严重制约了西安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本文以西安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之一的鱼化寨为研究区,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采用覆盖研究区的ERS(1992~1993年)、Envisat(2003~2010年)、Sentinel-1A(2015~2020年)3种卫星数据,并结合区内钻孔、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发展建设历史和现状资料,分析鱼化寨周边地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变特征,探讨区内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成因机制。本文获取的主要结果如下:获取了鱼化寨周边地区1992~2020年3阶段年均沉降速率图,揭示区内沉降中心由90年代电子城处(90 mm·a^(-1))变为现今鱼化寨处(50 mm·a^(-1));证实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关联性,地裂缝发育于地面沉降槽的北侧边缘,限制了地面沉降槽向北扩展,且随地面沉降槽的发展而延伸;揭示了鱼化寨沉降中心仍在扩大,f4地裂缝还存在向西延伸的可能;明确了鱼化寨周边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受地下承压含水层的开采及人类建设活动等的影响。上述认识可为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影响的城市地面开发利用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支撑。
孙月敏杨天亮杨天亮卢全中占洁伟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裂缝
一种基于地表时序形变和孕灾背景的地裂缝易发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表时序形变和孕灾背景的地裂缝易发性评价方法,确定待评价的地裂缝类型及孕灾背景,初步建立地裂缝评价因子空间数据库;使用确定性因子法CF对地裂缝评价因子进行分级量化,获得分级量化值;通过TS‑InSAR...
占洁伟孙月敏卢全中王跃飞姚兆威俞朝悦
石膏角砾岩流变特性及流变模型研究被引量:36
2005年
石膏角砾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非线性及加速蠕变特性,因此提出2种非牛顿体粘滞元件,建立新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推导了相应的一维和三维蠕变本构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石膏角砾岩流变的全过程。
宋飞赵法锁卢全中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试验非线性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边界效应被引量:1
2022年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裂特征、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受制于模型箱尺寸,试验过程中边界效应问题显著,如何减弱边界效应影响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现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验证等手段,对物理模型箱体边界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箱体边界效应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箱体边壁阻尼与箱体尺寸比,其中:边壁阻尼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边壁摩擦角小于土体内摩擦角时,黏聚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边壁摩擦角大于土体内摩擦角时,摩擦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箱体尺寸比影响边界效应幅值,长宽比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并确定试验模型箱设计最优尺寸比为5∶3∶2.2.箱体边界效应对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亢佳乐卢全中占洁伟杨天亮杨天亮
关键词: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深地探测、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复杂。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及综合改革教改项目,强化了需求导向、多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质量监控,构建与实践了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1)提出了"以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抓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2)构建了"面向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课程,形成了"理论课程重学科交叉、专业课程重地质实践、创新课程重科技前沿"的新体系;形成了"名师带团队、团队建名课"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3)提升"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能力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了由地质实习、培优计划、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组成的"多方位、阶梯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4)健全了"监督-反馈-跟踪-激励-改进"五机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祝艳波范文卢全中李同录彭建兵倪万魁苑伟娜
关键词:地质工程教育改革
西安地铁工程涉及的地裂缝灾害与隧道设防
2017年
以西安地铁6号线隧道工程穿越地裂缝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具体分析地裂缝在与地铁线路交汇处的发育和灾害特征及其年活动速率;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提出相邻分段隧道之间在空间上会产生三向位移,从而引起其内部净空减小;运用数学公式定量计算得到地铁6号线穿越地裂缝的纵向影响长度参数。建议在设计地铁线路走向时,应尽量与地裂缝呈大角度相交。
孟振江程国明黄强兵卢全中李忠生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裂缝灾害特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