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秋桂
- 作品数:86 被引量:59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多学科协作护理1例胆囊胃瘘并发感染性休克行OTSC缝合术患者
- 刘梅红林征丁霞芬卞秋桂
-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和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对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韧性总分分别为(157.6±31.7)分、(62.5±15.0)分;除社会功能维度与乐观维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β=0.200-0,49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坚韧、居住地、中度和重度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10年可预测IBD患者生活质量(β=0.319,0.268,-0.218,-0.373,-0.260,P〈0.05)。结论IB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相关。医护工作者可通过帮助患者促进心理韧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李莎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生活质量心理韧性
-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系统化护理及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进行保守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实施系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有益,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阎侠马田田卞秋桂
- 一种便于冲洗收集的灌肠用具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冲洗收集的灌肠用具,包括肛袋以及配合使用的灌肠肛管,所述肛袋上设有贴合于肛周的通孔,并且该通孔外侧四周设置粘接胶带,在所述肛袋底端分别设有注射器接口和引流袋接口,在所述通孔对应面设有与灌肠肛管相适配...
- 刘梅红顾则娟林征卞秋桂尚星辰田金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共享输液报警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享输液报警器,可以实现扫码分级付费实现输液滴空及堵管等情况时本地、移动端、护士站远程报警,本地、移动端和护士站远程关闭报警以及选择加热等功能,包括壳体、密码按键、停止按钮、塑料螺栓、光敏元件、控制器...
- 郭丽卞秋桂任飞
- 文献传递
- 炎性肠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乐观、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炎性肠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乐观、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定向测验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59例炎性肠病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炎性肠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75.04±14.32)分,相关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总分与乐观得分、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408、0.429,P〈0.01),与消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174,P〈0.05)。乐观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路径系数为0.22,应对方式是乐观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炎性肠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与乐观、应对方式均相关,且应对方式在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尚星辰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徐诺
- 关键词:炎性肠病主观幸福感
- 炎症性肠病患者感知病耻感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罗丹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
- 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庭坚韧性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与家庭坚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家庭坚韧性量表(Family Hardiness Index...
- 李莎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心理韧性
- 炎症性肠病患者感知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感知病耻感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江苏省4 家三甲医院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10 人(男78 名,女32 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炎症性肠病患者感知病耻感量表...
- 罗丹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焦虑抑郁的完全中介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内在关系,为改善IBD患者生活质量寻找新的突破口。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消化科住院的303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分析并检验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存在的中介效应。结果:IBD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6,12)、10(6,15)、168(148,187)分,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403,P<0.001),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r=-0.405、r=-0.754,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睡眠质量对IBD患者焦虑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31, 95%CI 0.15~0.46,P<0.001);焦虑抑郁直接负向预测生活质量(β=-0.84, 95%CI-0.90~-0.77,P=0.002);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影响的间接效应显著(β=-0.26, 95%CI-0.39~-0.13,P<0.001);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之间的路径系数无统计学意义(β=-0.09, 95%CI-0.14~0.03,P=0.061),提示焦虑抑郁在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可通过焦虑抑郁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需重点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及时提供相应的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任树荣卞秋桂周美景王咪孙彩云魏星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