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NFSF14及HVEM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建立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TNFSF14)LIGHT及其受体HVEM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猪心室肌组织提取心肌肌球蛋白,以猪心肌肌球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的乳浊液间隔7 d皮下注射免疫模型组大鼠,对照组大鼠仅用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分别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和第90天检测超声心动图,取心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LIGHT及HVEM mRNA的表达。结果:在急性期(第21天),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见有不同程度的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测到心功能的下降。第90天,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减弱,并伴有纤维化出现,对照组均未出现心肌炎症和纤维化。在第21天,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LIGHT和HVEM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90天,模型组LIGHT与HVEM基因表达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IGHT及HVEM基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是上调的,LIGHT/HVEM通路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
- 彭晟唐其柱郑茜沈涤非初洪刚郭海鹏
- 关键词:心肌肌球蛋白自身免疫性心肌炎HVEM
-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定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0±5)d及20例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收缩期后及舒张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率SRS、SRPSS、SRE,计算收缩期后收缩波(PSS)发生率及SRPSS/SRS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SRS和SRE显著降低(P<0.01),PSS发生率,SRPSS和SRPSS/SRS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缺血节段支架置入术前、术后PSS发生率,SRPSS、SRS和SRE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PSS/SRS术后较术前显著减低(P<0.01)。结论SRPSS/SRS比SRS、SRE、SRPSS更能敏感地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状况。
- 洪玮郭瑞强周青陈金玲初洪刚
- 关键词:应变率成像支架置人术
- 左房容积指数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12例,于急性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容积、计算左房容积指数(左房容积/体表面积),测量反映病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
- 陈新军郭瑞强周青孙有刚初洪刚
- 文献传递
-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
-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经检查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功能不全。所
- 洪玮郭瑞强陈金玲周青初洪刚姜霞
- 文献传递
- APRIL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建立Lewis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实验模型,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提纯的猪心肌肌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成乳浊液在1 d8、d免疫具有遗传易感性的Lewis大鼠,而对照组仅用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在免疫后的21 d9、0 d超声心动图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心功能的各项指标(EF%、FS%、LVEDd、LVEDs),取大鼠的心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技术检测APRIL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初次免疫第21天,大鼠出现心肌炎症,炎症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免疫第90天,大鼠心肌细胞内炎症细胞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出现纤维化,而对照组大鼠心肌均未见到明显炎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实验组大鼠心功能状况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实验组大鼠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APRIL在炎症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而在对照组大鼠心肌中APRIL的表达较少(P<0.05)。结论:APRIL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是上调的,A-PRIL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 郑茜唐其柱彭晟沈涤非初洪刚郭海鹏
- 关键词:增殖诱导配体心肌炎自身免疫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平板、潘生丁负荷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比较
-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DSE)与平板、潘生丁负荷心电图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7名怀疑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SCA),手术前一周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
- 郭瑞强白静孙有刚郝力丹初洪刚王晋明李庚山
- 文献传递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同步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8例DCM患者(DCM组)和29例正常人(对照组)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由左室17节段容积一时间曲线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波起始点至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分别计算各组内1—17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的平均时间(Tmsv’)。推算左室3个短轴水平(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的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参数包括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7—12-SD,Tmsv13—16-SD,Tmsv12-SD,Tmsv1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7—12-Dif,Tmsv13-16-DIF,Tmsv12-Dif,Tmsv16-Dif)。结果对照组与DCM组分别进行组内17节段Tm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DCM组左室各节段Tmsv’与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室各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显著增高,除乳头肌水平同步性参数外(r=-0.402—0.449,P〉0.05),其余均与RT-3DE所测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576~-0.768,P〈0.01或P〈0.05)。结论DCM患者左室整体及各短轴水平内均存在机械运动不同步,RT-3DE可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 姜凤霞郭瑞强陈金玲周青郝力丹初洪刚
-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脉冲多普勒获取二尖瓣口血流流速曲线并测量二尖瓣口E峰(VE)、A峰(VA)及E峰下降时间(DT),采用应变率成像获取左室狭窄冠脉供血节段(狭窄节段)和非狭窄冠脉供血节段(非狭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计算术后VE的增长率(△VE%)及SRE的增长率(△SRE%),比较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测指标。结果:支架置入术前狭窄节段与非狭窄节段的SRS无显著差异(P>0.05),而狭窄节段的SRE明显低于非狭窄节段(P<0.01)。术后各节段的SRS及非狭窄节段的SRE无显著变化(P>0.05),而狭窄节段的SRE显著增加(P<0.01),其增长率△SRE%显著高于非狭窄节段(P<0.01),并且发现25例患者狭窄节段的△SRE与二尖瓣口的△VE成明显正相关(r=0.54,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监测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评价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 洪玮郭瑞强陈金玲周青初洪刚姜霞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应变率成像
-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
-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局部心肌应变率(strain rate,SR)的变化,探讨此项技术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患2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经检查无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
- 洪玮郭瑞强周青陈金玲初洪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