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蔡火石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帽儿山地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率均值大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63.48%)>落叶松人工林(48.18%)>红松人工林(40.41%)>针阔人天混交林(40.3%).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的持水能力最强,针阔人天混交林的持水能力最低,且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 刘畅满秀玲刘文勇刘鑫汪清胤
- 关键词:林地类型土壤水分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孔隙度
- 毛乌素沙地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刘鑫满秀玲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
-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木叶面积预估模型
- 2024年
- 【目的】构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模型,以提升长白落叶松-水曲柳人工混交林单木叶面积的预测精度,了解模型变量与叶面积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生产力和树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尚志市不同混交比例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中111株落叶松以及113株水曲柳,测量其叶面积。采用全子集回归法建立两树种的非线性单木叶面积预估模型。通过相对权重法分析各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同时考虑样地对叶面积的随机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对权重计算结果显示,在最优模型中,胸径(D_(BH))对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单木叶面积的影响最大。考虑样地层次随机效应的最优长白落叶松单木叶面积混合效应模型包括冠长率(P_(CR))、D_(BH)、林木树高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之比(P_(HDH)),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_(adj))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为11.68 m^(2),平均偏差(ME)为-0.202 7 m^(2),平均绝对偏差(MAE)为7.943 0 m^(2),预测精度(P_(a))为99%;考虑样地层次随机效应的最优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混合效应模型包含P_(CR)、D_(BH)、P_(HDH)及冠幅(P_(CW)),模型的R^(2)_(adj)为0.87,RMSE为13.61 m^(2),平均偏差(ME)为-0.281 7 m^(2),MAE为9.397 6 m^(2),P_(a)为99%,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论】考虑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提升了两树种单木叶面积预测准确性,D_(BH)是影响单木叶面积最重要的变量,且在混交林叶面积模型中考虑林木竞争变量是有必要的,建立的模型可为准确预测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单木叶面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有助于深入研究林分的生长发育和树冠结构。
- 王越苗铮郝元朔刘鑫董利虎
- 关键词:叶面积
- 封育对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以毛乌素沙地东北部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封育和未封育区的油蒿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封育增加了群落的盖度,封育区群落盖度较未封育区提高了26%;封育区与未封育区油蒿群落生物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封育可以明显提高油蒿群落的生物量,但却降低了油蒿个体的生物量;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封育区与未封育区土壤水分间差异不显著。
- 姚月锋满秀玲刘畅刘鑫
- 关键词:封育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生物量
- 坡位对小叶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7年
- 选择毛乌素地区东北部梁地上3种类型的小叶杨人工林,研究了坡位对其生长和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坡位对小叶杨和沙柳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小叶杨人工林植被生长均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小叶杨和柠条的混交林比其他两个林型生长好。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坡底部位多数土层中含量较高,在0.57%~1.09%之间,坡中和坡顶部位含量较小,分别在0.36%~1.07%和0.32%~0.82%之间,这与植被生长较好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均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0~10cm土层中含量均最大,在0.63%~1.09%之间。坡中部位各土层中的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较高,分别在18.82~66.63mg/kg,24.07~90.06mg/kg和51.94~190.24mg/kg,这与坡中植被生长较差有关;而坡底和坡顶较小,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在不同坡位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另外,小叶杨和柠条混交林的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均较高,土壤有机质0.81%,速效N33.84mg/kg,速效P49.03mg/kg,速效K104.14mg/kg。
- 刘鑫满秀玲陈立明李文影
- 关键词:坡位小叶杨人工林土壤养分
- 毛乌素沙地梁地上小叶杨根系分布特征被引量:17
- 2008年
- 为了解释小叶杨根系的适应性,采用根钻取样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北部梁地上不同坡位小叶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根系大部分分布在0—40cm土层中,在0—20cm土层中达到峰值。细根(根径小于3mm)在不同坡位和距树干不同距离处垂直分布特征相似,粗根(根径大于3mm)的垂直分布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而且在距树干1.0和1.5m处的土层中,坡顶部位根系密度大于坡底部位。坡底部位细根和粗根的密度均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坡顶部位细根与前者相似,粗根在1.0m处达到最大值。在坡底和坡顶坡位距树干任何距离上细根在深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大于粗根,但在距树干1.0m以外,粗根在坡顶部位的深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大于坡底部位,说明小叶杨根系对坡顶和坡底部位有很好的适应性。
- 刘鑫满秀玲
- 关键词:根系密度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