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新生儿
  • 12篇婴儿
  • 7篇早产
  • 7篇通气
  • 7篇重症
  • 7篇监护
  • 6篇早产儿
  • 6篇儿童
  • 6篇产儿
  • 5篇动脉
  • 5篇休克
  • 5篇预后
  • 5篇重症监护
  • 5篇小儿
  • 5篇监护病房
  • 5篇病房
  • 4篇新生儿重症
  • 4篇血清
  • 4篇败血症
  • 3篇血症

机构

  • 6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青岛市第二人...
  • 1篇北京新世纪儿...

作者

  • 66篇刘红
  • 22篇刘靖媛
  • 20篇翁景文
  • 18篇靳绯
  • 16篇李克华
  • 14篇吴海兰
  • 13篇董世霄
  • 13篇齐宇洁
  • 12篇李耿
  • 12篇钱素云
  • 11篇李云娟
  • 8篇樊寻梅
  • 7篇王雷
  • 6篇沈艳华
  • 4篇耿荣
  • 4篇高恒淼
  • 3篇陈贤楠
  • 3篇王荃
  • 3篇陈晖
  • 3篇湛舜生

传媒

  • 16篇中国新生儿科...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新生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血友病七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友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研究期间收治的7例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有出血表现,首次出血日龄平均3.7天,2例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3例入院时有休克,出血部位包括头颅血肿、颅内、皮下、肌肉、肾脏出血等。7例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正常,5例因子Ⅷ促凝活性降低诊断血友病A,2例因子Ⅸ促凝活性降低诊断血友病B。入院后予对症治疗,确诊后,血友病A予以静脉输注Ⅷ因子,血友病B予以凝血酶原复合物。6例好转,1例家长放弃。结论新生儿期发病的血友病多起病急,对有出血表现者,尽早进行血友病筛选及确诊试验,以提高该病在新生儿期的诊断率、改善预后。
刘靖媛刘红吴润晖靳绯李耿翁景文吴海兰
关键词:血友病出血性疾病因子IX婴儿
液体平衡状态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液体平衡状态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以便指导治疗并帮助判断预后。方法44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开始抗休克治疗时进行小儿危重症评分,监测每日液体平衡状态,比较不同液体平衡状态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开始抗休克治疗的5 d内发生液体负平衡组27例,25例存活;液体正平衡组17例,9例存活,液体负平衡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正平衡组(P<0.01)。存活患儿有5例液体负平衡出现在治疗第1天,12例出现在第2天,5例出现在第3天,1例出现在第4天,2例出现在第5天,存活患儿液体负平衡多数发生在抗休克治疗的前3 d。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抗休克治疗的前5 d内发生液体负平衡提示预后良好。
刘靖媛钱素云刘红翁景文高恒淼沈艳华樊寻梅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液体负平衡预后儿童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感染和携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并对耐甲氧西林CNS株(MRCNS)的mecA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应用常规生化鉴定及微生物的微量鉴定系统(API)法进行MR-CNS分离株菌属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4株CNS分离株进行11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并建立PCR方法对MRCNS株的mecA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79.8%的CNS分离株对甲氧西林耐药;MRCNS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CNS),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2.3%。MRCNS分离株耐药率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占分型总数(56例)的78.6%(44/56);在91株MRCNS中检出62株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68.1%。结论 我国新生儿感染CNS甲氧西林耐药情况同国外相似,MRCNS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是一种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帮助,值得推广。
底建辉沈叙庄王咏红刘红林影甄景慧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耐药基因
危重症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危重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 ̄2005年2月间的27例危重儿童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病情危重,易感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24/27),机械通气(16/27),深静脉置管(14/27),肠外营养(16/27),应用化疗药物(5/27),应用皮质醇激素治疗(6/27)。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21例,热带念珠菌3例,酵母菌3例,曲霉菌1例。2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4例死亡,2例未治疗者死亡。结论危重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刘靖媛刘红钱素云李克华王雷李云娟
关键词:真菌念珠菌血症
新生儿休克病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44例诊断新生儿休克患儿资料,总结其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44例新生儿休克中轻度28例,中度85例,重度31例。心源性休克71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2例,感染性休克51例。治愈100例(69.4%),未愈35例(24.3%),死亡9例(6.3%),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动脉血气pH〈7.15者33例,死亡2例;pH≥7.15者111例,死亡7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结论新生儿休克多发生在生后3d内,以心源性休克最多见,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性休克增多,并成为新生儿休克的主要死亡原因。
刘靖媛刘红齐宇洁靳绯李耿董世霄翁景文
关键词:休克新生儿
不同方式的胃肠外营养对新生儿胆囊收缩及肝功能的影响
2002年
高恒淼樊寻梅李克华刘红王雷
关键词:胆囊收缩新生儿胃肠外营养肝功能
全文增补中
小儿急性颅高压常见应激反应的预见性护理28例
儿童颅脑疾患可致颅高压,急性颅内压增高是小儿常见的严重症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作为一种强应激原,颅高压不仅直接造成脑缺血缺氧,甚至脑疝,还可以引发全身应激反应,适度应激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但应激反应过度则对机体有害。可...
李华刘红
文献传递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4-01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21例GBS败血症新生儿,记录母亲孕产史,患儿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等,结合相关文献对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共收治21例新生儿GBS败血症患儿,男15例,女6例;早产儿2例;〈7 d发病7例,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4例,≥7 d发病14例,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0例。临床表现:21例均反应差,发热14例,呼吸异常10例,休克7例,惊厥5例。实验室检查:血WBC升高(〉19.5×10^9/L)8例,降低(〈5×10^9/L)13例;CPR升高21例。血培养无乳链球菌21例,脑脊液培养无乳链球菌6例。治疗:青霉素加头孢曲松11例,美平加青霉素8例,头孢曲松加万古霉素2例。转归:治愈12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孕母,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沈艳华刘红齐宇洁董世霄靳绯翁景文吴海兰
关键词:B族链球菌败血症新生儿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9月-2007年12月住院BPD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原发病、合并症、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出院12个月内进行随访,分析BPD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早期诊治的效果。结果25例中胎龄26~27周2例,28~30周17例,31~32周5例,35周1例;出生体质量700~1000g9例,1001~1500g12例,1501~2000g4例。诊断BPD前并感染15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最早拟诊时间出生13d。20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经治疗24例好转出院,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并感染、机械通气、动脉导管未闭等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易感患儿进行严密监测、早期诊断、防治感染、及时关闭导管、及时应用利尿剂和地塞米松是预防和治疗BPD的重要措施。
吴海兰刘红靳绯齐宇洁李耿翁景文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新生儿,记录母亲孕产史,患儿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等,结合相关文献对新生儿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共收治10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男8例,女2例;早产儿3例;48h内发病8例,>7天发病2例;母亲围产期发热6例;羊水异常10例。临床表现:10例均反应差,呼吸异常7例,发热5例,惊厥2例,休克1例。实验室检查:血WBC升高(>19.5×109/L)6例,降低2例(<5×109/L),正常2例。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10例;CPR升高10例。血培养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0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3例。治疗:美罗培南8例,青霉素加头孢类抗生素2例;转归:治愈7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作为重点监护对象,血常规中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百分比>8%、脑脊液常规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者,应高度怀疑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沈艳华刘红齐宇洁董世霄李耿刘靖媛翁景文
关键词:李斯特菌病败血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