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石年

作品数:20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地质
  • 6篇洋壳
  • 5篇矿床
  • 3篇地质结构
  • 3篇海底
  • 3篇海底扩张
  • 2篇地貌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地貌
  • 2篇对峙
  • 2篇银矿
  • 2篇找矿
  • 2篇太阳
  • 2篇太阳系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进出口
  • 2篇矿田
  • 2篇火山
  • 2篇出口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南矿冶学院

作者

  • 20篇刘石年
  • 3篇吴延之
  • 2篇黄满湘
  • 2篇段嘉瑞
  • 1篇曾乔松
  • 1篇柳德荣
  • 1篇孙振家
  • 1篇王增润
  • 1篇王国富
  • 1篇毛先成
  • 1篇胡祥昭
  • 1篇刘明

传媒

  • 9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中南矿冶学院...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华南地震
  • 1篇湖南地质
  • 1篇湖南有色金属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古大西洋扩张看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时代成因被引量:3
2022年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西洋向西扩张出发,探讨自晚三叠世至现代,亚洲大陆附近古“印度洋洋壳流”和古“太平洋洋壳流”的连续变迁,反演局部区域地质运动历史过程,分析亚洲地洼活化、陆缘扩张带形成与青藏高原再度强烈隆升等亚洲三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由于大西洋扩张的时序性,首先导致东亚产生地洼运动,接着产生陆缘扩张带运动,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的再次强烈隆升;并提出了亚洲地洼、印度洋喇叭状的成因。得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大洋壳流等全球地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与《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等论文一起,把青藏高原的历史与现代隆升的成因及发展脉络进行了较系统的交待。
赵大咏刘石年
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分析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这两个区域洋壳流运行路线;结合太平洋洋壳流运行路线,细化出现代海底扩张运动运行路线的整体概貌,绘出了地球物质循环在地壳层的“毛细血管”;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得出洋壳流运动与陆地相互力作用的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共性,由此推出现代全球地壳表面地形地貌的整体成因。更方便对全球地质运动给出更加合理、方便、细腻的解释。
赵大咏刘石年
关键词:流体力学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被引量:11
1994年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黄满湘,岳东生,刘石年(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长沙410000)1区域地质背景清水塘铅锌矿田位于关帝庙穹隆的西端,祁阳山字型构造脊柱的北侧。区域地层出露齐全,地槽、地台、地洼构造层均有分布。地槽构造层包括震...
黄满湘岳东生刘石年
关键词:地质构造特征锌矿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复背斜矿化富集
从亚洲东岸洋壳流看东亚陆缘扩张带的成因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从流体力学的本质,从现代与历史变迁的角度,推导出强大的、超大范围的由大陆指向海洋的力作用,并找出东亚陆缘扩张带的成因,如:通过对亚洲南下洋壳流与印度洋洋壳流的对峙,分析了东亚陆缘扩张带东南段的成因;同时分析了亚洲南下洋壳流分支北部湾回旋洋壳流对海南岛成因的影响。结合大陆演化,分析了大西洋扩张时,使太平洋洋壳流向西挤压,迫使印度洋洋壳流不断自东北向西南后退;这两股洋壳流对峙形成连续的回旋洋壳流,导致产生一连串的圆弧状陆缘海。洋壳流力学理论比以往的地质力学理论,更能精准定位、精准描述,对一个很小的地质现象能够清晰地全球溯源,如海南岛海口火山的成因,可以从南极洲开始,画一条清晰、连续的洋壳流力作用发展路线图,这是其他地质力学理论做不到的。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如果是错误的,它不可能解释如此多的地质现象,也不可能找到如此多的证据作支撑。
赵大咏刘石年
关键词:劳亚古陆闭环
从进出口地质结构力作用看太阳系地质递变规律
2023年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太阳系交换地质力学,运用进口与出口地质结构理论,对交换力的形成及相互作用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这是对力的一种新的认识。各种行星体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持续产生吸收流与释放流,以及吸收力与释放力,从而推动行星体作持续运动,天体运动来源于行星体进出口地质结构交换运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力学计算体系,运用流力差公式分析了“万有引力”的来源,并揭示出:太阳对行星体只产生斥力,并不产生引力;行星体等吸收源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必须从太阳获取物质和能量;在进口吸收力与出口释放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定向动力,自行向太阳靠近并围绕其运转;行星体等吸收源是太阳的“寄生物”;提出“推重比定律”,解释太阳与大量行星体吸收源结成交流关系时,各种行星体的运动规律;把太阳系分为低、中、高等三种速度区,从推重比与半径的关系,分析了太阳系不同区域行星体各种运动、构造形态的特点的成因,从奥尔特云到水星,对整个太阳系地质结构递变规律进行了分析。
赵大咏刘石年
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被引量:6
2021年
反驳了传统的青藏高原隆起“印度板块碰撞成因说”。洋壳流力学认为,持续不断的海底扩张运动至今推动亚欧大陆作自南向北的漂移,但在北半球遇到大陆漂移极限带后,不能继续北进。由于不同区域的海底扩张力大小不一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壳流相互形成力差,扩张力作用最大的太平洋洋壳流推动不能继续北进的亚欧大陆,以印度板块北端为支点,向力作用较小的方向作转向运动,使岩石圈物质形成自东向西的南北大回旋运动;在大回旋运动中形成堵点和拐点,产生全球地质运动力作用最大的区域,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并非否认印度板块在青藏高原隆升中的重大作用,只是指出:仅仅靠印度板块的碰撞力量并不足以产生如此雄伟的青藏高原。
赵大咏刘石年
关键词:海底扩张参考架
地震研究新方法——洋壳流理论简介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交换平衡力学原理[1],简要地介绍了洋壳流的概念及其运动特点。根据运行区域和方向的不同,把三大洋的海底扩张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洋壳流,并绘出运行路线图。提出洋壳流运动方向、路线及力作用大小的判断方法,通过不同区域洋壳流相互力作用的对比,分析海底扩张运动对地震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
赵大咏刘石年吴奇良
关键词:海底扩张地震时空分布
一个富铜(银)矿床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
1994年
铜鼓塘铜(银)矿床是一个隐伏富矿。主要形成于地洼期。具有控矿因素复杂、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多期多阶段成矿等特征,应属地洼型多因复成矿床;且地洼区的地壳演化、地幔活动、矿源层(岩)的广布、叠加、改造矿化则是形成富铜(银)矿床的主要机制。
岳东生黄满湘刘石年胡祥昭任荣恩白宝林雷治坤
关键词:铜矿床银矿床矿床成因论
地质异常理论及其在兰坪-思茅地区的应用
1993年
根据云南兰坪-思茅地区找矿预测实践,初步探讨了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地质异常理论中的某些问题以及定性和定量求异方法.研究认为,地质综合异常应包括地质场异常、物质场异常和能量场异常,内因和外因的有机配合是形成大型及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金顶铅锌矿床就具有异乎寻常的地质综合异常.研究中采用的体-面-线-点型地质异常的分类和定性组合求异方法,能有效地逐步缩小找矿预测靶区;主因子距离系数趋势求异方法可以较好地对矿化地质异常进行定量组合求异和成矿作用分类,并突出大型及超大型矿床的地质综合异常的强度和范围.
刘石年段嘉瑞吴延之
关键词:地质异常理论超大型矿床
澜沧裂谷火山岩带地质综合场及找矿意义被引量:3
1992年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元素运移特性参数,首次探讨了滇西澜沧裂谷火山岩带地质综合场特征,包括在裂谷开放系统和低压环境下所形成的火山岩带中的大范围连续渐变耗散结构和逐步浓集的三级成矿物质场,以及影响物质场时空结构的能量场的特征。研究表明,围绕火山喷发中心并具有岩浆期后热液叠加和改造作用的第三级成矿物质场是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预测找矿靶区。
刘石年段嘉瑞王增润陈惜华吴延之
关键词:火山岩带找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