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 作品数:16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DSSAT模型在中国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掌握农业转移支持决策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DSSAT)模型在国内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更好地让模型在今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和适应研究中应用,笔者以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通过梳理模型应用的相关研究案例、方法和成果,从DSSAT模型本地化适用性验证、数据库构建、参数订正和优化方案、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的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模型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DSSAT模型在中国应用比较广泛,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之间;利用DSSAT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比较丰富。但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研究方法和结果比较分散、应用的作物种类有限、数据需求量大而试验数据有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解决。 陶生才 潘婕 刘珂关键词:DSSAT 气候变化 农业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被引量:16 2011年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气候变化脆弱性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相对于水资源、森林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科学地评价其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候变化脆弱性与农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等角度综述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情景应用、方法和不确定性等方面,并展望了未来脆弱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陶生才 许吟隆 刘珂 潘婕 苟诗薇关键词:气候变化 脆弱性 农业 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夏季降水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热带海洋、欧亚积雪、中纬度环流形势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不断应用在夏季降水预测中,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投入业务化运行,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以及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逐渐在季节气候预测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逐渐走向以客观动力物理预测为基础的时代。 刘珂 潘婕 张荣刚关键词:降水预测 夏季 高温热浪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10年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和影响高温热浪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影响高温热浪危害程度的因子、高温热浪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应对高温热浪措施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减轻高温热浪危害,加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的研究。 杨红龙 许吟隆 陶生才 潘婕 刘珂 吴美双关键词:高温热浪 脆弱性 SSP情景下黄河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评估 2024年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CMIP6)中的3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预估三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黄河流域平均气候和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情景下,黄河流域气温、降水量明显增加,21世纪末期增幅最大。在21世纪前(2041—2060年)、中(2061—2080年)、晚(2081—2100年)期,黄河流域年均增温1.95~3.31℃、2.0~4.85℃、2.56~6.15℃,降水量距平百分比增加8.22%~9.48%、9.18%~13.72%、9.83%~20.09%;兰州以上地区是流域升温最明显的区域,兰托区间降水量增幅最大。三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三个量级(中雨、大雨、暴雨)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北少南多”,流域南部的黑白河、渭河、三花区间及黄河下游增加趋势明显。至21世纪末期,黑白河流域中雨日数增幅超过6天,渭河下游及三花区间大雨日数增幅约2天。 刘珂 刘吉峰 王春青关键词:黄河流域 气候变化预估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加热特征及其对黄河源区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1961~2017年青藏高原春季表面感热和黄河源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变化和相应的环流场异常,并对二者的可能联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春季高原中东部表面感热年代际震荡明显。当春季高原感热异常偏强(弱)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异常偏强(弱),印度夏季风偏强(弱),对流层中层的"南冷北暖"温度梯度异常偏强(弱);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降水异常偏多(少)年,高原季风低压偏强(弱),经向水汽输送偏强(弱),新地岛南部的高度场偏低(高),亚洲区域极涡强度偏强(弱)。印度夏季风是春季高原表面感热与黄河源区汛期降水之间的联系纽带。 刘珂 刘珂 杨明祥关键词: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印度夏季风 黄河内蒙古河段首凌前期水气界面热通量特征 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给黄河凌汛期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利用气象、水文等观测数据和水气界面热量平衡方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冷空气活动特征、首凌前期水体失热特征进行研究,并对2011—2019年首凌前期水气界面的热量交换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约为65次/a,其中寒潮发生频次约为7次/a;首凌约97%发生于冷空气过程中,这些冷空气有33%属弱冷空气、37%属寒潮,首凌当日的冷空气过程从弱冷空气过程向强冷空气过程过渡;1971—2019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平均首凌日期为11月18日,2011—2019年平均首凌日期较2000年以前推迟6.6 d,首凌前期河道初始水温上升对首凌日期具有明显延迟作用;2011年以前首凌前期水气界面总感热通量与过程径流总量显著正相关,2011年以后二者关系显著减弱,同流量条件下河道水温由5℃降至0℃的水气界面感热通量异常偏大,沿岸土壤温度梯度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和地表风速显著加快是首凌前期水气界面感热通量异常增大的原因。 刘珂 安智伟 安智伟关键词:感热通量 冷空气 黄河内蒙古河段 龙眼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9年 植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与根际微生物密切相关,利用根际微生物来提高作物的生长量、抗逆性和抗病性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龙眼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研究其根际微生物对生产栽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概述了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龙眼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龙眼根际微生物研究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邓左奇 李英杰 刘珂 罗雪峰 杨晓红关键词:龙眼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栽培措施 Nudging方法对宁蒙河段气温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气温预报的准确性是黄河流域凌汛预报的一个关键因素,黄河宁蒙河段防凌急需精细气温预报产品。利用基于WRF模式的Nudging同化方法,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8年12月宁蒙河段气温进行同化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未进行同化、Grid Nudging和Spectral Nudging三种方案对气温场的模拟效果,以及宁蒙河段模拟气温与实况气温之间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方面的差异,发现同化试验对气温的模拟效果明显提升,并且两种Nudging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为该地区建立凌汛期精细化气温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张利娜 刘珂 刘静关键词:宁蒙河段 气温 WRF PRECIS对SRESA1B情景下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海气耦合大气环流模式Had CM3为PRECIS提供初始场和边界条件,驱动PRECIS模拟产生SRES A1B情景下的区域气候情景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1961—2100年降水、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RES A1B情景下,中国区域未来降水量、气温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气温中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日最高气温增幅最小;21世纪前半叶(2011—2040年)到中叶(2041—2070年)期间,降水量、气温增加速率达到最高;降水在总体增加趋势中呈现出较多局地特征,21世纪后半叶,105°E以东地区出现多个降水增幅大值区;平均气温在未来各时段各区域均表现出升温的整体特征,新疆和东北地区升温幅度最大。 潘婕 刘珂 夏冬冬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 PRECIS 降水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