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生殖道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生殖
  • 3篇泌尿生殖道
  • 3篇解脲
  • 2篇支原体
  • 2篇生殖道感染
  • 2篇体感
  • 2篇脲支原体
  • 2篇酶链反应
  • 2篇泌尿生殖道感...
  • 2篇解脲支原体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1篇带状疱疹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多发性肌炎
  • 1篇新中国
  • 1篇血清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刘洋
  • 3篇徐斌
  • 2篇张林
  • 2篇李清
  • 1篇温泉
  • 1篇钟淑霞
  • 1篇薛文辉
  • 1篇吴昊
  • 1篇程欣
  • 1篇张超英
  • 1篇李晶华
  • 1篇王宝珍
  • 1篇张永凯
  • 1篇石希敏
  • 1篇党永红
  • 1篇李翔燕
  • 1篇于海滨
  • 1篇陈柯霖
  • 1篇张成志
  • 1篇张文新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8)FDG PET/CT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伴恶性肿瘤中的影像特点,为DM/PM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DM/PM并发肿瘤的患者和39例同期未并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DG PET/CT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6例DM/PM患者中并发肿瘤17例,包括淋巴瘤5例(其中3例为T细胞淋巴瘤),肺癌7例,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胸腺瘤各1例,肿瘤病灶的18FDG摄取较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47~22.93(7.67±6.60)。全部患者中22例患者18FDG 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0.71~2.93(1.43±0.68),其中9例患者(40.91%)伴有恶性病变;26例患者18FDG PET/CT显像示局部肌肉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1.06~8.74(2.62±1.65),其中6例患者(23.08%)伴有恶性病变;8例患者的18 FDG 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18FDG未见摄取升高,其中3例患者(37.50%)伴有恶性病变。15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中2例患者(13.33%)伴有恶性病变。结论:肿瘤相关性DM的18FDG PET/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者肿瘤发病率最高;对可疑DM/PM伴恶性肿瘤患者,18 FDG PET/CT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刘洋程欣石希敏党永红刘宇刘小丽
关键词:皮肌炎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脱氧葡萄糖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首次排空尿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评估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首次排空尿 (FVU)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的实用性。方法 对 17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FVU进行PCR检测和培养 ,作为对比同时取尿道拭子做PCR及培养 ,以拭子培养为金标准判断各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FVU PCR法和FVU培养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 0 0 %和 98 3% ,特异性分别为 95 6 %和 98 2 % ,阳性预测值 (PPV)分别为 92 1%和 96 6 % ,阴性预测值 (NPV)分别为 10 0 0 %和 99 1% ,总一致性分别为 97 1%和 98 3%。结论 PCR检测FVU法是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非创伤性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实验室诊断方法 ,FVU可代替拭子标本进行PCR以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
徐斌吴昊刘洋于海滨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UU感染非创伤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新中国第一个性病防治所及其所长林子扬教授
2003年
张成志刘洋
关键词:传染源
PCR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估聚合酶链反应 ( PCR)检测首次排空尿 ( FVU)诊断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真实性。方法 :对 1 72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 FVU进行 PCR检测及 FVU培养 ,以拭子培养法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FVU- PCR法和 FVU培养法的敏感度分别为 1 0 0 %和 98.3% ,特异度分别为 95 .6%和 98.2 %。结论 :PCR检测 FVU是一种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非创伤性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诊断方法。
徐斌张永凯刘洋张林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感染聚合酶链反应泌尿生殖道感染
长春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支原体血清分型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解脲支原体 ( UU)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各血清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 UU的 1 4个标准分型血清对长春地区 1 84例 UU感染的阳性分离株应用代谢抑制实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 :不同组别的 UU优势血清型不同 ,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 (显性感染 )组的 UU优势血清型为 4、3、8、1型 ;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 (隐性感染 )组的UU优势血清型为 3、6、1 4、4型。UU的 4、8型在显性感染组中的阳性分离率显著高于隐性感染( P<0 .0 5 )。未定型 UU在显性感染组中检出 8例 ,在隐性感染组中未检出。结论 :长春地区的 4、8型 UU与显性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 ;3、6、1 4型的
刘洋钟淑霞徐斌张林张超英温泉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血清分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三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索快速简便的方法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A组予以阿昔洛韦200 mg口服,5次/d,连服1周,同时隔日1次神经根封闭治疗;B组予以更昔洛韦250 mg/d静滴,共6天;C组予以更昔洛韦250 mg/d静滴3天,并于第1天肌肉注射得宝松1 m l。结果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三组止痛、止疱、疱液干涸、完全止痛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少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疼痛的迅速控制、病情的尽快恢复有良好效果。
李清刘洋薛文辉张文新王宝珍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
不同人群乳头瘤病毒DNA分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及无症状的高危自检者、正常体检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分型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CA患者527例(CA组)、高危性行为自检者208例(HR组)和正常体检者197名(PE组),应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对3组人群样本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分析各组HPV检出阳性率、HPV优势型别分布和HPV亚型多重感染情况。结果:CA组患者HPV检出阳性率为98.29%,HPV感染的优势型别为6、11、33和52型;HR组患者HPV检出阳性率为26.44%,HPV感染的优势型别为6、11、33和66型;PE组人群HPV检出阳性率为5.58%,HPV感染的优势型别为6和11型。HR和PE组HPV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患者HPV多重型别混合感染检出阳性率为36.43%,HR组多重型别混合感染检出阳性率为5.7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组患者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以二重感染阳性率最高,为18.41%;三重混合感染率次之,为11.20%;最多重感染为七重型别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38%。结论:3组人群的HPV感染均以低危型6和11型最多见;高危自检者与正常体检者两者在临床上均无症状,但前者HPV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CA组患者HPV混合型别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HR组,且多以二重或三重型别混合感染形式多见。
刘洋陈柯霖李翔燕李清李晶华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