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凤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系统发育分析
  • 3篇发育分析
  • 2篇甲烷
  • 2篇CO
  • 1篇大熊猫
  • 1篇一氧化碳
  • 1篇嗜盐
  • 1篇株产
  • 1篇最适生长温度
  • 1篇污泥
  • 1篇污泥利用
  • 1篇秸秆气
  • 1篇秸秆气化
  • 1篇甲烷菌
  • 1篇甲烷球菌
  • 1篇16SRDN...
  • 1篇CH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4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成都动物园

作者

  • 5篇刘晓凤
  • 4篇徐恒
  • 4篇邓宇
  • 3篇胡国全
  • 3篇张辉
  • 2篇王娟
  • 2篇尹小波
  • 2篇刘莉
  • 1篇张敏
  • 1篇费立松
  • 1篇邱成书
  • 1篇荣华
  • 1篇代丽容

传媒

  • 2篇中国沼气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沃氏甲烷球菌将CO转化成CH_4的研究初报被引量:2
2006年
本实验对沃氏甲烷球菌(M.voltae)利用CO产甲烷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利用H2/CO产甲烷,也能利用CO产甲烷。该菌利用H2/CO平均每24小时产甲烷0.76 mL.mg-1(细胞湿重);利用CO平均每24小时产甲烷0.11 mL.mg-1(细胞湿重),仅为H2/CO实验组的1/7。检测中间代谢产物发现:该菌在利用CO产甲烷时有中间产物H2和CO2的生成;在利用H2/CO产甲烷时未产生中间产物CO2。
刘莉刘晓凤王娟尹小波邓宇胡国全代丽容徐恒
关键词:CO甲烷
一氧化碳的生物甲烷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介绍了国外一氧化碳(CO)生物甲烷化技术研究进展概况,重点介绍了CO生物甲烷化原理,甲烷化微生物,生物甲烷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刘晓凤刘莉尹小波徐恒张辉邓宇胡国全张敏
关键词:秸秆气化秸秆气一氧化碳甲烷
一株大熊猫肠道厌氧纤维素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从成都动物园健康大熊猫的肠道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典型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PD.分离菌是杆状,革兰氏阳性(G+),菌体大小为0.5μm×(3~5)μm,严格厌氧;生长温度为25~40℃,最适生长温度为38℃;pH范围5.0~9.0,最适pH7.2;在纤维素粉作碳源的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为1~3mm,白色透明斑;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蔗糖、淀粉、松三糖、覃糖等多种可溶性碳源,而且可以利用纤维素粉等不溶性碳源.同时,对菌株PD进行了16SrDNA的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对16SrDNA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PD属于梭菌属,与Clostridiumlentocellum(T)的16SrDNA序列具有92.2%相似性.
荣华邱成书胡国全刘晓凤张辉费立松徐恒邓宇
关键词:系统发育分析大熊猫生物学特性16SRDNA序列肠道最适生长温度
一株产甲烷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严格的亨盖特(hungate)厌养技术,从青海湖鸭湖西端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得到MQ-4菌株.MQ-4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球状、直径1μm左右.菌落圆形,从无色透明到黄色.该菌能利用甲酸钠及H2/CO2产甲烷.最适生长温度35-40℃,最适pH7.0,最适盐浓度4%.对MQ-4菌株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MQ-4属于甲烷袋状菌属.
刘晓凤徐恒王娟邓宇张辉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RDNA系统发育分析
一株嗜盐产甲烷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及产甲烷活性污泥利用CO的初步研究
从沼气所提供的鸭湖/(咸水湖/)沉积物中进行产甲烷菌分离。对得到的一株产甲烷菌MQ-4进行了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 MQ-4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球状、直径约1μm。菌落圆...
刘晓凤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CO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