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雷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D-L1、SSBP1表达在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
- 2023年
-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位于线粒体内部,在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损伤后修复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经发掘到SSBP1在多种癌症中存在不正常表达,且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是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重要分子,在降低抗肿瘤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PD-L1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靶标,因此本文将探讨二者在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高立洁刘春雷
- 关键词:PD-L1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 于明俊黄维莉刘春雷关晓辉
- 关键词: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 十二指肠溃疡伴胃癌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胃癌者少见,并存的胃癌易误诊或漏诊。本院近10年来检出十二指肠溃疡并发胃癌患者28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10年本院行胃镜检查患者25 216例,检出十二指肠溃疡3 298例,胃癌1 026例,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并存28例,均经病理证实,占本院同期胃镜检出十二指肠溃疡的0.85%。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9~73岁,
- 苏健坤关兴卓刘春雷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患者胃镜检查病理证实并发
- 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2例,通过内镜下超声小探头检查确定术前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T分期的准确率为90.32%(其中T1 88.89%,T2 88.89%,T3 86.96%,T4100%)。N分期的准确率为83.87%(其中N0 82.14%,N1 85.29%),与术后病理分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可以准确评价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 王丹关晓辉刘春雷黄维莉王海莉
- 关键词:超声小探头直肠癌TN分期
- 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对比研究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应用新序贯疗法(前5 d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后5 d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连用7 d)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症状、病理改善情况,观察HP根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学和病理学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治率为91.67%,略高于对照组的80.5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72例共5例发生恶心、腹泻、头晕、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即恢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新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三联疗法下对症状、病理的治疗效果,提高HP根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贾宝洋关晓辉杨志平刘春雷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序贯疗法
- D-二聚体联合细胞免疫标志物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生存率要远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提高EGC的检出率是提高G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EGC患者体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因此D-D可以作为EGC诊断的预警指标;EGC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水平下降、CD8+水平上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E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进而判断GC的良恶性质,因此细胞免疫可作为EGC诊断的辅助手段。本文就D-D联合细胞免疫在EGC诊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陆雪刘春雷关晓辉
- 关键词:胃癌早期胃癌D-二聚体细胞免疫标志物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 2023年
- 筛选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干要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感染、肝病科住院治疗的11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PVT33例,非PVT8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逐一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要素,并进行预测诊断效能。结果 与非PVT组比较,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年龄、上消化道出血史、GGT、WBC、ALP、FIB、门静脉主干内径7个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在前三个的数据统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的AUC是0.673,更有预测价值。结论 年龄、上消化道出血史、WBC、GGT、ALP、FIB、门静脉主干内径可能与肝硬化PVT的形成有关,其中年龄、上消化道出血史、GGT是肝硬化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王琳刘春雷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
- DNA定量分析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采用细胞DNA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用于多种常见肿瘤的辅助诊断,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细胞恶变的过程中,DNA等遗传物质的改变早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因此可对细胞内的DNA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遗传物质异常的早期癌变细胞,进而较早发现GC,提高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改善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本文就DNA定量分析在EGC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张雅君刘春雷关晓辉
- 关键词:胃癌早期胃癌DNA定量分析DNA异倍体
- 胃癌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6年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T淋巴细胞不仅是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在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进而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胃癌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黄旭宏宋玉国刘春雷关晓辉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胃癌免疫治疗
-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大肠癌根治术及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总体预后有一定改善,但接受根治术的患者5年内仍有20%-40%死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以淋巴结微转移为基础的.因此,预测和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的成熟,使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 段金雨刘春雷贾宝洋关晓辉
-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