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应

作品数:27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患儿
  • 8篇淋巴
  • 8篇儿童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血清
  • 7篇淋巴细胞
  • 7篇急性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新生儿
  • 4篇细胞性
  • 4篇淋巴细胞性
  • 4篇淋巴细胞性白...
  • 4篇流式细胞
  • 4篇流式细胞术
  • 4篇免疫
  • 4篇患儿血清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25篇上海市儿童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27篇刘家应
  • 8篇夏敏
  • 8篇高原
  • 6篇张泓
  • 5篇李红
  • 4篇杨晓东
  • 4篇沈捷
  • 4篇李锦康
  • 4篇黄敏
  • 3篇华仰德
  • 3篇陈秀玉
  • 3篇张育才
  • 3篇胡海赟
  • 3篇廖雪莲
  • 2篇胡萌
  • 2篇蒋巍
  • 2篇黄绮薇
  • 2篇刘青
  • 2篇沈鸣
  • 2篇姜林春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Zeta链改变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中Zeta链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免疫紊乱的影响及其在儿童PNS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5月住院和专科就诊的PNS患儿78例,分为初发组26例、复发组22例和缓解组30例,同时选取2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和NK细胞中Zeta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外周血T和NK细胞中Zeta链MFI在初发组和复发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缓解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外周血T和NK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初发组与复发组间Zeta链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跟踪随访9例初发组和5例复发组患儿,其缓解时Zeta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初发患儿缓解后复发时Zeta链水平再次下降。结论 Zeta链的表达在儿童PNS初发和复发中明显下降,缓解期恢复至正常水平。Zeta链可能参与了儿童PNS的初发和复发过程,或许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和治疗评估的指标之一。
郑荣浩朱光华王平刘家应夏敏何威逊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流式细胞术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的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MMP-9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合并冠脉损害(CAL)者尤甚,治疗后降至正常;MMP-9的升高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KD患儿无论是否合并CAL,其急性期TIMP-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MMP-9/TIMP-1比值在KD组急性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无热对照组降低,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作为一种损害因素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IMP-1可抑制其作用;MMP-9的水平可反映KD的严重程度。
沈捷李锦康黄敏华仰德杨晓东陈秀玉刘家应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基质金属蛋白酶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评价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C...
李锦康黄敏沈捷华仰德杨晓东陈秀玉刘家应
文献传递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CD64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估CD64指数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疾病/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发热患儿共60例入选疾病组,发热定义为体表温度≥38℃,其中明确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的28例,明确为病毒感染者32例,幼儿型风湿病、川崎病等非感染性患儿剔除本研究;对照组为外科患儿或健康体检儿童共5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选后第1天进行CD64流式测定.疾病组患儿还同步进行血常规、血沉、降钙素原、血培养和痰培养等的检测。统计分析使用SAS1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分类变量应用X^2检验,连续变量比较使用配对单侧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中均以肺炎最为常见,分别为57.1%和71.9%。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D64指数分别为(12.6±9.7)、(5.4±2.42)和(2.9±0.77),表明细菌组和病毒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CD64指数均出现增高,而细菌组的增高明显高于病毒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02,P=0.004)。结论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中CD64的检测可有助于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临床用药治疗和判断停药时机提供可行的策略和重要依据。
夏敏戎群芳张泓刘家应廖雪莲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流式细胞术
脓毒症患儿血清可溶性CD14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患儿血清脂多糖受体可溶性CD14(sCD14)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以32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病情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为3组,脓毒症组(10例)、严重脓毒症组(12例)、脓毒性休克组(10例)。于发病后1d、3d,7d测定血清sCD14的浓度,同时记录当天的血白细胞计数、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脂多糖以及危重病例评分。对照组为2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结果脓毒症组发病1d内血清sCD14水平为(8.09±4.3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28±2.74)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后3d、7d的sCD1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在病程1d血清sCD14水平分别为(4.46±2.31)、(8.52±4.07)、(11.21±3.67)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在病程3d、7d的血清sCD1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sCD14与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危重病例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脓毒症早期sCD14的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可提示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胡海赟乔蓉张育才刘家应
关键词:可溶性CD14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儿童
282例新生儿溶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按照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中,三项试验诊断标准,十年中共检出新生儿溶血症282例。男性156例,占55.31%,女性126例,占44.68%。年龄在出生后9小时至12天。在282例新生儿溶血症,抗体依次为抗A 124例(44%)、抗B 97例(34%)、抗D 45例(16%)、抗E 9例(3%)、抗cE 5例(2%)、抗Ce及抗C各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3.97%、34.39%、15.9%、3.19%、1.77%、0.7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15例占40.78%,释放试验阳性265例,占94.15%。游离试验阳性249例,占88.3%。结果提示,除ABO以外,Rh血型系统是引起上海地区HDN的主要血型抗体。对高危孕妇进行血清学检测来预报HDN,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刘家应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抗体血清学检测核黄疸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足月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formof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onmyeloidcells,sTREM)-1在足月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并比较四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8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部位及程度分为全身感染组(27例)、局部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30例)。应用流式微珠陈列法检测各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sTREM-1水平。结果(1)不同感染组血清IL-6、IL-8、TNF-α、sTREM-1活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四者平均水平均是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2)全身感染组患儿中17例存活,10例死亡,死亡组患儿sTREM-1为(121.64±49.31)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73.13±34.92)pg/ml,P=O.006],但IL-6、IL-8、TNF-α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IL与、IL-8、TNF-α、sTREM-1诊断价值比较: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每个变量同时达到最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截断值sTREM-1≥43.75pg/ml、IL-6≥89.80pg/ml、IL-8≥569.55pg/ml及TNF—α≥24.80pg/ml为阳性标准时,各指标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5.5%、89.1%、70.1%和69.5%,特异度分别为80.0%、100%、100%和93.3%。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均〉0.5,其中IL-6(AUC=0.981)〉sTREM-1(AUC=0.868)〉TNF-α(AUC=0.864)〉IL-8(AUC=0.852)。sTREM-1与IL-6、IL-8、TNF-α均有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32,P〈0.01;r=0.420,P〈0.01;r=0.531,P〈0.01)。结论(1)血清IL-6、IL-8、TNF-α、sTREM-1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时均升高;(2)血清sTREM-1水平与预后有关;(
唐文娟黄绮薇刘家应
关键词: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35例药敏及疗效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药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结果并与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 (33/3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占 94.2 9%。药敏显示万古霉素、安美汀、优力新、头孢呋辛、头孢唑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联合用药治愈率较高 ,明显优于药敏结果。结论 药敏检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在药敏报告之前宜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或优力新。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联合应用也有一定效用。
丁淑华刘家应
关键词: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药敏试验抗生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筛选指标的特点分析
夏敏张泓刘家应高原李红胡萌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为简便、快速又无创伤性地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HP感染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HP培养、血清抗HP抗体检测、同位素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13例有上消化遗症状儿进行HP检测。结果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及13C-UBT的结果均相似;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粘膜HP培养的阳性率。结论可用血清抗HP抗体检测代替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减少患儿行内镜检查的痛苦,并能减少Hp横向传播的可能性。13C-UBT阳性提示Hp现症感染,而血清抗Hp抗体检测阳性,则提示Hp感染后一段时间内的体内抗体水平,二者不能替代。
沈鸣胡志红王锐萍刘家应向祖琼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HP尿素酶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