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探讨老年瓣膜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42例老年瓣膜置换手术的ECC管理经验。全部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ECC灌注,使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经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灌注。术中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结果1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ECC时间136~211(145.7±27.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9~133(96.3±7.3)min。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良好,未出现心电活动,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与ECC无关。结论对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合适的ECC方法,重视各脏器的保护,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术后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辛梅赵凯刘刚倪尔连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张近宝
- 关键词:老年瓣膜置换体外循环
- 10kg以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 2012年
- 目的系统性回顾总结我院2009~2011年48例10 kg以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本组48例TOF患儿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30个月,体重3.5~10 kg,均经超声心电图和心脏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ECC下进行根治性手术。48例均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MAQUET 30 000或10 000),体外循环时间50~166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27~94 min。结果 48例患儿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3例,死亡与ECC技术无关;余45例痊愈出院。结论低龄、低体重TOF患儿根治术的ECC应力求平稳,ECC中积极完善预充方案和改进体外循环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辛梅张近宝倪尔连刘刚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
- 关键词:婴幼儿法乐四联症体外循环
-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用于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术中心肌保护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比较HTK液及含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6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采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单次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含血停搏液组使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在心肌缺血期间每隔20min灌注一次。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h(T3)和术后48h(T4)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等数据。结果 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22.2±399.3)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3.06±0.72)次,平均灌注量(2 837.3±249.6)ml,两组患者心脏均停跳良好。两组患者血液中的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2 h时均显著升高,术后2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48h时呈下降趋势。HTK组血清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开放后2 h、术后24 h、术后48h均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HTK组体外循环费用显著高于含血停搏液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外科治疗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围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指标较含血停搏液有所改善,对术后恢复作用与含血停搏液相似。
- 辛梅赵凯倪尔连刘刚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金振晓张近宝
- 关键词:瓣膜置换心房纤颤射频消融心肌保护HTK液含血停搏液
- 两种心肌保护液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两种心肌保护液在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36例体质量小于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n=18)组采用晶体:血液=1∶1冷血停跳液作为心肌保护液,B组(n=18)采用晶体:血液=1:4温血停跳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升主动脉阻闭后5 min(T2)、开放后5 min(T3)、停机后5 min(T4)、术后1 h(T5)、术后24 h(T6)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检测;于T1、T5、T6、术后48 h(T7)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行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及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预充液组成、心肌保护液用量、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儿心肌保护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A组[(14.9±0.8)mm Hg vs.(8.0±0.5)mm Hg,P<0.01);B组患儿心肌保护液的灌注压力明显低于A组〔(51±5)mm Hg vs.(107±8)mm Hg,P<0.01〕;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略高于A组(94%vs.89%),B组自动复跳时间明显短于A组〔(0.86±0.15)s vs.(8.63±0.95)s,P<0.01〕;体外循环期间,B组患儿尿量多于A组〔(43±6)ml vs.(29±11)ml,P<0.05〕;两组患儿围术期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浆含量、TNF-α血浆含量无显著差异。炎性因子IL-8血浆含量在T2、T3、T4、T5、T6时,B组浓度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血心肌保护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但是临床转归未达到显著差异。
- 辛梅倪尔连金振晓赵凯刘刚欧阳辉张近宝
- 关键词:温血冷血心肌保护婴幼儿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预充液体管理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11年75例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预充管理。方法 75例均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MAQUET 30000或10000)。据术前访视及相关检查结果制定合理预充方案。预充液体成分包括勃脉力、白蛋白、库血、碳酸氢钠及甘露醇等。转机开始后行静脉血血气分析,分析实测血细胞压积(HCT)。结果所有患儿转机后首次血气分析指标均正常。阻闭动脉前均未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应尽量减少预充量,加强预充的管理,提高胶体渗透压,以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 辛梅欧阳辉张近宝倪尔连刘刚岳琴邬晓臣
- 关键词: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
- 5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 2012年
- 目的总结及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我科2009~2011年98例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ECC管理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均进行联合超滤。其中浅低温高流量81例,深低温低流量15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结果本组患儿无术中死亡。ECC转流时间为50~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90 min;2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0、22 min;15例低流量灌注时间为35~55 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术后死亡3例,均证实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应加强5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ECC中耗材、预充、灌注、脏器保护等方面的管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 辛梅张近宝倪尔连刘刚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
- 关键词:低体重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 联合超滤在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肺保护的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零平衡超滤(ZBUF)、改良超滤(MUF)和常规超滤(CUF)联合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术后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24例体重<10 kg、CHD合并中重度PH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纳入本研究,CPB管路及超滤器连接采用Elliot方式,均衡分为两组。MUF+CUF组(n=12):常规库血预充,主动脉开放后行CUF,CPB结束后行MUF。ZBUF+MUF组(n=12):在常规库血预充的基础上进行ZBUF,CPB期间全程行ZBUF,CPB结束后行MUF。比较两组患儿预充液和围术期血气分析结果、预充液和术后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ZBUF+MUF组预充液中乳酸(Lac)、葡萄糖(Glu)和TNF-α等含量明显低于CUF+MUF组(P<0.05);围术期Lac、Glu、TNF-α较CUF+MUF组显著降低(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多个时间点ZBUF+MUF组患儿呼吸指数明显低于CUF+MUF组(P<0.05);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CUF+MUF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ZBUF和MUF的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围术期代谢产物有害炎性介质的含量,有利于减轻低体重患儿术后肺损伤,改善临床预后。
- 辛梅张近宝金振晓倪尔连刘刚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
- 关键词:婴幼儿体外循环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