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17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5篇手术
  • 5篇脑胶质瘤
  • 4篇术后
  • 4篇肿瘤
  • 4篇显微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人脑
  • 2篇人脑胶质瘤
  • 2篇入路

机构

  • 17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省肿瘤研...

作者

  • 17篇刘刚
  • 11篇赵晓军
  • 8篇乔志刚
  • 8篇范一平
  • 7篇岳培义
  • 5篇李志兵
  • 5篇贺杰峰
  • 4篇郭原忻
  • 3篇韩存芝
  • 1篇步鹏

传媒

  • 7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3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9与p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2006年
李志兵乔志刚岳培义赵晓军刘刚范一平
关键词:P53蛋白表达人脑胶质瘤P19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细胞恶性增殖肿瘤抑癌基因
人脑胶质瘤中p19与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p19、p53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脑胶质瘤中p19、p53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19基因的表达阳性例数减少,p53基因则...
李志兵乔志刚岳培义赵晓军刘刚范一平
关键词:胶质瘤P19P53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幕上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癫痫是脑膜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恶化病情,影响预后。现将我院1993年3月-1998年8月收治的92例幕上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2例,女性50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4...
乔志刚岳培义刘刚贺杰峰
关键词: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癫痫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脑梗死8例报道
2001年
乔志刚岳培义刘刚贺杰峰赵晓军范一平
关键词:颅内肿瘤切除术脑梗死病例病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胶质瘤被引量:5
2006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是最关键的刺激因子。其在胶质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它们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相关,且在抗胶质瘤血管生成治疗中是比较理想的靶位。
刘刚韩存芝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胶质瘤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综合治疗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3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表现为颅内压进行性增高,依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大部分可早期诊断,但对部分不典型者常易误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对有明显占位或脑脊液循环梗阻者,应手术摘除囊虫;对经药物治疗后出现颅内压升高并危及生命者应行颞肌下减压。术后均应配合药物治疗。结论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依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多可早期诊断,其治疗应是手术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治疗。
乔志刚刘刚李志兵赵晓军范一平
关键词:脑囊虫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一种颅内引流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内引流固定装置,包括床体和调节板块,所述床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床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枕头,所述床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调节板块的上表面嵌设安装有引流唧筒,所述调节板块一侧面固定...
刘刚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部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周开始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HBO治疗结束30 min后开始接受放疗)。记录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检测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治疗后1年生存率,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其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84.0%,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6.0%,33/50)(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O治疗可提高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命质量。
刘刚郭原忻霍恺
关键词:脑肿瘤高压氧生命质量
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诊断颅内多发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多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颅内多发病变患者在活检前均行CT或MRI检查,确定颅内有多发病变,但不能确定病理性质。术前先根据颅内病变的大体位置,标记8~10个MARK,通过MRI扫描计算出靶点坐标后,进行立体定向活检。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性小细胞恶性肿瘤9例,转移性腺癌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炎性病变2例,其中2例未取得阳性病理诊断,阳性诊断率为91.7%。术后有2例出现活检靶点处出血,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明确颅内多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性质的有效方法,其具有定位准确,误差小,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刚赵晓军郭原忻
关键词:MRI立体定向活检
经扩大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肿瘤
2005年
目的探讨经扩大前颅底入路对20例前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颅底肿瘤显微手术的入路和手术切除相关因素。结果20例前颅底肿瘤经扩大前颅底入路,其中经硬膜下入路15例,经硬膜外入路5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经扩大前颅底入路容易显露前颅底结构,对脑组织牵拉轻,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了肿瘤切除的风险。
乔志刚岳培义贺杰峰刘刚赵晓军李志兵范一平魏静思
关键词: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