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一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孔隙介质震电场研究
- <正>1936年Thompson提出了震电效应概念之后,震电转换思想并未引起油气勘探界的关注。直到1991 年,美国EXXON公司首次进行了含流体地层的野外震电勘探实验,该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并已获得美国专利。在寻求油气...
- 韩其玉王旭辉刘仲一
- 文献传递
- 估算储层流度的声学方法
- <正>1.研究现状流度是渗透率与流体动力粘度之比,是油田开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理论、实验及现场资料都表明,声波测井资料有可能用以估算流度。目前的工作均侧重于正演研究:已知渗透率及其他参数计算或测量Stoneley...
- 乔文孝刘仲一杜光升潘瑾台阎树汶
- 文献传递
- 岩石声学性质与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
- <正>研究岩石的声学性质与岩石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地球物理学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已经有许多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在简要的回顾、评述前人工作的同时,介绍了我们的初步研究工作。本文所依据的理论为Berryman的自洽理论和B...
- 乔文孝杜光升刘仲一
- 文献传递
- 改进的生物遗传算法
- <正>生物遗传算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早熟现象。在进化中适应度高的个体多次复制再:生,迅速控制整个母体群,使母体群遗传物质缺少多样性,失去驱动能力,停止进化;(2)由于个体变异:存在遗传物质损失,因此不能保证最终能找...
- 韩其玉王旭辉刘仲一
- 文献传递
- 具有封闭孔隙的孔隙介质边界条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基于Biot孔隙介质理论,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孔隙介质之间接触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封闭孔隙量对应力连续性的影响,建立了分界面处封闭孔隙量与两种孔隙介质应力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根据Biot孔隙介质波动方程解的能量守恒原则,由两种介质分界面处的应力连续关系推出了速度、位移连续关系,从而给出了具有封闭孔隙的孔隙介质边界条件的一般形式。根据概率统计理论,本交给出了统计意义下的孔隙介质边界条件形式。最后从孔隙一孔隙介质边界条件推出孔隙介质一均匀介质边界条件。
- 韩其玉刘仲一
- 关键词:孔隙介质油气勘探油气藏储集层
- 一种孔隙介质声波模型正演方法
- 1993年
- Biot的孔隙介质理论描述了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与油藏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粘度等)之间的关系。声波模型方法可用来研究碳氢油气藏特征。本文基于Biot声波方程提出一种二维有限差分方法,可用来模拟孔隙介质低频声波传播。文中讨论了边界条件,网格频散等问题,模拟了一个孔隙介质层状模型,并给出了其时间剖面和快照。
- 刘仲一韩其玉乔文孝
- 关键词:孔隙介质油藏参数有限差分时间剖面快照
- 渤海西部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 1993年
- 把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于陆相湖盆地层的研究中,对渤西地区第三系进行环境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渤西海域第三系地层分为五个层序,每个层序中,又进一步识别划分了沉积相、沉积体系及体系域。每一层序的沉积韵律代表了湖盆水体的深浅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构造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相对大小的变化。三大沉积体系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每一沉积体系、体系域包括了多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许多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 徐怀民刘仲一赵景龙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体系域沉积环境
- 孔隙介质中地震勘探模型的初步探讨
- <正>碳氢油气藏的构造、岩性及油气信息描述已成为当今地球物理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油气藏的特征分析着重地依赖于钻井及测井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描述的是局部信息,所以要了解油气藏的空间变化情况,必须引用地震资料信息。地震正演模...
- 刘仲一韩其玉乔文孝
- 文献传递
- 具有封闭孔隙的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声波的反射和透射
- 1997年
- 一般情况下,两种孔隙介质耦合后,一种孔隙介质的孔隙部分地被另一种孔隙介质的骨架所封闭,在分界面上形成封闭孔隙。为了精确地描述声波在孔隙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特征,封闭孔隙对声波传播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根据具有封闭孔隙的孔隙介质边界条件,计算了平面快纵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并与孔隙全连通情况下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系数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波的反射和透射特征除了与孔隙介质参数、波频率和入射角有关外。封闭孔隙是影响波的反射和透射特征的重要因素。
- 韩其玉刘仲一牟永光
- 关键词:透射孔隙介质
- 孔隙介质震电方程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从孔隙介质波动力学观点出发,研究了孔隙介质中的几个方面的震电转换机制。流体相对骨架运动时,孔隙中存在压力梯度,使孔隙流体中的过剩电荷作走向运动,产生运流电流。孔隙介质的膨胀和收缩运动使得电荷密度产生变化,引起相应的电流密度的变化。孔隙介质中孔隙的不均匀性使得电荷在细孔隙的端日积聚,产生极化电场。地震波产生电流源,而电流源产生电磁场。本文作者结合孔隙介质理论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建立了震电波动方程组。每个震电转化过程中,电磁场一方面阻碍了流体相对骨架的运动,减小地震波的流体粘滞衰减;另一方面,它们对孔隙介质产生反作用力,消耗由地震波转化而来的电磁能量。
- 韩其玉刘仲一王永刚
- 关键词:孔隙介质震电效应极化电流密度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