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七氟烷对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七氟烷全身麻醉对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将70例小儿骨科择期手术患儿按序贯法分为三组:Ⅰ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n=30);Ⅱ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n=20):Ⅲ组为全程吸入麻醉组(n=20);对所有...
- 刘书明朱昭琼李娟臧洪刚张秋英
- 关键词:儿童患者骨科疾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七氟烷
- 七氟烷对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探讨七氟烷全身麻醉对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差异。 方法:将70例小儿骨科择期手术患儿按序贯法分为三组:Ⅰ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n=30);Ⅱ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n=20);Ⅲ组为全程吸入麻醉组(n=20);对...
- 刘书明朱昭琼佘廷志李科尹力
- 关键词:学龄儿童七氟烷全身麻醉
- 阻断吡那地尔后处理大鼠心肌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5-羟葵酸阻断吡那地尔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利用蛋白组学技术观察心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方法:建立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李科刘书明佘廷志
- 关键词:心脏功能
- 六月龄以下幼儿唇裂修复手术的麻醉体会
- :探讨6月龄以下幼儿唇裂修复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 方法:收集2003年11月至2013年1月,6月龄以下患儿实施唇裂修补术的病例共32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组(K组)97例,丙泊酚全身麻醉组...
- 李科刘书明
- 关键词:麻醉方法
- 一种仿形支撑吸唾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形支撑吸唾器。包括口腔支撑器(1),口腔支撑器(1)上连接有挡颊器(2),口腔支撑器(1)上还连接有仿形吸管(3),仿形吸管(3)上设有小孔;所述的口腔支撑器(1),包括两个下支撑部(5),每个下支...
- 李科胡鹏赵娜刘书明佘廷志骆弟欢
- 文献传递
- 盐酸纳布啡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盐酸纳布啡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组(SN组),术后均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每组40例。N组镇痛配方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2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S组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 mg/kg,余同N组;SN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 mg/kg,余同N组。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48 h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VAS评分、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及SN组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S组(P<0.05),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少。N组与SN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以及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PCIA,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科骆弟欢梁潇刘书明喻田
- 关键词:舒芬太尼颌面部骨折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回顾性分析某院围术期临床用血的情况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2006年~2009年围术期的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围术期是否输血合理以及用血存在的问题,为围术期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随机抽取并评估1000例围术期接受输血的患者,分别对围手术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其比例和使用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分析围术期血红蛋白检查率和患者治愈转归情况。结果成分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升高,全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明显减少,自体血回输23.7%~37.8%;红细胞使用率74.60%,血浆使用率23.30%,血小板0.04%,自体血使用率44.70%,围术期全血使用率6.50%;术前血红蛋白平均约10g/dL水平,且输血前血红蛋白略高于输血后;术后血红蛋白未检查率(30.48%)明显高于术前(4.14%);治愈好转率约96%,病死率约4%。结论围术期输血中成分血用量逐渐增加,红细胞使用率较高,全血用量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血趋于合理,但存在输血后血常规检查不及时情况;成分血与自体血使用率的上升不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未见影响治愈率。
- 佘廷志朱昭琼龚涛武刘书明李娟
- 关键词:围术期成分血临床输血输血治疗
- 围术期妇科患者输血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妇科患者围术期输血状况与转归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该院2006~2009年围术期输血患者,从中筛选出妇科患者222例,分析用血状况与转归情况。结果:2006~2009年红细胞输注率占72.4%,血浆输注率占23.9%,自体血回输率占41.9%,全血输注率占7.2%,无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血情况。成分血和自体血用量比例逐年增加,从94.5%升至99.7%;全血用量逐年减少,从5.5%降至0.4%。患者转归:患者治愈率从75.0%~92.3%逐年增加(P〈0.05);除2006年1例死亡(原因为重症外伤、呼吸衰竭,与输血无关)外(占4.8%),其余患者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该院近年来妇科患者围术期成分输血与自体血回输比例增加,用血趋于合理;未发现输血患者治愈、好转率受到影响,也未见增加死亡率。
- 佘廷志朱昭琼刘书明李娟
- 关键词:围术期妇科输血
-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调查和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来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的患者中选取4 9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输血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55例(1.12%),其中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为常见;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段、既往是否有输血史、过敏史、原发性血液病、血制品是否滤除白细胞是诱发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既往有过敏史、有原发性血液病、有输血史、年龄在18岁以下是诱发输血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细胞滤除则是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保护因素。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在临床十分常见,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应依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成分输血,尽量减少全血输入,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佘廷志杨顺刘书明李科朱昭琼
- 关键词: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全血影响因素
- 不同分娩方式对孕妇产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7例ASA Ⅰ~Ⅱ级住院分娩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A组)和剖宫产组(B组).两组产前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
- 阳永宪刘兴奎张帆刘书明张超
- 关键词:剖宫产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