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冼翠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液
  • 13篇血液透析
  • 8篇维持性
  • 7篇血液透析患者
  • 7篇透析患者
  • 7篇维持性血液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肾功能
  • 5篇肾功能衰竭
  • 5篇衰竭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静脉
  • 5篇甲状旁腺
  • 4篇血栓
  • 4篇亢进
  • 4篇继发
  • 4篇继发性甲状旁...
  • 4篇甲状旁腺功能
  • 4篇甲状旁腺功能...
  • 4篇功能亢进

机构

  • 31篇江门市中心医...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冼翠华
  • 26篇石晓峰
  • 18篇姜松青
  • 16篇钟业娟
  • 12篇苏明
  • 10篇轩慧杰
  • 9篇罗明乾
  • 8篇胡国强
  • 5篇钟雪莺
  • 5篇吴素红
  • 3篇胡菂菂
  • 2篇胡女元
  • 2篇马滚韶
  • 2篇苏明
  • 2篇陈元庄
  • 2篇梁锦云
  • 2篇梁宇闯
  • 2篇胡国强
  • 1篇张月玲
  • 1篇李宗业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 5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使用Palindrome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管尖位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出现导管晚期功能不良前1月内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最近3次透析超滤率,记录导管带管时间、晚期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的时间。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置管部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Hct、超滤率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管尖位置,Hb、Plt、Alb、TC、PT、APTT等因素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0、1.254、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超滤率越高,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越高。结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维持合适的Hct值、减少超滤率以降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胡国强姜松青石晓峰钟雪莺苏明冼翠华胡菂菂轩慧杰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形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3例使用Palindrome导管的MHD患者临床资料,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置管部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红细胞压积、超滤率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P<0.01或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红细胞压积、超滤率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或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0、1.254、1.623。结论置管部位、红细胞压积、超滤率是MHD患者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胡国强姜松青石晓峰钟雪莺苏明冼翠华胡菂菂轩慧杰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形成
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情况及iPTH的水平的分析,了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75例尿毒症患者(包括行腹透治疗及行血透治疗的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素(iPTH)的水平及临床资料。结果66名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iPTH升高的患者为54人,发生率为81.82%,iPTH的平均值为(437.61±8.61)pg/ml,最高者为2800pg/ml。66名患者中有5名有骨痛症状,其iPTH值均>1000pg/ml。血钙低者发生率仅为9.10%,血磷升高者为57人,占86.37%,血磷平均值为(2.28±0.64)mmol/L,最高者为4.42mmol/L。9名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血钙平均值为(1.85±0.24)mol/L,血磷平均值为(1.33±0.3)mmol/L,低钙血症及高磷血症患者各有3人,发生率均为33.3%,其中血钙最低者为1.33mmol/L,血磷最高者为2.22mol/L。iPTH平均值为(271.13±10.5)pg/ml,iPTH值均<600pg/ml。结论血透患者钙磷乘积异常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率要比钙磷乘积正常者高,血透时间越长的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腹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的发生率要比血透患者低,同时钙磷乘积平均值也较低。
姜松青苏明石晓峰冼翠华
关键词:IPTH血钙血磷
血浆置换治疗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
2005年
目的分析膜式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住院确诊为TTP的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5例病人均给予血浆置换、激素、输血小板、输浓缩红细胞、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神经精神症状、发热等表现,均无PT及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等症状。作血浆置换,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TTP是多系统损伤的疾病,主要表现是五联征,一般无PT、APTT异常,无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浆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姜松青石晓峰冼翠华
关键词:血浆置换疗效
20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2014年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1].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于2006年12月~2013年6月也收治了20例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现总结其中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冼翠华梁宇闯罗明乾轩慧杰胡国强钟业娟苏明胡菂菂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诊治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病人上肢肿胀诊治经验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和透析后4、24、48h外周血CD4+、CD8+、CD25+(mIL-2R)、CD4+/CD8+及血清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结果 HD、HDF组患者透析前CD4+、CD25+、CD4+/CD8+、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sIL-2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仅在透析后4h出现CD4+、CD25+、CD4+/CD8+、IL-2水平升高及sIL-2R水平降低,而HDF组患者在透析后4、24、48h均有CD4+、CD25+、CD4+/CD8+、IL-2水平升高及sIL-2R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胡国强姜松青苏明钟雪莺石晓峰冼翠华
关键词:细胞免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其透析的充分性,并与颈内静脉导管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置管后感染、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与颈内静脉导管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稳定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可较长时间置管等优点,能达到充分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一种理想的血液通路。
冼翠华姜松青钟业娟张月玲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肾透析锁骨下静脉
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评估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是否达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73例,均进行规范透析治疗,依干体质量是否达标分为未达标组和达标组,未达标组35例,达标组3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BNP水平对干体质量评估的价值。结果于体质量未达标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4256.78(3447.92~5612.33)pg/ml,干体质量达标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2547.38(1968.84~3253.4)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预测干体质量未达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0.039(95%CI 0.798~0.952),以血清NT-proBNP水平>3257.56 pg/ml作为界值判断干体质量未达标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8.9%,2组NT-proBNP>3257.06 pg/ml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罗明乾冼翠华石晓峰钟业娟梁锦云轩慧杰
关键词:干体质量ROC曲线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其透析前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透析前血压、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同时将血尿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压、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4.8%;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46.8%;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舒张压、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IM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收缩压、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舒张压、IMT呈正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是高尿酸所致的体内微炎症状态。为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需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冼翠华罗明乾钟业娟轩慧杰胡国强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滥用海洛因引发急性肾衰竭10例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石晓峰姜松青吴素红冼翠华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海洛因滥用横纹肌溶解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