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榕荫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测试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共聚
  • 2篇蛋白
  • 2篇等温结晶
  • 2篇乙烯
  • 2篇乙烯酯
  • 2篇球蛋白
  • 2篇吡咯
  • 2篇吡咯烷
  • 2篇吡咯烷酮
  • 2篇免疫
  • 2篇静脉注射
  • 2篇聚丙烯
  • 2篇聚酰胺
  • 2篇非等温
  • 2篇非等温结晶
  • 2篇丙烯
  • 2篇成核
  • 2篇成核剂
  • 1篇缔合
  • 1篇动态力学性能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冯榕荫
  • 2篇潘鉴元
  • 2篇杨始堃
  • 2篇莫彬
  • 2篇朱诚身
  • 1篇赵鸣
  • 1篇张金红
  • 1篇陆丹

传媒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丙种球蛋白的缔合与分离及其动态性质被引量:1
1992年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血清白蛋白和医用明胶等稳定剂对免疫丙种球蛋白(IgG)的作用和效果,结合准弹性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它们对IgG分子平移扩散系数和流体力学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PVP和血清白蛋白对IgG单体起着屏蔽稳定作用而防止其自身凝聚,但并不与IgG形成复合物,因而不会改变IgG单体的分子结构与构型。
梁国眉冯榕荫梁雪薇林木良
关键词:缔合PVPGPC
液态物质比热容的测定——DSC法被引量:5
1990年
在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材料的选择和有热交换的过程,物质的比热容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根据比热容的定义,由下式可求出,即在量热计中放入已知质量m的样品,通过电热器送进可量热量△Q,测定升高的温度△T,求出物质的比热容C(T):
冯榕荫莫彬林木良
关键词:比热容DSC法
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柱层析分离的研究
1993年
用凝胶渗透谱色法(GPC)检测了柱层析分离纯化后所得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gG)组分.结果表明,使用DEAE 阴离子交换纤维素-葡聚糖凝胶A-50柱层析法能从人血浆蛋白中分离出不含聚集体的纯IgG 单体.对肌注IgG 制剂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法能除去IgG 中的聚集体,但却不能分离出存在于其中的小量血清白蛋白;但使用DEAE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层析法效果却恰好相反.
冯榕荫梁国眉林燕宜林木良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PVA/P(VA-VP)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1993年
用粘弹谱法(DVE)研究了醋酸乙烯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的水解物P(VA-VP)和聚乙烯醇(PVA)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行为。共混物的阻尼松弛谱(tgδ)表明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随着组成比的不同而明显不同,一些组成比的共混物不仅存在晶相和非晶相的聚态结构,而且在非晶相态里随着组成比的不同还存在着微观结构不均匀性和相容性的差异。组成比(W_(PVA))为40~60%的共混物其复合模量和tgδ谱表明共混物中PVA的晶相是均匀分散在共容的非晶介质中,因而在室温至约80℃范围内能形成强度比纯PVA更好的有实用意义的功能PVA合金。 选择两种不同组成比的共混物通过改变升温速率和作用力频率的试验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下降,非晶部分的相容性增大而晶相部分的结晶度增加;作用力频率的下降导致结晶度提高和T_8真升高。
冯榕荫梁国眉张堃陆丹
关键词:醋酸乙烯酯吡咯烷酮共聚
加成核剂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形态被引量:7
1994年
研究了IPP及其加25种成核剂时的非等温结晶形态,考查了成核剂和线性降温速率α对球晶尺寸d的影响。发现纯IPP的d随a增大线性降低;按随a增大d的变化,成核剂可分为3类:d变化不大,均得大球晶;d变化不大,均得小球晶;d明显减小。
朱诚身潘鉴元赵鸣杨始堃冯榕荫
关键词:聚丙烯成核剂非等温结晶
PVF和CaHPO_4对Nylon 6的热行为和晶型的影响被引量:4
1996年
利用DSC法研究了甲酸部分酯化聚乙烯醇(PVF)和二价金属盐CaHPO4对晶态-非晶态Nylon6/PVF共混体系中Nylon6的熔融、结晶及晶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PVF虽降低了Nylon6的结晶能力,却使Nylon6能同时形成α和γ两种晶型;γ晶型的相对含量(Iγ)随共混物中PV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α晶型则相反;在相同的共混组成条件下,CaHPO4有利于Nylon6γ晶型形成.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非晶态PVF对Nylon6的结晶生长速率和结晶生长方式均有显著影响;CaHPO4导致Nylon6从熔体中结晶出现前期和后期结晶,前期和后期结晶的结晶生长速率均明显增大,表明CaHPO4影响Nylon6的成核并起成核剂的作用.
冯榕荫张金红梁国眉张堃
关键词:晶型磷酸氢钙聚酰胺纤维热行为
乙酸乙烯酯与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的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用游离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并从元素分析和 ̄(13)CNMR的结果计算得体系的竞聚率r_1,r_2分别为0.282±0.037和0.278±0.041;r_2分别为3.75±0.28和3.70±0.29.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小和投料比中单体Vp的含量高,有利于生成特性粘度[η]大的共聚物,反应时间长,[η]下降,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与用Mayo-Lewis式处理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 ̄(13)CNMR测定链段序列分布的结果与用末端基效应模型计算的结果一致。因此,认为是以末端基效应模型机理进行,DSC测定结果显示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与组成关系符合FOX方程,说明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冯榕荫陆丹梁国眉莫彬
关键词: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竞聚率
成核剂对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0
1992年
用DSC研究了IPP与25种成核剂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发现降温速率β和成核剂种类对结晶温度T_c和结晶温度范围ΔT_c均有影响。有7种成核剂在不同β时均能使T_c明显升高和使ΔT_c增大,另有3种成核剂在β增大时效果明显,其余的对IPP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影响不大。个别成核剂使结晶曲线出现双峰,同时使结晶温度显著提高。
朱诚身潘鉴元杨始堃冯榕荫
关键词:聚丙烯成核剂非等温结晶
COP(VP—VAc)共聚物的表征及其对多酚的络合作用
1991年
本文对不同组成比例的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OP(VP—VAc))进行了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进行表征。DS谱图里,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均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表明此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其Tg与玻璃化转变前后的热容差(△Cp)与均聚物的链结物及组成密切相关。TG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PVP低而比PVAc高。使用激光光散射法(LLS)和膜式渗透压法(MO),通过重均及数均分子量(Mw和Mn)的测定,来研究共聚物与多酚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合适的VAc组成比,更能充份发挥VP中吡咯烷酮环功能基团的作用;在聚合物溶液中,反映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第二维利系数(A_2)也随着多酚的加入和共聚物中的VP含量的减少而相应下降,表明络合物及共聚物的水溶性随之减少。
梁国眉冯榕荫陆丹梁雪薇林木良
关键词:VPVAC共聚物多酚
添加剂对聚酰胺热性能的影响
1990年
一、前言聚酰胺是一类结晶性高聚物,具有耐磨性好、机械强度高、对化学试剂稳定和无毒无臭等优点,是优良的工程塑料。聚酰胺含(?)C=O 和(?)N-H 基团,在大分子链间能形成氢键,有利于分子链作规整排列。聚酰胺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熔点,要求加工温度较高,这会导致大分子氧化降解,制品的机械强度下降和颜色变深。E.Bianchi 等曾报导了盐化尼龙6的结晶动力学。本工作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几类添加剂对聚酰胺(尼龙610)的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所选用的几种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关于高分子接枝物和无机盐类对尼龙类结晶形态的影响,作者曾作过报导。
冯榕荫莫彬林木良梁雪薇
关键词:添加剂聚酰胺热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