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6篇人乳
  • 6篇人乳腺癌
  • 5篇细胞
  • 5篇疾病
  • 4篇性疾病
  • 4篇人乳腺癌组织
  • 4篇乳腺癌细胞
  • 4篇乳腺癌组织
  • 4篇腺癌细胞
  • 4篇腺癌组织
  • 4篇癌细胞
  • 4篇癌组织
  • 4篇NMD
  • 3篇预后
  • 3篇人乳腺癌细胞
  • 3篇乳腺组织
  • 3篇酸酶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冉亮
  • 8篇任国胜
  • 7篇王小毅
  • 6篇涂刚
  • 6篇邓学洁
  • 6篇屈小英
  • 4篇龚涛
  • 3篇王永红
  • 3篇赵聪
  • 3篇罗蓉
  • 3篇谭金祥
  • 2篇吴绍燕
  • 2篇刘娇
  • 2篇孔令泉
  • 2篇罗跃
  • 2篇张明军
  • 2篇刘欣
  • 1篇王刚
  • 1篇谢微波
  • 1篇吴凯南

传媒

  • 4篇肿瘤预防与治...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内分泌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第三届中-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医院工作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掌握医院工作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信息。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男性分别为6.79%、62.24%、0.63%、8.21%和11.06%,女性分别为6.49%、71.57%、0.22%、10.53%和13.20%;在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占5.26%,"小三阳"占81.20%;各科室比较,女性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阳性率无论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职与离退休比较,女性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阳性率,无论男性或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程度不高于一般人群和以往报道的相同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降低;HBsAg阳性者中的大多数具有较强传染性;建议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操作过程受HBV感染;HBsAg阳性者定期HBV血清学和肝功能检测,积极治疗,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医院的其他人群。
龚涛冉亮邓学洁屈小英刘欣罗跃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表达增强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株和人乳腺癌组织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Y14和Upf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ZR-75-30、T47D、MDA-MB-435s、MDA-MB-453、MDA-MB-231)及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的表达。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系中Y14和Upf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P<0.05)。(2)在人乳腺癌细胞中,MDA-MB-231细胞系的Y14和Upf1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3)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表达增强(P<0.05)。结论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和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
冉亮涂刚王小毅赵聪任国胜
关键词:NMD人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组织
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法测定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②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的Y14和Upf1表达均明显高于Ⅰ和Ⅱ级者(P<0.05)。③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结论Y14和Up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均明显增高。
冉亮涂刚王小毅赵聪任国胜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
基于SEER数据库探讨转移性肾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探讨建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的预后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从开放获取的SEER数据库中纳入2880例符合入排标准的mR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割样本法(分割比为7∶3)分为基本数据集(n=2016)和验证数据集(n=864),基于基本数据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利用验证数据集,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cure,AUC)对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基本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中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转移情况、治疗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基本数据集数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HR=1.596)、乳头状细胞癌(HR=0.631)、T4分期(HR=1.669)、N1分期(HR=1.733)、脑转移(HR=1.505)、肝转移(HR=1.624)、肺转移(HR=1.419)、手术治疗(HR=0.361)是mRCC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指数模型表达式为:h(t)=h_(0)exp(1.596X_(2)+0.631X_(4)+1.669X_(6)+1.733X_(7)+1.505X_(8)+1.624X_(9)+1.419X_(10)+0.361X_(12))。利用预后预测模型对验证数据集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预后预测模型用于预测验证数据集mRCC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44和0.761。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的mRCC预后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的预测mRCC患者预后,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邓薇冉亮王刚张宪
关键词:转移性肾癌预后
siRNA沉默HYALl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促进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RNA干扰是否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透明质酸酶(Hyase)基因HYALl的表达以及对肿瘤细胞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方法:体外化学合成HYALl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sRNA),在脂质体(Si...
谭金祥涂刚王小毅冉亮任国胜
关键词: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株血管形成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无意义密码子介导的mRNA降解(NMD)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冉亮任国胜
关键词:NMDPTC
小儿回盲部海绵状淋巴管瘤致肠梗阻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儿:女,5个月。因呕吐18d,伴腹胀13d急诊入院。患儿18d前,进冷食后出现呕吐,呈非喷射性,量不多,呈草绿色,在某医院就医(诊治不详),呕吐好转,但2d后再次出现呕吐伴腹泻,呈黄色稀水样便,量不多,伴发热,无血便,继续在该院治疗。13d前出现腹胀,X线片提示“肠梗阻”,转入另一医院治疗无好转。在家休息4d后回到当地医院。
冉亮邓学洁屈小英吴绍燕
关键词:海绵状淋巴管瘤肠梗阻回盲部小儿急诊入院水样便
Y14和Upf1在人乳癌细胞株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与人乳腺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Y14和Upf1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ZR-75-30、T47D、MDA-M...
冉亮
关键词:NMD人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组织
文献传递
siRNA沉默HYAL1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证实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ase)与人乳腺癌的恶性潜能相关。本研究拟探讨RNA干扰是否能有效抑制Hyase基因HYAL1的表达以及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方法:体外化学合成HYAL1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sRNA),在脂质体(SiPORTLipid)的介导下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53S、ZR-75和ZR-75-30。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RT-PCR分析HYAL1mRNA的表达,MTT测定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1)HYAL1-siRNA能有效地封闭HYAL1基因的表达,使HYAL1mRNA相对水平明显降低(P<0.05);(2)HYAL1-siRNA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3)HYAL1-siRNA使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siRNA-HYAL1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HYAL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将更多的细胞阻滞在G0/G1期。
谭金祥任国胜涂刚Li Xiao-Tao王小毅冉亮
关键词:RNA干扰乳腺癌细胞系透明质酸酶细胞周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98例行MHD治疗的CK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ALP水平,并采用四分位法分为<60 IU/L(A组)、60~<80 IU/L(B组)、80~<105 IU/L(C组)、≥105 IU/L(D组),全部研究对象随访至2022年12月31日,收集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独立相关性。结果:随访期间CVD死亡60例(3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HR=1.041)、透析前收缩压升高(HR=1.039)、血清ALP水平升高是行MHD治疗CK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不同ALP水平与CVD死亡的相关性显示,ALP≥105 IU/L患者的CVD死亡风险显著上升(HR=3.304),ALP≥105 IU/L是行MHD治疗CK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LP水平与患者CVD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血清ALP水平是行MHD治疗CK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ALP≥105 IU/L时患者的CVD死亡风险显著上升。
张宪邓薇周海洋冉亮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慢性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维持性血液透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