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会学

作品数:42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8篇电气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输电
  • 8篇下击暴流
  • 6篇铁塔
  • 6篇气动
  • 5篇输电铁塔
  • 5篇荷载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机翼
  • 4篇风速
  • 4篇值模拟
  • 3篇动特性
  • 3篇体型系数
  • 3篇气动特性
  • 3篇网格
  • 3篇流固耦合
  • 3篇工程设计
  • 3篇非线性
  • 3篇风荷载
  • 3篇风剖面
  • 3篇杆塔

机构

  • 18篇国家电网公司
  • 17篇西北工业大学
  • 15篇长安大学
  • 10篇中国电力科学...
  • 5篇江苏省电力公...
  • 2篇湖南大学
  • 2篇湖南省电力公...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飞行试验...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西安机电信息...
  • 1篇国网山西省电...
  • 1篇国网安徽省电...
  • 1篇国家电网江苏...

作者

  • 42篇党会学
  • 13篇杨风利
  • 10篇杨靖波
  • 10篇赵均海
  • 9篇杨智春
  • 7篇张宏杰
  • 5篇陈志敏
  • 3篇李斌
  • 2篇张露
  • 2篇王旭明
  • 2篇解江
  • 2篇牛华伟
  • 2篇李杰
  • 2篇韩军科
  • 1篇孟轩
  • 1篇徐敏
  • 1篇赵爱民
  • 1篇黄耀
  • 1篇温金鹏
  • 1篇陈帅

传媒

  • 6篇工程力学
  • 3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中国电力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力学季刊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兵工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电力建设
  • 1篇探测与控制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线舞动时输电铁塔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为确定舞动荷载作用下杆塔受力及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500 kV舞动事故线路段连续7档导线—绝缘子模型和塔线体系模型,采用驻波法作为导线舞动激励,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导线张力、挂点不平衡张力和垂直荷载。当耐张塔两侧导线不发生一阶舞动时,导线舞动幅值相对较小,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小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断线张力,耐张塔不会发生破坏。发生一阶舞动时,不平衡张力超过断线张力取值,舞动相横担下截面斜材首先会出现应力超限情况,从而导致横担发生破坏,分析确定的铁塔破坏模式与现场破环形式一致。塔线模型与导线—绝缘子模型计算得到的导线张力和不平衡张力峰值较为接近。双挂点塔线模型计算得到的横担主材轴力与单塔模型基本一致,斜材轴力相差约0.2%、8%和2%。
杨风利党会学杨靖波李清华
关键词:杆塔舞动驻波破坏模式
受侧壁面限制的涡对融合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受壁面限制的涡对融合问题,以多段翼型的二元风洞试验为例,用雷诺平均的NS方程进行了模拟。结合侧壁面的表面摩擦力线、不同x向横截面流线的拓扑结构分析及总压分布云图,刻画了多段翼型的涡流流场结构,进而分析了受侧壁面干扰的涡对融合过程。并与无侧壁面干扰的涡对融合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壁面对涡对融合过程的影响,包括了对旋涡发展速度的延迟、旋涡诱导速度的限制及壁面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等方面,明显延长了涡对融合所需的时间。但是侧壁面干扰的影响范围有限。根据以上结果,建议二元风洞试验中,试验段宽度应考虑侧壁面影响范围;对展弦比较大的半模,应对机身加上垫块或者采用镜像法来消除侧壁面对襟翼涡等的干扰;对于展弦比较小的模型,则应采用全模进行试验。
党会学杨智春
关键词:多段翼型
一种基于CFD斜风的输电杆塔单根杆件体型系数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FD斜风的输电杆塔单根杆件体型系数确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建立单根杆件实体模型,并在输电杆塔坐标系下将其放置到与实际点位相匹配的空间位置;(2)确定空间杆件实际气动外形;(3)建立杆件边界和流场...
张宏杰杨风利党会学杨靖波
文献传递
500kV输电线路塔线体系舞动响应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建立连续5档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气动分析法得到了不同阻尼比下的导线张力、不平衡张力和导线舞动轨迹,分析了舞动荷载作用下杆塔动力响应。按照铁塔阻尼计算得到的舞动响应高于导线阻尼计算值。考虑塔线耦合效应后,导线舞动幅值增大,导线张力和不平衡张力减小。导线垂向运动由2个主频的多阶混合振动变为单个主频的一阶振动。当采用铁塔阻尼进行分析时,耐张塔不平衡张力超过断线张力设计值,铁塔横担下截面斜材最大应力超过设计应力,会导致横担被破坏。
杨风利党会学杨靖波李新民
关键词:KV输电线路舞动阻尼动力响应
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
2008年
为研究涡对融合过程的非线性现象,将模型简化,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LES的N-S方程,得出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过程.根据不同截面位置的流线变化,通过流场的拓扑结构,分析相互耦合涡对融合的机理及分离距离对融合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强度比例的涡对融合过程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距离随分离距离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趋势,涡对分离距离的增加使其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减弱.
党会学陈志敏杨智春
关键词:LES拓扑结构分离流
飑线风横向风剖面的工程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雷暴天气中的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区域形成了飑线风,这是破坏力最强的风灾之一。为方便飑线风风剖面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垂直撞击水平地面的飑线风为例,整理了采用国际量纲的飑线风横向风剖面的计算流程,然后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得到了全尺寸飑线风的风场,进而比较分析并选取了飑线风风剖面的经验公式,得到了工程可用的风剖面计算方法。最后利用选取的风剖面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了不同径向位置的风剖面,并结合大气边界层风剖面的分布情况,对飑线风的影响高度及径向尺度进行探讨,指出了在飑线风的最大风速位置附近,其影响高度最高。
党会学张露杨风利杨靖波李杰
关键词:经验公式
储备式锂电池双环境激活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
2021年
针对储备电池使用前不可检测及双环境激活模拟问题,提出储备电池低过载、低转速下激活过程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欧拉域及设置液体区域,并将结构运动行为与液体流动行为利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进行耦合,实现了储备式锂电池双环境激活的储液瓶破碎及进液过程的同时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双环境激活过程中的破瓶、进液现象,且数值模拟得到的进液完成时间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冲击载荷对破瓶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转速对进液过程的影响不大。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储备电池使用前不可检测及双环境激活模拟的问题,可用于后续产品设计的进液时间预测工作与进液流道布置优化工作,从而降低试验时间、提高研发效率。
李梦飞党会学李向阳王海龙王溢菲
一种用于输变电铁塔杆件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刀口铰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变电铁塔杆件稳定承载力试验的刀口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杆件端部法兰、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减摩板和连接金具;所述杆件端部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活动支座的上部,所述减摩板位于所述活动支座底部设有的凹槽内,所...
王旭明邢海军党会学杨靖波
文献传递
典型折叠充气管的建模修正与展开仿真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分别研究了Z形、卷曲形、嵌套形折叠充气管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折叠充气管在进行有限元建模时,由于折叠部位内外层蒙皮的长度不一致给模型带来几何误差。不同的折叠方式建模技巧各不相同,引入的误差量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分析了Z形折叠和卷曲形折叠建模所产生的几何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针对三种典型折叠方式,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并应用控制体积算法实现了充气管的展开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有效性。增加尼龙粘扣是实现长卷曲折叠管的有控制展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采用失效连接来模拟尼龙粘扣的作用,比较了有、无尼龙粘扣的卷曲管的展开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尼龙粘扣既不会明显带来充气管额外质量和刚度的增加,又可保证展开次序和展开方向的可控性,改善了展开过程的稳定性。
谭德伟李斌杨智春党会学
关键词:折叠
同向旋转涡对融合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7年
飞机起降过程中,翼尖涡和襟翼涡相互作用,形成同向旋转的涡对。它们相互诱导同时向上卷起,并逐渐融合成为一对尾涡。尾涡对后面飞机的安全飞行有非常大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机场航班数量。通过研究涡对融合的机理,可以预见甚至控制涡对融合的位置以及尾涡耗散。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同向旋转涡对融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从涡丝生成到涡对融合的过程,并给出了不同平板间距及不同迎角下,涡对融合距离的非线性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相符很好。
党会学陈志敏姚伟刚孟轩
关键词:大涡模拟非线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