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星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语料
  • 7篇语料库
  • 7篇翻译
  • 5篇英语
  • 4篇基于语料
  • 4篇基于语料库
  • 4篇教学
  • 4篇翻译教学
  • 4篇《骨》
  • 3篇译本
  • 3篇英译
  • 3篇英译本
  • 3篇文化
  • 3篇伍慧明
  • 3篇美国华裔
  • 3篇华裔
  • 3篇翻译风格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身份

机构

  • 19篇嘉应学院

作者

  • 19篇余星
  • 10篇蔡永贵

传媒

  • 2篇闽西职业技术...
  • 2篇广州城市职业...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华文文学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内蒙古电大学...
  • 1篇新疆职业大学...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教育(教...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外国语文
  • 1篇湖北工业职业...

年份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信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2017年
微信是腾讯公司研发并推广的移动网络交流工具,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软件。词汇学习是英语习得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普遍过小。这不但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打击他们的英语学习信心和热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词汇学习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有效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本文以移动微型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利用微信进行词汇学习的可行性和具体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微信群、群发助手、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等方式进行词汇学习。
余星蔡永贵
关键词:移动微型学习英语词汇学习
《接骨师之女》的仪式视角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典型的华裔美国文学成长小说,是由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成长构建出来的成长之书。从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对《接骨师之女》所表现出的成长主题进行阐析,揭示作品内在的"仪式性"结构。母亲茹灵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分离、考验、互渗、再生等四个行动性阶段是对成年仪式的一次演绎,赋予了作品更加久远的艺术价值。
余星
关键词:仪式《接骨师之女》成年仪式
伍慧明小说《骨》的文学伦理解构——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视角
2020年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描绘了在美国殖民霸权主义阴影下,中国两代移民在社会边缘所作的努力与斗争,在对伦理身份的探寻与选择中经历的一系列伦理思考和困惑。作品中伦理结的反复呈现体现了家庭成员从家庭危机到伦理失衡再到理性复归的过程,折射出华裔在跨文化环境和异质伦理语境中,融入美国文化、建构自我身份的复杂心路。
余星
关键词:《骨》美国华裔文学伦理身份建构
英语演讲教学的七个层次被引量:3
2009年
顾名思义,演讲二字是又讲又演,讲演并举,首要的是讲,演在其中。教师的任务是既要教会学生讲好,又要教会学生演好。这一既教讲又教演的特点决定了演讲课有其特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用七个层次法进行英语演讲教学。
余星
关键词:演讲教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演讲课教会
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被引量:1
2014年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在精读课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渗透,以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几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就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应遵循的相关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教师可以结合精读课文中的词汇、习语和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做到有的放矢。
蔡永贵余星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文化渗透
回忆的力量——从流散视角解读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被引量:3
2017年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余星
关键词:谭恩美流散回忆
语料库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20年
语料库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语料真实和检索快捷等优势,是翻译教学的好帮手。语料库支持下的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可以弥补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子两方面。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真实语料来讨论、归纳并总结出翻译技巧。
余星蔡永贵
关键词:语料库
对纯真的找寻——试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被引量:4
2007年
用反映论的观点对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进行了分析。从找寻纯真的角度剖析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从学校逃离到社会而最后又不得不向社会妥协的心路历程。霍尔顿试图在学校,在纽约找寻真善美,结果他只有在儿童的世界中才找到了纯真。以美国当时的经济和意识形态正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的这一过程为背景,从而揭示了霍尔顿所代表的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
余星
关键词:找寻纯真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被引量:1
2021年
将语料库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升教学效果。各类语料库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词汇翻译教学、英汉语特殊句型翻译教学和语篇翻译教学上。在翻译教学中运用语料库,可以改变传统翻译教学中的规定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蔡永贵余星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教学特殊句型语篇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被引量:1
2018年
华裔美国文学主要关注华裔的生活和境况、身份属性的建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描述不太明显。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绘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状态、中美文化差异等问题,同时还独辟蹊径地彰显了其生态意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突显了其东方生态和谐思想,通过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书写,文化生态下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书写强调了作家精神、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生态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基础上,必然能融合出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
余星
关键词:《喜福会》生态批评精神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