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 作品数:77 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不同颜色的包埋盒在HE制片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在临床病理制片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组织标本,对其组织进行处理,包括固定、脱水、切片等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制片过程中如何把有特殊要求的组织标本区分开来,
- 章如松马恒辉罗春英何燕周晓军
- 关键词:HE染色组织制片
- 环保脱蜡液与二甲苯对石蜡包埋组织DNA质量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前,大部分分子病理检查都是基于PCR实验进行的,由于PCR实验的本质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性DNA片段,因此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优质的DNA显得尤为重要。二甲苯作为脱蜡液一直被广泛采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会导致神经衰弱等症状,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本文现介绍一种新型环保脱蜡液及传统二甲苯对石蜡包埋组织中DNA进行抽提,并比较二者的抽提效果。
- 何燕王建东时姗姗章如松周晓军马恒辉
- 关键词: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
- 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在肾穿刺活检组织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手段。肾脏穿刺病理组织制片过程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经常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人为现象。为了提高肾穿刺组织病理诊断水平,确保制出的切片薄、染色好,其标本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应用JYCL-2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处理肾穿刺组织,简化步骤并在常规病理制片、特殊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领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临床标本的利用率,
- 魏雪章如松何燕王璇余波陈辉周晓军马恒辉
-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超声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肾脏疾病诊断
- pT1期肺腺癌间质浸润的分级及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TNM病理分期T1(pathologic—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间质浸润在肿瘤中的部位将每例肿瘤中间质浸润的程度分为1~3级,分析各间质浸润级别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间质浸润各级别肿瘤的病例数为1级:17例(20%),2级:12例(14%),3级:56例(66%)。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及淋巴血管侵犯率除1级病例小于3级病例(P值分别为0.005及0.018)外其余各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在1级和2级病例完全相同并低于3级病例(1级与3级P值分别为0.007及0.002;2级与3级P值分别为0.027及0.021)。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是63%。1~3级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及46.6%,2级与3级病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随访期间病死率1—3级病例分别为0、16.7%及42.9%,1级与3级病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2级病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间质浸润分级(P=0.001)、病理学分期(P〈0.001)、淋巴血管侵犯(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仅病理学分期(P〈0.001)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间质浸润分级是一个与肿瘤预后及其他预后因素均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系统,它可作为pT1期肺腺癌预后分类的标准之一。
- 徐艳周晓军董迎春马恒辉陆珍凤何燕
- 关键词:腺癌肿瘤分期肿瘤侵润预后
- IgG4相关性硬化性涎腺炎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硬化性涎腺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其可靠的诊断指标。方法从以往诊断为慢性硬化性涎腺炎和Kuttner瘤的病例中筛选出有明显淋巴浆细胞浸润的病例,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标记IgG及IgG4阳性的淋巴浆细胞,并分析其含量;对符合IgG4相关性硬化性涎腺炎的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27例中共筛选出符合IgG4相关性硬化性涎腺炎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例,7例组织病理学均表现为腺泡萎缩,间质纤维化伴有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IgG4阳性浆细胞>50个/HPF,IgG4/IgG阳性浆细胞之比>0.4。结论 IgG4相关性硬化性涎腺炎是一种主要累及颌下腺的炎性病变,唾液腺组织硬化和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组织内有大量或高比例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是确诊的重要指标。
- 冯晓星余波何燕张新华周晓军
- 关键词: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 三种现代化染色机在常规染色中的应用比较
- 何燕
- 上皮样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研究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2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随访,同时设立对照组,对需要与ES鉴别的多种肿瘤进行整合酶作用因子(INI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例患者年龄范围16 -75岁,平均40.2岁;经典型及近端型E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9岁和41.1岁.男女之比为1.2∶1.经典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肢体远端,而近端型常位于躯干及外生殖器区.镜下经典型常见肉芽肿样结构伴中心坏死,也可呈血管瘤样和纤维瘤样形态;近端型呈多结节性或弥漫性结构;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全部病例vimentin均弥漫(+),CKpan、CK8、EMA、CD34和CK7的阳性率分别为86.3%(19/22)、81.8%(17/22)、90.9% (20/22)、59.1%(13/22)和4.5% (1/22);S-100阳性率为22.7%(5/22),但均为弱(+).所有病例CD31和HMB45均为(-).INI1在经典型和近端型ES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83.3%(10/12)和70%(7/10);在对照组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INI1均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均为(-),仅1例经典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结论 ES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病史及联合应用INI1、CKpan、CK8、EMA、CD34等可以对大多数ES做出正确诊断.
- 李莉夏秋媛饶秋樊祥山石群立余波何燕陆珍凤周晓军
-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
- Thermo Fisher快速冷冻切片染色机进行快速染色的应用体会
- 魏雪王璇何燕章如松卢梅英陈辉周晓军马恒辉
- 关键词:染色机HE染色
- 一种快速胃幽门弯曲杆菌染色法介绍
- 胃幽门弯曲杆菌(简称HP)是从人胃黏膜分离培养出的一种细菌,经研究已判定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癌、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病理诊断中HP的显示方法很多,如H & E 染色法,碱性品红染色法、Warth...
- 章如松何燕王璇魏雪周晓军马恒辉
- 病理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 章如松魏雪何燕余波陈辉周晓军马恒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