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华
- 作品数:277 被引量:1,35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被引量:2
- 2002年
-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人文精神乃是人的自我观照、自我领悟、自我理解。吊诡的是,现代性这一遮蔽和消解人文精神的力量,恰恰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精神孕育和铸就的。标志近代肇始的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就是所谓“人的(被)发现”。它意味着问题的提问方式由“人是谁”过渡到了“人是什么”。作为“此在”的人的“在者”化,从本体论上说源于古希腊哲学的那种有缺陷的追问方式:“存在是什么?”它导致了“在的遗忘”。从“人的发现”到“人的遮蔽”,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也是西方社会和文化在现代性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历史命运。
- 何中华
- 关键词:人文精神启蒙
-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定位被引量:3
- 1993年
- 一、两难选择:中国现代化的困惑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再一次把中国社会纳入世界范围的现代化潮流。然而,在回应现代化的挑战时,每一个认真思考和严肃反省的中国人都不能不深切感到选择的困惑和两难处境:经济上的平等与效率、高技术与适用技术,政治上的权威与民主,思想观念上的传统与现代化,以及涉及诸领域的商品经济与道德完善、历史与伦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等,这一系列二律背反,使得我们的任何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都将可能以丧失某一方面为代价。诚如有人所说: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
- 何中华
- 关键词:历史定位理性主义国粹派零和博弈格式塔两难处境
- 阿拉伯哲学意蕴的再揭示
- 1998年
- 阿拉伯哲学意蕴的再揭示《阿拉伯近现代哲学》,蔡德贵、仲跻昆主编。23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牛其贞。《阿拉伯近现代哲学》是继蔡德贵先生于1992年出版《阿拉伯哲学史》之后,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成果,是对阿拉伯哲...
- 何中华
- 关键词:哲学意蕴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哲学现代哲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西方中心论
- “圣之时者”与历史地思——马克思与儒家在运思方式上的契合
- 2020年
-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运思方式上的一致,才是两者实现其可能之会通的根本前提。因为它从哲学意义上保证了会通双方在元问题(meta)层面上的契合。
- 何中华
- 关键词:儒家运思方式
- 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的《资本论》被引量:3
- 2014年
-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受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秉持的"实体即主体""自己构成自己"的绝对立场和展现方法的启迪,且与海德格尔实存主义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和现象的自我显现具有某种亲和性。马克思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脉络所展开的历史和逻辑的叙述,为开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本质,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这种反思层面上的显现,正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任务。作为马克思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自否性和历史感孕育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历史地思"的运思路径,体现着现象学叙事方式的方法论诉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采取的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它所实现的是以观念的方式再现和把握现实的现象学建构。
- 何中华
- 关键词:《资本论》黑格尔
-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一个再辩护被引量:19
- 2007年
-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面临的主要诘难是:实践作为一经验事实不能成为逻辑在先的初始范畴;自然界对于人的活动具有前提性,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其实,实践不同于一般经验事实的独特性在于它对一切可能的"在者"的开启性,正因如此,实践才有足够的资格成为本体范畴。自然界的前提性和优先性不足以成为物质本体论赖以成立的理由,相反,实践范畴之原初性的凸显,使其在本体论语境中失去意义。实践本体论所昭示的是"第三条道路",即介于思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与现象学—解释学具有相类似之旨趣的独特进路。它的确立宣告了那些未曾与实践"谋面"从而未能真正回归于实践的哲学的寿终正寝。
- 何中华
-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
- 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命运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文化随着社会的转型正在经历着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建构也势在必然。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命运,研究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建设的规律,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何中华
- 关键词:文化转型文化现代化价值体系
- 妇女解放与可持续发展
- 1998年
- 在当代,妇女解放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为争取和捍卫妇女正当权益的努力了,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因为妇女解放的理念和实践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就此而言,对妇女解放所作的广义理解,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的有效实施,将对21世纪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新发展观赖以产生的契机何在呢?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看,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绿色运动”的兴起;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所导致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出现;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催生了“女权运动”的爆发.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发展面临危机的产物.我认为,妇女解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何中华
- 关键词:妇女解放性别歧视科学哲学生态女权主义
- 恩格斯对“唯物—唯心”之争的态度——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被引量:6
- 2009年
-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写作动机之一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这个判断折射出恩格斯对于马克思哲学旨趣的某种误解。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唯物论之所以在历史领域失效,主要是因为未追问历史动力的动力和辩证法的阙如,这同马克思把费尔巴哈式旧唯物论的缺陷归结为拘泥于感性直观大异其趣。与马克思试图从逻辑和历史双重意义上超越"唯物—唯心"之争不同,恩格斯致力于强化这种对峙。
- 何中华
- 关键词:恩格斯
-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被引量:65
- 2000年
- 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 :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 ,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 ;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正因此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践的和理论的难题。在实践上 ,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 ,从而危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 ;在本体论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介入和人的自我中心化、在认识论上人类对自身实践后果及其效应的不可充分预测性、在伦理学上“零和博弈”关系造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困难。
- 何中华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