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飞
- 作品数:3 被引量:17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对模拟增温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18
- 2013年
-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开项式生长室(OTC)按不同直径设置5个增温梯度,并按其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标记为A、B、C、D、E 5个处理,研究了增温效应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A^E 5个增温处理使OTC内部气温依次比对照升高了2.68℃、1.57℃、1.20℃、1.07℃和0.69℃,土壤温度依次比对照升高了1.74℃、1.06℃、0.80℃、0.60℃和0.30℃。(2)增温对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谷胱甘肽等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3种植物对增温效应的响应也不尽相同。(3)增温对青藏高原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明显且复杂,适度增温0.69℃~1.07℃(D、E处理)对3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在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
- 任飞杨晓霞周华坤姚步青王文颖温军贺金生赵新全
- 关键词:模拟增温生理生化特性矮嵩草鹅绒委陵菜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非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年度贡献被引量:31
- 2013年
-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目前对其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生长季。本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非生长季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高寒草甸表现为CO2和N2O的源、CH4的汇。其中非生长季CO2通量平均值为89.33m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280.01g·m-2;CH4通量平均值为-11.35μg·m-2·h-1,累积吸收通量为124.74mg·m-2;N2O通量平均值为8.02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39.51mg·m-2。非生长季CO2、CH4和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占全年的13.33%、53.47%和62.67%。冻融期(2012年4月)CH4累积吸收通量较小,只占非生长季的4.5%;而CO2和N2O累积排放通量较大,分别占非生长季的25.8%和20.8%。非生长季CO2通量与温度(气温、5和10cm土壤温度)和5cm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4和N2O通量仅与5cm土壤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冻融期CH4累积吸收通量在非生长季累积量中比重较小,但非生长季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却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1/2以上,在温室气体累积通量评估中不容忽视。
- 王广帅杨晓霞任飞张振华贺金生
- 关键词: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冻融期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28
- 2014年
- 青藏高原正经历着明显的温暖化过程,由此引起的土壤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同时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大气氮沉降十分明显,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环境变化均促使土壤中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因此深入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对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的响应,是准确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连续4年(2009–2012年)氮、磷添加后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探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输入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均极显著增加了禾草的地上绝对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均显著降低了杂类草在群落总生物量中的比例,此外磷添加极显著降低了莎草地上绝对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2)氮、磷添加均显著促进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增加,分别增加了24%和52%。(3)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磷添加后地下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4)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磷添加后植物总生物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缓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生长的营养限制,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然而高寒草甸植物的生长极有可能更受土壤中可利用磷含量的限制。
- 杨晓霞任飞周华坤贺金生
- 关键词:高寒草甸生物量功能群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