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令利军

作品数:49 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小麦
  • 8篇基因
  • 6篇活性
  • 5篇芽孢
  • 5篇芽孢杆菌
  • 5篇抑菌
  • 5篇克隆
  • 5篇杆菌
  • 4篇蛋白
  • 4篇地衣
  • 4篇地衣芽孢杆菌
  • 4篇抑菌活性
  • 4篇植物
  • 3篇单胞菌
  • 3篇独角莲
  • 3篇新品系
  • 3篇育种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教学
  • 3篇品系

机构

  • 3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8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昆士兰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天...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甘肃省高台县...

作者

  • 49篇令利军
  • 9篇张正英
  • 6篇丁兰
  • 6篇何楠
  • 5篇杨随庄
  • 5篇倪建福
  • 5篇张继
  • 4篇姚彦敏
  • 3篇刘国安
  • 3篇张艳萍
  • 3篇欧巧明
  • 3篇王红梅
  • 3篇万平
  • 3篇李静雯
  • 3篇柳志军
  • 3篇李淑洁
  • 3篇冯蕾
  • 2篇张玺
  • 2篇杨彦忠
  • 2篇杨玲

传媒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Journa...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利用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1,8-cineole)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进行防治,为延长兰州百合贮存期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兰州百合、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为材料,以病原细菌摩加夫芽孢杆菌(B-6)和病原真菌李氏木霉(F-2)、篮状菌(F-3)和镰刀菌(F-6)为靶标菌,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细菌B-6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采用熏蒸法测定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病原菌细胞壁的影响;分别用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含有病原细菌悬浮液和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兰州百合,筛选最佳的防治浓度;测定兰州百合自由基清除率,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可溶性总糖和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结果】抑菌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细菌B-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病原细菌B-6的MIC值均为1.25 mL/L,MBC值分别为1.25和5.00 mL/L;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作用,黄花蒿精油和桉叶油醇对F-2、F-3、F-6的EC_(50)分别为0.314,0.336,0.357 mL/L和0.280,0.289,0.420 mL/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病原细菌细胞菌体完整,而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细菌单个菌体不完整,大量菌体堆积,内容物渗出;对照组病原真菌菌丝为均匀而规则的管状,而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菌丝表面出现大量褶皱、断裂及扭曲。黄花蒿精油和桉叶油醇对接种病原菌后的兰州百合最佳防治浓度均为15.38μL/L。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均能抑制兰州百合自身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降低兰州百合的褐变率,减少MDA积累,增加SOD活性,抑制POD和PP
令利军程文婷蒋坤玲王圆圆罗鸿杨彩云庞明梅马稳霞
关键词:兰州百合病害防治采后病害
微嗜酸寡养单胞菌EFS1的产电性能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资源,在产电的同时可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达到资源最大化的目的。【目的】从MFC中分离获得一株可培养微生物,研究其产电特性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絮凝、重金属耐受、苯酚降解性能,为扩展产电菌资源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WO3纳米探针从MFC阳极中筛选获得一株具备产电和絮凝性能的菌株,命名为EFS1。运用循环伏安分析结合扫描电镜观测阳极电极;改变外电阻测定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测定菌株的絮凝、重金属耐受及苯酚降解性能。【结果】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菌株EFS1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菌株EFS1具有稳定的产电周期,周期电压最高可达300 mV,功率密度可达56.25 mW/m2;扫描电镜发现菌株存在直接接触电极及分泌电子中介体传递电子的方式;MFC内阻为1000Ω左右。有氧条件下菌株的絮凝率可达到70%,存在电子受体的无氧环境中可达到80%;该菌株还具有良好的Cd^(2+)、Cu^(2+)、Mn^(2+)耐受性及苯酚降解性能,在48 h、2–4 mg/L时苯酚降解率达到了100%。【结论】研究验证了产电菌EFS1具备絮凝能力、重金属耐受、苯酚降解的可能性,为产电菌的开发及污水处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令利军杨彩云李子彬罗鸿冯升来赵云花涂艺馨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絮凝苯酚降解
兰州百合鳞茎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在中职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与鉴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兰州百合鳞茎为材料,设计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合作中锻炼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感受到研究微生物的乐趣,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令利军庞明梅蒋坤玲装淑芳赵欣蕊
关键词:兰州百合分离纯化菌株鉴定
贵州省爬行类新纪录——黄纹石龙子
2012年
2011年7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从江县秀塘乡九万大山采得石龙子1只,经鉴定为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为贵州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龚大洁张永宏孙立新令利军闫礼
关键词:爬行类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玉米秸秆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DNS、苯酚硫酸法每隔2 d检测自然发酵秸秆发酵液中的还原糖与总糖质量浓度,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秸秆自然发酵初期、中期、末期样品细菌16SrRNA基因的V4~V5区测序,分析不同时期的玉米秸秆腐烂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发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的还原糖与总糖质量浓度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测序共获得80575条有效序列,3307个操作分类单元序列,共涉及细菌18门,194属.自然发酵过程中,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度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发酵中后期,拟杆菌门的菌群明显增加,变形菌门菌群持续减少,厚壁菌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末期菌属的数目相对于发酵初期,增加了69.3%.参与秸秆发酵的细菌多样性极为丰富,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的优势菌群.
令利军何楠白雪蒲伟军马敏娟刘燕
关键词:玉米秸秆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
猪毛蒿精油及其活性成分萜品-4-醇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究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精油及其活性成分萜品-4-醇对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的抗菌活性及其在花生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前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猪毛蒿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采取熏蒸法检测猪毛蒿精油及萜品-4-醇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花生体内霉菌数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猪毛蒿精油和萜品-4-醇对黄曲霉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猪毛蒿精油由24种化合物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43.8%),萜品-4-醇在猪毛蒿精油中的含量为2.81%;猪毛蒿精油和萜品-4-醇可显著抑制黄曲霉菌丝的生长,并导致菌丝皱缩、扭曲和凹陷;体内抑菌试验发现,猪毛蒿精油和萜品-4-醇能显著降低花生体内霉菌数。
令利军赵云花马稳霞冯升来杨彩云涂艺馨张继
关键词:黄曲霉抑菌活性
黄花蒿精油及其活性成分1,8-cineole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的体外防治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利用黄花蒿精油及其活性成分1,8-cineole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致病菌进行体外防治,为兰州百合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及柯赫氏回接法分离兰州百合采后病害致病菌并确定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熏蒸法和直接接触法检测黄花蒿精油及其活性成分1,8-cineole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致伤情况下引起兰州百合采后病害的病原菌包括1株细菌[摩加夫芽胞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B-6]和3株丝状真菌[李氏木霉(Trichoderma lixii)F-2、篮状菌(Talaromyces tumuli)F-3和镰刀菌(Fusarium annulatum)F-6];无致伤情况下,菌株B-6对兰州百合无侵染现象,菌株F-2、F-3及F-6侵染速度相比致伤较慢。熏蒸法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1,8-cineole的浓度达到0.7 mL·L^(-1)时,对B-6的杀菌率达到100%,对病原真菌的EC50范围分别为0.314~0.357 mL·L^(-1)和0.280~0.420 mL·L^(-1)。直接接触法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1,8-cineole对B-6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25和5 mL·L^(-1),黄花蒿精油对F-2、F-3及F-6的杀菌浓度分别为10、40和40 mL·L^(-1),1,8-cineole对F-2、F-3及F-6的杀菌浓度均为20 mL·L^(-1)。[结论]从腐烂的兰州百合中分离得到的4株致病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兰州百合采后病害,且致伤能够促进病原菌F-2、F-3及F-6对兰州百合的侵染速度;黄花蒿精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1,8-cineole均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熏蒸法更具优势。
马稳霞冯升来涂艺馨令利军
关键词:兰州百合致病菌精油抗菌活性
丝状真菌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是近些年才发现的一种蛋白,能够催化多糖葡萄糖苷键的氧化裂解,显著促进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本综述对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发现过程、晶体结构、反应机制、活性位点和区域选择性、与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溶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对于木质纤维素降解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白雪张梦娣张东远张东远
关键词:丝状真菌纤维素降解
四种蒿属植物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
2023年
斑翅果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全球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利用4种蒿属植物精油,即华北米蒿精油、猪毛蒿精油、莳萝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斑翅果蝇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系统探讨了4种精油的杀虫活性。本研究,旨在挖掘新型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熏蒸、驱避和对幼虫的致死效应,探究4种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蒿属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熏蒸试验表明4种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杀虫特性,其中华北米蒿精油对果蝇的熏蒸效果最好,LC50为1.421μL/mL,莳萝蒿精油次之,LC_(50)为3.499μL/mL,黄花蒿精油效果最差;驱避试验表明华北米蒿精油驱虫效果最佳,驱虫率为86%,黄花蒿精油驱虫效果最差,驱虫率为50%;对幼虫的致死效应表明,在猪毛蒿精油作用下,斑翅果蝇幼虫致死率达到70%,莳萝蒿精油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为40%;G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共82种成分,并且β-石竹烯、4-萜品醇和1,8-桉叶素是4种精油中的常见化合物。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对斑翅果蝇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开发绿色无公害的植物源杀虫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令利军王圆圆蒋坤玲程文婷冯升来陆璐陈学林
关键词:熏蒸活性孵化率GC-MS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凋亡诱导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以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能力;进一步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试化合物对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1~4μmol/L的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较高浓度(3μmol/L和4μmol/L)和较长处理时间(48~72 h)有较强的致死效应;1~2.5μmol/L药物处理细胞24 h或48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G1期阻滞;4μmol/L药物处理12~60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很强的S期阻滞;2~4μmol/L药物作用24 h或48 h可诱导凋亡产生,其凋亡率呈显著水平(P<0.01),相同条件下,药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该化合物对HL-60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极可能是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及凋亡的直接原因。
丁兰第五佳丽田继东柳志军杨玲刘国安令利军
关键词:凋亡DNA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