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艳玲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退耕
  • 4篇黄土高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退耕还林
  • 2篇典型流域
  • 2篇水沙
  • 2篇退耕还林(草...
  • 2篇流域
  • 2篇黄土区
  • 1篇雨量
  • 1篇植被
  • 1篇适宜性
  • 1篇输沙
  • 1篇输移
  • 1篇水沙变化
  • 1篇水沙关系
  • 1篇水沙过程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泥沙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付艳玲
  • 6篇张晓萍
  • 6篇万龙
  • 4篇刘国彬
  • 4篇陈凤娟
  • 4篇吴艳
  • 2篇张建军
  • 1篇马芹
  • 1篇高照良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50年来黄河中游典型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选择黄河中游北部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的秃尾河和佳芦河,中部黄土丘陵区的延河,及南部土石山林区的云岩河和仕望川等5条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流域水文站建站至2005年的月径流量和月输沙量数据,用相应时期降雨及控制面...
付艳玲
关键词:输沙水沙关系退耕还林(草)黄河中游
文献传递
黄土区退耕背景下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对退耕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农、林、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1.6%。以草地类用地面积最广,占流域总面积的56.77%,其次为林地、农耕地,分别为19.6%和15.25%。流域上、中游梁峁顶及坡地绝大多数退耕成为未成林造林地,但仍保留有一定数量坡耕地。农耕地中的梯田面积占44.8%,坡耕地占42.4%,川坝地、川台地等占12.9%。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布集中程度不同。上游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与全流域分布格局相似。流域中农业用地类和园地相对集中分布在中游,而流域中的林地相对地集中分布在下游。中游发育的平缓地形地貌有益于发展农业耕作和园地种植。而下游村庄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土地利用方向受城镇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影响,因而林地异常集中。
付艳玲张晓萍陈凤娟万龙吴艳刘国彬
关键词:退耕还林黄土高原
黄土区退耕背景下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和地貌部位等指标,对黄土丘陵区马家沟流域1990年和退耕后近10年的2008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作用影响下,1990—2008年间,流域中农用地减少了11.74%,林地增加了11.54%,园地增加了1.82%,主要发生在>15°陡坡地段;2)马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由1990年的0.64变为2008年的0.67;3)2008年农、林、草主要地类占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19.57%和56.62%。农用地类型中,高适宜性地类(适宜性指数A>0.8)和中适宜性地类(0.5≤A≤0.8)面积分别为1.31%和21.27%,低适宜性地类(A<0.5)面积占77.42%。林地类型中,高(A>0.7)、中(0.5≤A≤0.7)、低适宜性(A<0.5)地类分别占7.21%、24.56%和68.23%。草地类中,高(A>0.7)和中适宜性(0.4≤A≤0.7)地类面积分别占24.87%和75.13%。
万龙张晓萍陈凤娟吴艳付艳玲刘国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宜性小流域黄土高原
陕北安塞县马家沟流域近20 a来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黄土高原土地不合理利用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采用1990年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图件,经过实地考查,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及类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马家沟流域1990—2008年农耕地类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为11.88%,同时草地类面积也减少了1.58%。林地类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面积比例为11.61%,园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类面积也增加了1.73%和0.01%。流域农林草结构由1990年的3∶1∶6变为2008年的2∶2∶6。变化流向以草地变为林地,坡耕地类变为草地,坡耕地类变为林地,农耕地变为园地为主要特征。近20a间变化速率最快的地类主要是林地类、园地类和农耕地类,分别是8.06%,2.41%,-2.43%。近20a来流域林地类面积虽有增加,但人工生态系统的特征十分突出,良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欠缺。1999年以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
陈凤娟张晓萍付艳玲吴艳万龙刘国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降雨量空间插值精度比较——KRIGING与TPS法被引量:22
2011年
黄土高原地域广阔,降雨量时空分布复杂多变,插值方法将影响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进而影响水文及土壤侵蚀模拟效果。采用黄土高原河龙区间及毗邻地区50余个气象站点20年(1981—2000年)的降雨量数据,分别利用KR IG ING(克里金)和TPS(薄板光滑样条)方法对多年平均、年和月降雨量进行插值,对研究区内27个站点进行交叉验证,比较和分析其插值精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无论多年平均,还是年和月尺度,KR IG ING与TPS方法降雨量插值结果都能正确反映河龙区间降雨量的空间变化趋势,2种方法交叉验证平均一致性指标(A)绝对值相差均在±0.01范围内,2种方法面平均插值精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不同时间尺度的插值精度,KR IG ING与TPS 2种插值方法的交叉验证平均一致性指标(A)均表现出多年均值优于4月约14%,优于年值约19%,优于7月约35%。
万龙马芹张建军付艳玲张晓萍
关键词:降雨量TPS黄土高原
陕北典型流域退耕后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初步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有根本的影响。为了解该区水土流失情况,以陕北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以2008年土地利用实地调查及数据为基础,采用水利部颁《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计算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条件下,马家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估算值为5700t/(km2·a)。各侵蚀级别面积占流域分布比例呈正态分布,中度侵蚀级别占流域面积的53.65%,然后是强度、轻度级别,为17.23%、14.64%,极强度、微度和剧烈侵蚀面积较少,为9.2%、4.16%和1.12%。流域上、中、下游侵蚀级别的分布格局受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很大。上中游各侵蚀级别分布格局与全流域非常相似。下游则呈现微度、强度侵蚀集中,轻度、剧烈侵蚀较少的格局。
吴艳张晓萍陈凤娟万龙付艳玲刘国彬
关键词:土壤侵蚀黄土丘陵区
近50年黄河中游流域水沙过程及对退耕的响应被引量:28
2013年
为明确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水沙效应问题,选择黄河中游风沙-丘陵过渡区、典型丘陵区以及土石山林区5条典型流域,用降雨及面积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近50a来流域水沙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5条流域标准化年径流量、标准化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且两者发生跃变时间基本一致。时段频率上的河流输沙量减少程度较径流量大,零输沙天数逐时段增加。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变化斜率大,跃变时间早。5条流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表明,植被覆盖度低的风沙-黄土丘陵过渡区流域的输沙量分布域较植被覆盖度高的土石山林区流域大一个数量级,其产沙动力也最强。近50a来,5条流域的水沙动力系数均呈现逐时段降低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5条流域水沙动力系数平均降低24.5%,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则使其平均降低70.6%。流域水沙拟合线性关系常数项绝对值,以及流域冲淤平衡时的径流量呈现随时段减小趋势,进一步说明水土流失治理及退耕还林(草)措施对流域水沙动力关系的削弱效应。
高照良付艳玲张建军张晓萍万龙
关键词:径流泥沙输移植被退耕还林(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