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湛

作品数:43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7篇理学
  • 11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荧光
  • 11篇光谱
  • 8篇蛋白
  • 8篇光谱法
  • 7篇荧光光谱
  • 7篇荧光光谱法
  • 6篇荧光猝灭
  • 6篇同步荧光
  • 6篇猝灭
  • 6篇分子对接
  • 5篇同步荧光光谱
  • 5篇同步荧光光谱...
  • 5篇教学
  • 5篇发光
  • 4篇动力学
  • 3篇荧光猝灭法
  • 3篇人血清白
  • 3篇人血清白蛋白
  • 3篇实验教学
  • 3篇污染

机构

  • 41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41篇于湛
  • 22篇刘丽艳
  • 9篇辛士刚
  • 6篇何妍
  • 6篇王莹
  • 5篇付雅君
  • 5篇王莹
  • 5篇田鹏
  • 5篇韩忠保
  • 4篇赵震
  • 4篇陈庆阳
  • 3篇戚克振
  • 3篇于佳音
  • 3篇张洪波
  • 3篇李佳钰
  • 3篇刘锐
  • 3篇王艳
  • 3篇李成宇
  • 3篇张向东
  • 2篇庞然

传媒

  • 9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化工
  • 4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发光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广州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州化学
  • 1篇软件导刊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QuEChERS技术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榛子中70种农药残留被引量:9
2018年
使用乙腈(含1%乙酸)提取样品中的农药,经N-丙基乙二胺(PSA)粉及碳十八粉混合净化,再经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分析.建立榛子中70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Qu ECh 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结果表明,70种农药在线性范围内(5—100μ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5.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01—1.466μg·kg^(-1),方法定量限范围为0.003—4.888μg·kg^(-1).当加标水平为75μg·kg^(-1)时,其回收率在70.00%—94.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29%—11.80%之间.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榛子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张煜卓于湛王妍崔忠宝
关键词:榛子QUECHERSGC-MS/MS农残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血清蛋白对吴茱萸次碱的识别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吴茱萸次碱同牛血清白蛋白及人血清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情况。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37℃及生理p H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吴茱萸次碱可以有效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根据Stem-Volmer方程及双对数方程计算可知,吴茱萸次碱对牛血清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吴茱萸次碱可以同这两种蛋白质形成1:1型稳定的复合物。采用了恒波长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吴茱萸次碱与这两种血清蛋白可能的结合位点,并且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方法推测了吴茱萸次碱与这两种血清蛋白可能的结合模型,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与血清蛋白最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为Trp213残基(牛血清白蛋白)或Trp214残基(人血清白蛋白)附近。
马嘉泽何妍刘丽艳王莹辛士刚张洪波于湛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血清蛋白同步荧光光谱法荧光猝灭法分子对接
地方高师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被引量:6
2019年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师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基于现阶段大多数高师院校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病与不足,如教学方式老旧、理论课与实践课呼应度低、与新型教学手段融合度低、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为了实现通过实验课程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弊病与不足因地制宜地给出了改革思路,如加强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同步性、采取新型教学方式与改进考核方式等。
刘丽艳韩忠保陈庆阳苏桂田于湛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稀土Dy^(3+),Tm^(3+)单掺杂的四硼酸锌磷光体的热释光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Dy3+,Tm3+单掺杂的四硼酸锌(ZnB4O7)磷光体,测定了室温下这2个磷光体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三维热释光谱。从三维热释光谱可以观察到:这2个磷光体的主发光峰均位于218℃;ZnB4O7∶Tm3+磷光体的主热释光峰的发射波长为366、453、475、651和754 nm,ZnB4O7∶Dy3+磷光体的主热释光峰的发射波长为480、573、665和755 nm,分别为稀土离子Tm3+和Dy3+的特征跃迁发射。对于Tm3+掺杂的ZnB4O7磷光体,热释光发射强度较高,在辐射剂量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利用峰形法,评估了ZnB4O7∶Tm3+磷光体在218℃时发光峰的动力学参数,其陷阱深度E为1.64 eV,频率因子为3.42×1016s-1,遵循二级动力学。
刘丽艳孙一丹于湛田鹏张向东姜丽宏李成宇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稀土热释光
水热法合成氧化钨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以钨酸(H_2WO_4)为原料,过氧钨酸(H_4WO_3 (O_2)_2)为前驱体,乙酸铵(CH_3COONH_4)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在碳布上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钨(WO3)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水热合成的WO_3~a电极进行结构表征。在0.5 M H_2SO_4溶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0.7~0V(vs.SCE)的电位范围对一系列WO3电极进行循环伏安(CV)和恒电流充放电(CP)测试。考察了前驱液中CH_3COONH_4浓度、搅拌时间、双氧水(H2O2)的用量对WO3电极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1.33g H_2WO_4、0.1M CH3COONH4、6mL H_2O_2(30%)、搅拌10h得到前驱液,在180℃条件下水热反应12h,得到具有六方结构和单斜结构的纳米WO_3~a。在这一条件下合成的WO_3~a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可达到4.53F/cm^2。
白明华刘锐刘锐王莹于湛赵震
关键词:氧化钨水热法电化学性能
TiO_2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灿烂绿和伊红-Y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254 nm紫外光照条件下Ti O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Ti O2投加量的增加以及反应时间的增长,两种染料的脱色率均随之升高。而增大两种染料溶液的起始浓度,两种染料的脱色率会随之下降。此外,p H值对于这两种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影响十分明显。灿烂绿和伊红-Y的Ti O2光催化降解均符合准一级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
马嘉泽兰雪玲何妍吴雨杭刘丽艳辛士刚于湛
关键词:TIO2紫外光催化灿烂绿反应动力学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综述了超疏水的研究进展,在以荷叶和水黾为例介绍湿润现象的基础上,讨论了超疏水结构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存在。还介绍了接触角的原理和接触角与粗糙表面的联系,探究了湿润的微观现象以及接触角的影响因素。不仅介绍了超亲水表面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还综述了超疏水材料在耐腐蚀、自清洁、织物中的应用。目前超疏水材料研究如火如荼,超疏水表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超亲水表面材料目前还是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之前的研究阶段,成本较高、耐久性差都是这种材料的不足之处,因此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后人去探究发掘。
李昊原谷笑雨刘丽艳陈庆阳辛士刚于湛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接触角表面粗糙度
含有六核镝簇结构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六核镝簇结构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六水合硝酸镝,2,2′‑联吡啶‑5,5′‑二羧酸,邻氟苯甲酸于反应容器中;向反应容器中继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至无明显...
魏娜赵震于湛郭景鹏
化学师范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以改革求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是师范类大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所需。本文在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根据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本文宗旨为完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以及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夏博书吴雨杭韩忠保陈庆阳刘丽艳于湛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6-二甲基-β-环糊精增溶大豆苷元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最好。数据分析可知,环糊精是通过与大豆苷元形成的1:1型复合物实现増溶的。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等手段验证了环糊精与大豆苷元形成的复合物。为了获得可能的复合物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复合过程,并对所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对接结果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大豆苷元的A环与C环复合在2,6-二甲基-β-环糊精空腔处,B环位于环糊精大口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而且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在30 ns时间内结构稳定,未发生较大形变。主客体与复合物的RMSD变化很小。
于湛于湛韩东旭刘丽艳陈庆阳苏桂田
关键词:大豆苷元复合物增溶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