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荣
- 作品数:50 被引量:239H指数:7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基于区块链的黑龙江垦区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垦区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全过程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绿色循环生产体系和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农业生产产业链。本文在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追溯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农作物全产业链的各类数据信息,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采用采集层、数据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体系架构进行设计,并结合垦区经营管理情况讨论了应用情景,以期实现垦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有效追溯。
- 李鹏伟于凤荣
- 关键词:农产品区块链
- 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理论解析被引量:22
- 2022年
-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归纳法,基于耕地利用系统理论,从要素替代视角分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内涵,进而剖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演化阶段与特征,并提出转型优化调控途径。结果发现:①耕地利用系统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参与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通过投入适量的劳动生产要素而获得农产品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利用系统要素和结构优化调整转变而引发的耕地利用系统演化对研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本质具有借鉴意义。②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随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后呈现出的趋势性转折。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演化过程是:劳动集约型阶段—资金集约型阶段—技术集约型阶段,具有一定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③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包括:耕地、劳动力、农业物资、技术等耕地利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价值和价格非同步演变机制与各要素相互替代和重组机制,以及产权赋能与合理收益分配制度的联合反馈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助推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可以通过促进耕地增值、调整耕地利用主体、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等途径进行综合调控。
- 杜国明薛濡壕于凤荣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
- 关于黑龙江垦区作物种植重迎茬监测的设想
- 2010年
- 指出了作物种植重迎茬监测的意义;提出了在黑龙江垦区开展作物种植重迎茬监测的基本方案,总体程序包括准备工作、监测实施、分析总结3个阶段;并在已有数据基础和已有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黑龙江垦区开展作物种植重迎茬监测的可行性。
- 刘庆巍于凤荣朱梅梅
- 关键词:作物重迎茬黑龙江垦区
-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及新增耕地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黑龙江省2000-2013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数据,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耕地整治率、地理集中度、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对其土地整治项目及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3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项目类型逐渐单一化;2)2000-2013年黑龙江省耕地整治率为9.06%,耕地整治率和整治项目数量分布均呈现两大平原地区高于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老爷岭地区的态势;3)2000-2013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在时间上呈波动增加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先分散再聚集于两大平原区域的变化特征,新增耕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4)建议黑龙江省土地整治工作应继续以土地整理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类型和目标,大力推动各地区土地整治工作协同发展,切实提升耕地整治率。
- 杜国明张继心于凤荣孙晓兵春香
- 关键词: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县域
- 人口数据在地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地学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现代人口调查数据、人口预测数据和历史人口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必须关注人口数据本身蕴含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就属性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指标含义的差异、统计口径的差异、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问题;就空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单元界线的模糊与争议、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研究区与人口统计单元不一致问题;就时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数据的统计时点。在使用人口数据,特别是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人口数据时,应该根据人口本来的属性对不同统计口径和不同统计方法的人口数据进行重新归类和统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人口数据的再统计,或开展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根据人口数据准确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或采用相应的人口预测方法加以推断和预测,从而实现人口数据的整合,以增强人口数据的时空可比性。
- 杜国明于凤荣张树文
- 关键词:人口数据数据质量不确定性数据整合
- 一种农业遥感观测无人机制作装置
- 一种农业遥感观测无人机制作装置,包括工作台、大梁、驱动装置、夹紧装置、进给装置、钻孔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座、齿轮座、上齿条、下齿条,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座、驱动板、连接杆、夹杆,进给装置包括进给座、调整杆,钻孔装置包括钻座...
- 杜雅刚李鹏伟周智浩王立涛熊继东张会波于凤荣
- 基于垦区/农区对比分析的三江平原水田变化分析
- 2022年
-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粳稻生产与输出基地,水田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能力和口粮安全。本文以2000~2018年三江平原垦区与农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分析水田时空格局的变化趋势,采用网格单元法和数理统计法,比较垦区与农区水田及其生产力变化差异。结果表明:①垦区水田绝对变化量峰值年份出现在2005~2010年,农区水田绝对变化量峰值年份出现在2010~2015年;②垦区水田扩张以连片、集聚扩张为主,农区水田扩张以零星、分散扩张为主;③农区扩张的水田主要位于垦区附近,分布在垦区10km缓冲区内的扩张面积为41.69万hm 2,占农区总扩张面积的80.65%,且随着垦区边界缓冲距离的增加,农区扩张水田面积呈递减趋势。
- 于凤荣孙嘉曼春香
- 关键词:三江平原
- 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被引量:83
- 2016年
- 耕地质量对农业效益、粮食安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耕地质量概念、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当前3种主要耕地质量观、剖析质量与土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的耕地质量观。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主要存在基于耕地自然属性、自然-经济双重属性和多重属性的3种耕地质量观,他们既存在先后演化关系,又同时并存、互有区别;2)质量是产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满足某种利用类型特定要求的能力和程度;3)耕地质量是耕地本身的特性满足农业生产并获取经济利润,以及满足人类福祉的程度,包括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美学与文化质量;4)耕地质量具有生产性、内在性、综合性、空间性和时间性,耕地质量受到自然要素、工程要素和社会因素及其组合特征的影响。在耕地质量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综合性,防止以偏概全;应将耕地质量的客观性与耕地质量需求的主观性有机统一;应根据耕地评价目的、监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频率,科学构建耕地质量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地评价耕地质量状况。
- 杜国明刘彦随于凤荣刘美郑惠玉
-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质量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
- 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垦区主要粮食作物布局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粮食作物在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垦区四大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优势产区是建三江、宝泉岭、牡丹江管理局;大豆的优势产区是九三、北安、绥化管理局;玉米的优势产区是北安、绥化、九三、哈尔滨、齐齐哈尔管理局等;小麦的优势产区是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管理局。今后,各地区应根据比较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种植业布局,开展专业生产和经营。
- 于凤荣杨博
- 关键词:粮食作物比较优势黑龙江垦区
- 基于RS的友谊农场近10年来水田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以RS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分析了友谊农场2004~2011年水田的时空变化情况,旨在为区域种植业结构优化及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2004~2011年,友谊农场水田田块数量大幅增加,田块规模不断扩大,水田总面积快速增加,占耕地比重迅速提升。水田扩张在空间上呈现"增生式"。截至2011年,水田面积达到了6.0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25%,友谊农场水田分布形成了东密西疏的宏观格局。今后,应在充分客观评估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水田,优化配置各种农业物资、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劳动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于凤荣刘义刘凤山
- 关键词:水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