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胜
- 作品数:93 被引量:9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构建支持粮食生产的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
- 2024年
- 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能脱离耕地粮食生产功能,应从拓展融合粮食生产的耕地生态产品范围、厘清种粮农民的生态产品权利、建立兼顾粮价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推进构建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
- 龙开胜
- 关键词: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种粮农民耕地生态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从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等因素出发,结合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制度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具体来看,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地管制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规模显著正相关,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程;并且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加强流转的规范管理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从而保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 龙开胜陈利根
-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 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组态路径研究——以粮食生态溢价实现为视角
- 2024年
-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生态溢价产生逻辑,探讨以粮食市场交易获取生态溢价的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驱动机制以及多元路径。研究方法: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禀赋、粮食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交易分别构成粮食生态溢价的资源基础、劳动源泉和获取途径,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核心要件。(2)在粮食生态溢价的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形成3类组态路径:生态认证赋能型、产业融合带动型以及绿色技术与新型销售双轮驱动型。(3)在粮食生态溢价获取的前提下,生态认证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耕地生态基础设施与绿色技术推广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耕地产粮现实需要,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构建应注重耕地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管理和粮食市场交易的联动作用和整体谋划,促进粮食生态优势向经济收益转化。
- 宋碧青龙开胜
-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被引量:6
- 2019年
-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减少贫困的重要工具,探讨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农村居民收入与贫困变化的内在逻辑,利用2010-2017年中国分省农村居民收入和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居民不同类型收入变化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农村贫困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全国层面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变化对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均有持续负向作用,是影响贫困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影响较弱;转移净收入对贫困发生率变化的贡献度高于其对贫困人口规模变化的贡献,财产净收入对贫困人口规模变化的贡献高于其对贫困发生率变化的贡献。此外,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因此,今后扶贫工作应根据当地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贫困人口的不同类型收入,提升减贫精准程度。
- 龙开胜朱婷婷
-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贫困发生率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动态计量分析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参与扶贫的困境与建议被引量:1
- 2020年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被用于贫困地区筹集扶贫资金,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这一国土资源超常规扶贫政策也面临难以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难以真正保障贫困人口受益脱贫、节余指标跨区域交易制约较多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为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和有优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且获得相应收入,本研究从增减挂钩项目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收益分配规则、指标跨区域市场化交易、项目依法规范实施和加强外部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建议,促进增减挂钩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 赵亚莉龙开胜
-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扶贫指标交易
- 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甘肃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 2014年
- 本文利用对河南省和甘肃省村庄调查和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了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农民主观认识以及行政管理力度都会造成农村宅基地不同程度的闲置。改革的思路为:着眼于制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改善农村治理结构;建立宅基地整理的保障措施;等等。
- 杨亚楠陈利根龙开胜
-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宅基地影响因素
-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实施的制度环境评价被引量:8
- 2019年
- 制度环境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先决性条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实践发展,探讨实施生态补偿所需的制度环境是否完善,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基于威廉姆森的制度层级理论构建制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相关的政策文件与地方实践,从实施耕地生态补偿的基本制度及治理结构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研究可知,耕地生态补偿在正式制度层面已经初步具备部分制度条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资源产权界定以及生态税费等制度建设比较滞后;而在治理机制层面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但规制规则和沟通规则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 曾庆敏陈利根龙开胜
- 关键词:产权制度制度分析框架
- 理性认识和处理地价与房价关系之争被引量:4
- 2005年
- 龙开胜陈利根李凤
- 关键词:房价土地价格房地产市场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融合“理性增长”理念被引量:5
- 2005年
- 现阶段,我国以指令性指标为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权威性和约束力较弱、计划—行政配置失灵的现状已为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融入“理性增长”理念的观点,认为新一轮规划修编应在规划立法、规划任务和内容调整、规划编制方法等方面融入“理性增长”的理念,使规划更注重土地利用效率和对开放空间、绿色空间的保护,注重内涵式的土地利用,强调价值利益和全民参与,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观点到内容,应给人有所启迪。
- 龙开胜陈利根
-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
- 卜凯在中国
- 2015年
- 民国时期,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处于新旧更替之中,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落后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成为当时社会各界所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集约化利用方式,中国土地利用的历史进程也表明土地利用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重要性。美国的卜凯(J.L.Buck)教授在民国年间主持的中国土地利用调查有其改良农村的意蕴,对农村经济的许多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主编的《中国土地利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龙开胜王雨蓉
-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