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萌
- 作品数:27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因果解释与叙事 诺埃尔·卡罗尔的叙事联系理论及其争论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当代哲学中,对于叙事区别于其他再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有三种不同的看法:1.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再现的内容,例如各种具体事件及其关系;2.叙事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再现的独特方式,因而"叙事"不是一个范畴,而是有程度的或等级性的;3.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叙事是不必要的,进而,叙事不具有真正的因果解释效力。诺埃尔·卡罗尔(No?l Carroll)的叙事联系理论及其引起的争论揭示出叙事的复杂性。
- 黎萌
- 关键词:叙事因果关系
- 看与显示
- 2023年
- 在人文学科的部分领域,有一些关于人类视觉可塑性的常见看法,即:人类视觉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而图画技术中不断变化的再现策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学者在强调“现代”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史时代时,进而宣称“现代”的刻画性特征之一就是一种新的视觉。我们的确能从各种图画中学习“看”,但这是否意味着视觉不具有跨文化、普遍或近乎普遍的基础?视觉是否真的具有通过艺术史形成的历史?
- 黎萌
- 审美情感与认知主义立场——当代分析美学中的情感问题被引量:7
- 2010年
- 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分析美学中,关于情感的"认知理论"或"判断理论"是被广为采纳的理论立场。本文第一部分考察哲学中的情感研究从感受主义、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发展线索,厘清其观念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力图在当代身心关系的哲学探讨的层次上说明情感观念的发展,尤其是这一发展给美学带来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分析美学关于审美情感的看法的转变过程,从"经验内容"与"情感态度"两个方面说明"从现象主义到认识论"的审美情感观念的变化。本文最后指出这一立场目前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
- 黎萌
- 关键词:分析美学认知主义情感问题审美情感
- 电影、情感与类型被引量:15
- 2015年
- 本文在一种认知主义情感观念的基础上,分析电影与观众情感之间的关系。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并非与理性相悖,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是具有意向性的身心状态,包含对情感对象的认识和判断(或评价)。本文以恐怖片、情节剧、悬念片这三种旨在引起特定情感状态的电影类型为例,提出了一个分析电影作品的情感结构的理论框架,并论证了这个框架在最低限度上对于相关类型电影的适用性。
- 诺埃尔·卡罗尔黎萌
- 关键词:电影类型情感观认知主义身心状态情感状态情感结构
- 高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研究
-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逐渐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面对高职英语教育,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
- 黎萌
- 关键词:高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
- 文献传递
- 看上去很“像”——关于摄影影像实在论的相似论立场被引量:2
- 2010年
- 称为摄影影像的"写实主义论题"试图解释摄影影像的逼真效果的确切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摄影影像与语言文字、人工绘画的区别。西方电影理论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从逻辑上划分为三种主要的观点或学说:"幻觉论"、"透明论"和"相似论"。本文尝试为一种形式的"相似论"辩护,并论证它能够更好地解释摄影影像的写实主义效果。
- 黎萌
- 关键词:相似论实在论写实主义语言文字电影理论
- 电影·图像
- 2017年
- 这一专栏中的三篇译文,都属于分析哲学影响下的电影哲学研究.一般认为,电影理论研究分为“经典电影理论”和“当代电影理论”,而西方的“当代电影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但国内学界鲜少注意到,西方电影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学术传统之下展开:“欧陆传统”与“英美传统”.
- 黎萌
- 关键词:电影理论图像分析哲学
- 电影中的同情与认同
- 2017年
- 人们对电影作品的情绪反应有两种对象.我们可能会惊叹于电影的华美,欣赏其剪辑、声效和技术的使用.这种情绪是指向电影本身的,卡尔·普兰丁格(Carl Plantinga,2009)①称之为“人为情感”.第二种情感--被称为“再现性情感”--指向电影中再现的故事事件或角色。
- 贝瑞斯·高特(英国)王琦黎萌(译)
- 关键词:电影作品情感情绪指向
- 分析的电影形上学——阿瑟·丹托的电影哲学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对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电影哲学思想进行阐释和评论。丹托的电影哲学率先在形而上学层次上探讨电影作品的存在论问题,阐述机械复制等特征为电影作品的存在论身份带来的哲学内涵。丹托对电影影像的本质性特征、再现、纪录与虚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刻画出电影不同于戏剧和绘画等艺术的区别性特征。借助其标志性的"先验演绎"方法,丹托深刻地揭示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在人们对电影的理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丹托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提出的问题,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丰富的英美电影哲学开辟了道路。
- 黎萌
- 关键词:电影作品哲学思想丹托形上学区别性特征
- 隐喻被引量:3
- 2009年
- 隐喻在当代哲学各个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语言哲学来说,它不仅本身是一种值得分析和解释的语言现象,同时对语言哲学家们持续关注的领域——非比喻的字面语言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考察了当代语言哲学刻画隐喻用法与其他语言用法(例如熟语、歧义词、语义扩展)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种种尝试,特别是戴维森等人的理论及其引起的争论。进而,本文探讨了比喻性语言既依赖于、又不同于字面语言的方式,以及这样的语义理论或语用理论对整体上的语言哲学有何助益。
- R.莫兰黎萌
- 关键词:隐喻意义字面意义会话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