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宏

作品数:146 被引量:3,406H指数:3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8篇犯罪
  • 45篇刑法
  • 24篇刑事
  • 13篇司法
  • 12篇法益
  • 11篇单位犯罪
  • 10篇过失
  • 9篇刑事责任
  • 9篇法定
  • 9篇处罚
  • 8篇盗窃
  • 8篇罪刑
  • 8篇罪刑法定
  • 7篇刑法观
  • 7篇法律
  • 7篇不作为
  • 7篇财产
  • 6篇罪刑法定原则
  • 6篇法定原则
  • 6篇犯罪构成

机构

  • 138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人民检察》...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北京市人民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同志社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最高人民检察...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中国法学会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

  • 138篇黎宏
  • 3篇杨宁
  • 2篇单民
  • 2篇姚培培
  • 2篇张建升
  • 2篇王琦
  • 1篇孙国祥
  • 1篇李忠诚
  • 1篇大谷实
  • 1篇梁根林
  • 1篇申键
  • 1篇陈泽宪
  • 1篇李和仁
  • 1篇段琦
  • 1篇赵兰学
  • 1篇刘中发
  • 1篇于志刚
  • 1篇王作富
  • 1篇汪建成
  • 1篇于冲

传媒

  • 33篇人民检察
  • 9篇法学评论
  • 9篇法商研究
  • 8篇中国刑事法杂...
  • 8篇法学研究
  • 6篇中国法学
  • 6篇国家检察官学...
  • 5篇上海政法学院...
  • 5篇中国检察官
  • 4篇法学
  • 3篇中外法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环球法律评论
  • 2篇法学论坛
  • 2篇法律科学(西...
  • 1篇法学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商研究(中...
  • 1篇民主与法制
  • 1篇政治与法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放火罪中的危险
放火罪是通过火燃烧产生的威力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典型形式。由于各国刑法对于放火罪的归类和规定方式不同,使得有关放火罪的性质的理解错综复杂。本文以我国刑法中有关放火罪的规定为基础,对我国刑法理论...
黎宏
关键词:刑法放火罪危险分析
文献传递
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及适用被引量:5
2016年
《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在1997年《刑法》第383条中增加一款规定,即对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黎宏
关键词:终身监禁缓期执行犯罪情节自由刑死刑执行受贿行为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及其适用被引量:80
2017年
《刑法》第287条之二所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不是将帮助犯正犯化,只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因此,在其适用上,必须注意以下3点:一是成立本罪,必须在被帮助的他人即正犯着手实施犯罪之后,但对此处的"犯罪"必须做实质性理解;二是必须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三是刑法总则中有关共犯的处罚规定对本罪仍然适用。
黎宏
关键词:量刑规则
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实务选择被引量:18
2018年
关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理论上有两条探讨路径,一是以盗窃罪保护法益为中心的"财物转移视角",包括所有权说、本权说、占有说及中间说;二是以刑法保护的财产应当具备何种性质为中心的"财产损失视角",包括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及法律-经济财产说。所有权人取回被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行为定性,直接反映了学说之间的对立。这类案件的裁判文书常常直接选取"财物转移视角"下的四种学说进行说理,虽然能实现个案公平,但都无法为每一子类案件提供一个协调的、共通的理论基础。其他的判决理由则可归纳出"造成合法占有人财产损失"的共性,实质上属于法律-经济财产说的立场。法律-经济财产说符合法秩序统一性原则,也更契合我国财产犯罪的立法特征。但是将其作为财产犯罪唯一的保护法益,有待进一步反思。
黎宏王琦
关键词:财产犯罪保护法益所有权人
危险现实化说与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
2023年
在依据危险现实化说判断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时,首先必须查明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何种介入因素,然后以行为时所存在的全部事实为基础,以科学的一般人的认识为标准,判断损害结果到底归属于渎职行为还是介入因素。在介入因素属于渎职行为的伴随因素或者为渎职行为所诱发时,最终的损害结果仍然应当归属于渎职行为,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在二者之间不存在这种伴随或者诱发关系时,则只能将损害结果归属于介入因素,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黎宏
关键词:渎职行为因果关系
论存款的占有被引量:39
2008年
一、问题的提起 之所以要将存款的占有作为一个问题单独提出来,主要是因为两个现实案例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个是广州的许霆案,另一个是云南的何鹏案。
黎宏
关键词:公安工作许霆案民事判决
论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2023年
处于主体性觉醒阶段的中国刑法,应当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不仅应当实现法律效果,也应具备社会效果。为了实现理想的效果,在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需要确立总体的建构思路和具体的探究问题。总体建构思路包括对我国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历史考察、域外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甄别借鉴、我国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原理澄清以及我国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最终建构四部分。在每一部分中,根据总体建构思路,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理论问题,以增强话语体系建构中的着力点,最终完成对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黎宏
关键词: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
一定条件下的见危不救入刑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尽管多数说认为,见危不救不能入刑,但其理由均不具有说服力。陌生人之间的见危不救之中,有"见义不为"型的见危不救和"举手不劳"型的见危不救之分。对自身或者第三人没有现实危险的救助他人生命的"举手不劳"型的"见危不救",不仅不会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还会救助刑法中最为重要的保护法益即他人生命,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属于己他两利的行为,无论在保护法益上还是在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最低限度上,都有入刑的必要。这种行为入刑,属于没有风险的行为,不违背人性,与刑法义务道德化无关,既不会导致偶然责任,也不会违反刑法谦抑性原则。不仅如此,在本罪设立之后,还可将历来被作为作为犯处罚的部分见危不救行为吸收进来,使得有关不救助行为的处罚更加完善合理。
黎宏
关键词:见危不救道德义务不作为犯
死缓适用若干问题反思
理性地看待我国的死缓制度,就事论事,还法条规定之本来意义,就成为死缓研究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当前死缓适用当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几个问题,发表浅见。
黎宏
关键词:死缓制度
“见死不救”行为定性分析——兼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判断被引量:27
2011年
对"见死不救"行为的处理,必须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角度来考虑。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必须立足于实质的作为义务论的立场,从行为人和被害法益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只有在不作为人和结果之间具有紧密的防止结果发生的关系,即不作为人将面向结果的因果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实、具体地支配了因果经过的场合,才能说行为人具有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义务,其不防止结果的不作为和故意引起结果发生的作为之间等价。
黎宏
关键词:见死不救不作为犯作为义务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