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雷

作品数:31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椎间盘
  • 11篇腰椎
  • 9篇腰椎间盘
  • 7篇腰痛
  • 6篇中医
  • 6篇关节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手术
  • 5篇椎间盘突出
  • 4篇电针
  • 4篇郑氏
  • 4篇手术治疗
  • 4篇退变
  • 4篇椎间盘源性
  • 4篇疗效
  • 4篇非手术治疗
  • 3篇电刺激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失神
  • 3篇失神经

机构

  • 27篇四川省骨科医...
  • 10篇绵阳师范学院
  • 7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作者

  • 31篇黄雷
  • 16篇王丰
  • 13篇戴国钢
  • 11篇李军汉
  • 9篇王一
  • 7篇刘剑伟
  • 5篇周睿
  • 2篇周进
  • 2篇戴国刚
  • 1篇江大雷
  • 1篇汤薇
  • 1篇江中潮
  • 1篇陈君蓉
  • 1篇毛森
  • 1篇沈通彦
  • 1篇李胜吾
  • 1篇唐启华
  • 1篇张中
  • 1篇马建
  • 1篇张鑫

传媒

  • 4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家庭医药(快...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确立诊断标准,进行MRI检查,通过病例收集法和文献查询法,对收集到的275例患者进行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析,按照"多数"原则确立证型。以症状为主,辅以舌脉象分析。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气滞血瘀五个基本证型。结果表明:本次观察证型呈现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的特征,具体分布为寒湿痹阻型为36.36%,气滞血瘀型为20.36%,脾肾阳虚型为18.18%,气血不足型为16.00%,肝肾亏虚型为9.09%。
马建张中江中潮唐启华戴国刚熊定邦张鑫黄雷毛森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
矢状面平衡参数与脱出腰椎间盘重吸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脱出以及脱出重吸收后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相应的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9年3月按北美脊柱协会(NASS)推荐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资料,依据随访时影像检查显示的脱出椎间盘吸收程度,将患者分为吸收组〔突出椎间盘完全消失,或残留的椎间盘局限在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gan State University,MSU)学者提出的影像学分型的1级之内〕和未吸收组(脱出间盘未发生变化,或虽有缩小但突出仍超过1级),站立位照片确定骨盆-脊柱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共计67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满意的缓解。其中吸收组37例,平均年龄42.6岁,男21例,女16例,腰4~5椎间盘脱出13例,腰5骶1椎间盘脱出24例,平均随访22个月;未吸收组30例,平均年龄40.8岁,男19例,女11例,其中腰4~5椎间盘脱出12例,腰5骶1椎间盘脱出18例,平均随访21个月。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病史、突出节段、MSU分型、随访时间等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结束时,吸收组矢状面30例移位全部消失,突出间盘从初始的MSU分型2级19例、3级18例变为吸收后残留间盘全部局限在1级以内;未吸收组矢状面移位从20例减少到14例,突出间盘从初始的MSU分型2级21例、3级9例变为2级27例,3级3例。治疗前两组比较,各脊柱-骨盆参数(PI、SS、PT、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组SS、LL均值大于未吸收组,PT均值小于未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吸收组治疗前后PI、SS、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治疗后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吸收组治疗前后脊柱-骨盆�
戴国钢王丰刘磊廖仕川夏姣王一黄雷陈君蓉王澜洁尚芳如
关键词:腰椎间盘脱出重吸收
腰骶部移行椎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发病学地位探讨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腰骶部移行椎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学特点,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1.至2014.04,对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Castellvi分类...
戴国钢周睿黄雷蔚浩王丰廖仕川刘剑伟
关键词:腰骶部移行椎
郑氏中医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郑氏中医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风寒侵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01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风寒侵袭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电针),观察组给予郑氏中医疗法(特制中药制剂+电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能力(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摸背)、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血清炎性介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两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摸背活动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对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利。
李曰文戴国钢王一黄雷王丰夏姣杜万里
关键词: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炎性介质
被动运动和电刺激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骨代谢指标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研究,探讨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CG)、被动运动组(PMG)、电刺激组(ESG)和被动运动+电刺激组(PMESG)五组,观察各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C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干预组BGP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1)、TRACP值明显升高,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骨钙素值均明显升高,其中被动运动+电刺激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值(TRACP)值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大鼠失神经支配可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电刺激和被动运动治疗可有效抑制大鼠去神经后的骨形成减少以及骨吸收增加,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去神经所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李军汉黄雷
关键词:失神经电刺激废用性骨质疏松骨代谢
腰骶部移行椎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发病学地位探讨
目的 研究伴或不伴腰骶部移行椎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学特点,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0.1.至2014.04,对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Castellvi分类...
戴国刚周睿黄雷蔚浩王丰聊仕川刘剑伟
关键词:腰骶部移行椎
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临床上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腰痛,
黄雷李军汉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
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方法:选取15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年龄18~36岁,中位数25岁;训练年限6~20年,中位数10年。对15名运动员的双侧踝关节和小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抽屉试验、牵拉试验,胫前肌群、外侧肌群、后侧肌群及其肌腱,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足弓高低,足舟骨位置,弹簧韧带复合体。在运动员备战比赛期间反复检查这些项目。结果:15名运动员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可达60°~80°,但双侧几乎完全一致;3例6踝抽屉试验阳性;15例29踝牵拉试验阳性。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在大强度训练后易发生僵硬,对应肌腱发生腱鞘炎的几率较高,其中胫骨后肌肌腱和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发生率最高,1例出现双侧腓骨长短肌腱慢性滑脱。15例踝关节前下方均能扪及骨性隆突,与 X 线片上距骨颈处圆锥状骨性隆突相一致,多无明显压痛;1名曾行双侧副舟骨切除术的运动员,呈完全扁平足,12例24个足弓变浅;12例24个足舟骨内突,舟骨至载距突跖侧压痛明显,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跗骨间及跗跖关节易发生小关节紊乱,其中以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紊乱最为常见,表现为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跖侧压痛敏锐,跖屈时疼痛加重、背伸时疼痛减轻,被动活动该关节时有弹响及摩擦感,训练强度增大后,紊乱发生率增高;15例跗骨窦区域均有压痛,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4例双侧外翻,训练强度增大时,会出现囊炎症状。结论:踝关节反复扭伤后,运动员大量的跑动训练造成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过度疲劳,跗骨间关节及跗跖关节发生小关节紊乱,步态失常,弹簧韧带复合体过载以致劳损,是引�
戴国钢刘剑伟黄雷蔚浩王丰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不稳定性运动员
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分别采用电针法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指地距离(FF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以及腹背肌耐力四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腹背肌耐力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法。
黄雷李军汉
关键词:电针疗效观察
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uptured lumbar dis c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患者258例。男167例,女9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病变部位位于L_(3~4)5例、L_(4~5)94例、L_(5)S_(1)15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腰痛,且伴有严重的下肢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并在椎管内上移或下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评价突出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痛VAS评分,治疗前(7.3±0.8)分、治疗结束后(2.4±1.0)分;JOA评分,治疗前(10.2±5.5)分、治疗结束后(23.5±4.0)分;ODI评分,治疗前(30.1±10.6)分、治疗结束后(9.4±6.6)分。5例失访;2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5周,中位数24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仅有78例患者复诊时行X线和MRI检查。PI,治疗前48.35°±6.46°、治疗结束后6个月49.53°±5.46°;LL,治疗前23.28°±5.79°,治疗结束后6个月29.19°±4.13°;突出椎间盘消失8例、缩小43例、无变化22、增大5例。11例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23例仍有严重腰痛,其中15例再次接受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后腰痛缓解;132例有轻微腰痛,继续坚持郑氏运动疗法后腰痛缓解;87例基本无腰痛。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可有效缓解腰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以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一戴国钢夏姣廖仕川王丰李涛黄雷田国刚文江杜万里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中医疗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