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交后代及亲本,分析其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和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或降低杂种后代的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速度,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变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大小;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含量较高的后代要早,而淀粉分支酶活性达到峰值时间与此相反。
- 刘洪亮李晓光黄星袁万臣徐美兰张丰转金正勋
- 关键词:水稻杂种后代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 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以东农423和藤系180为试材,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通过逐代的定向选择形成了遗传背景相近且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种后代,并对水稻灌浆成熟过程中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高直链淀粉含量杂交后代的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活性峰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后代,而且在籽粒灌浆前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后代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后代。因此,通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或降低灌浆过程中的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 李晓光刘海英金正勋刘洪亮黄星徐美兰
- 关键词: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
-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与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淀粉黏滞性谱的崩解值和消减值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通过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从杂种后代中分出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后代,粳稻杂种后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定向选择效果优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更容易得到超低亲的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复杂,存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将会导致单株粒重的下降。
- 刘海英李晓光刘宏亮黄星徐美兰金正勋
- 关键词:水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品质性状产量性状
-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交后代及亲本为材料,分析了灌浆成熟过程中叶片蛋白水解酶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籽粒蛋白质含量相近的亲本衍生的杂交后代中,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不仅可以获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变高或变低的杂种后代,而且可获得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超亲的后代;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灌浆过程中的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呈正相关,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 黄星李晓光刘洪亮徐美兰张丰转张忠臣金正勋
- 关键词:水稻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氮代谢酶活性
- 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水稻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性状,而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蛋白质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有密切关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势必引起其它性状的变化。因此,研究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水稻杂种后代品质...
- 黄星
- 关键词:水稻杂种后代产量性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