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保罗

作品数:2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赫尔辛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路德
  • 7篇马丁·路德
  • 6篇基督
  • 4篇神学
  • 4篇宗教
  • 4篇基督教
  • 3篇信仰
  • 3篇学术
  • 3篇儒家
  • 3篇文化
  • 3篇汉语
  • 2篇野马
  • 2篇宇宙
  • 2篇宇宙论
  • 2篇秩序
  • 2篇上帝
  • 2篇上帝信仰
  • 2篇视域
  • 2篇主义
  • 2篇利维坦

机构

  • 18篇赫尔辛基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黄保罗
  • 1篇祁进玉
  • 1篇尤西林
  • 1篇李建中
  • 1篇杨剑龙

传媒

  • 2篇湖北教育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长江学术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学术月刊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金陵神学志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圣经文学研究
  • 1篇经济社会史评...
  • 1篇国际汉学
  • 1篇关东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督教与儒家中的“造”与“生”--兼评考夫曼、南乐山与杜维明等人的过程神学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围绕"造"与"生"两个概念,通过对过程神学家考夫曼"创造性就是上帝"命题中的"创造性"之概念的分析以及对他与南乐山和杜维明的批评,指出其论述陷于宇宙进化和发展论领域的事实,从而揭示出其观点在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乏力,得出"创造性"只是"上帝的特性之一"而不能是"上帝本身"的结论。
黄保罗
关键词:创造者
关键词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跨文化视域下文化关键词研究的学术对话被引量:1
2018年
国学与西学的融通与交汇,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学人的学术宿命。从上世纪的"文心""诗性"到本世纪的"文化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一如既往地或吸纳或抵抗着外来文化:如何在"失语"与"独白"之间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如何既坚守文化本位又借鉴他山之石。跨文化视域下关键词研究的理论模型建构、方法论探索及通识教育实践,或可为当下中国学术的进路提供新的思想与方法。
黄保罗李建中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群体身份、社会认同与跨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全球化的今天,关于全球化与地方性、现代性与本真性等议题的讨论渐趋热议和焦点。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初,关于群体身份与社会认同的交叉与综合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黄保罗教授就上述相关议题访谈了祁进玉教授,希望通过此次访谈从民族学人类学视角对于个体和群体的身份归属,以及社会认同(族群、族源、宗教、文化、政治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原生性与工具理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期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经验与体悟对相关概念进行初步解读。
黄保罗祁进玉
关键词:族群社会认同
全球化时代东正教与西方新教对话的汉语文化意义
2010年
本文旨在讨论东正教与西方新教之对话在全球化时代对于汉语学界的文化意义,涉及俄罗斯、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康士坦丁、芬兰、美国、德国等。
黄保罗
关键词:东正教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大国学与西学的对话
2019年
本文旨在从全球化的视野探索中国的大国学与西学之间的对话,在界定了大国学和西学的概念内涵之后,特别分析了对话中常见的排斥主义、包容主义和多元主义的三种态度之优缺点,最后得出需要从个殊主义的视角进行对话的结论。
黄保罗
关键词:大国学多元主义
从芬兰学派看马丁·路德的默示观
2015年
本文以《圣经》乃上帝所默示为其神圣性的核心,以芬兰学派的罗明嘉(Miikka Ruokanen)教授的研究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马丁·路德之前的历史上关于《圣经》默示论的不同理论、马丁·路德的《圣经》默示论以及马丁·路德之后的《圣经》默示论,着重探讨了马丁·路德的《圣经》观及其在《圣经》神学发展史中的影响。
黄保罗
关键词:神圣性马丁·路德
汉语学术神学视野中的耶儒对话被引量:1
2010年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代表人物。耶儒对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儒家对基督教的"救赎论"的理解。儒家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但追求人天合一,从目的性上说,这与基督教的救赎目标相似。但是二者的救赎方式不同,儒家主张"内在超越",而基督教的得救方式则类似于"外在超越"。基督教的"成圣"比"称义",更容易与儒家的"内在超越"找到契合点。
黄保罗
关键词:基督教儒家救赎论
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秩序表示良好的一致、连续和确定性运行状态,可分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又有刚性和弹性之分。就社会秩序的维持而言,可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总体可划分为法律的强制性(刚性)干涉与道德伦理的弹性诉求。而信仰对于上述两类维持秩序的路径都可发生重要影响。以平等秩序为例,影响欧美社会秩序的因素主要有3个: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私人利益的驱动下,它疯狂奔驰,不愿意接受任何束缚,可能破坏经济秩序。政府则像利维坦一样在保护公民的同时,也会因自私性而害人。民主政治及由其制定的法律是一条试图套住资本主义这匹脱缰野马的缰绳和管制利维坦的笼子,但它只可能套住它们的身体,却套不住它们的灵魂,因此对经济和社会秩序之维持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而基督教则是欧美社会的救心丸,平时不一定被重视,危机关头却被用来救命。这颗救心丸的核心上帝信仰,对于野马与利维坦的疯狂性和绳索与笼子的局限性,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汉语学界思考借鉴。
黄保罗
关键词:秩序上帝信仰野马利维坦
基督信仰对于中国社会秩序的意义
秩序表示良好的一致、连续和确定性运行状态,可分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又有刚性和弹性之分。就社会秩序的维持而言,可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总体可划分为法律的强制性(刚性)干涉与道德伦理的弹性诉求。而信仰对于上述两类维持秩序...
黄保罗
关键词:秩序上帝信仰野马利维坦救心丸
文献传递
马丁·路德论男女之别与婚姻的目的——以《创世记》和《哥林多前书》的相关注解为基础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马丁·路德的《创世记》和《哥林多前书》的相关注解,从人类学和伦理学的视角,窥视其所论男女之别与婚姻设立的目的,其中主要包括人被造时是否就有固定的男女性别;婚姻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儿女,二是充当解决性的"解药";三是婚姻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夫妻心理情感上互相帮助等作用,此分析以期对当代激烈争论的同性婚姻和生育下降等问题提供参考。
黄保罗
关键词:婚姻一夫一妻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