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以能

作品数:146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内耗
  • 23篇玻璃化转变
  • 17篇第一性原理
  • 17篇光学
  • 17篇光学性
  • 17篇光学性质
  • 14篇介电
  • 13篇动力学
  • 12篇第一性原理研...
  • 12篇分子
  • 12篇超导
  • 12篇弛豫
  • 11篇陶瓷
  • 10篇结构和光学性...
  • 9篇电子结构
  • 9篇子结构
  • 9篇力学谱
  • 8篇电损耗
  • 8篇介电损耗
  • 7篇导体

机构

  • 130篇南京大学
  • 76篇伊犁师范学院
  • 22篇伊犁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疆教育学院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46篇黄以能
  • 37篇王业宁
  • 33篇周恒为
  • 28篇张晋鲁
  • 27篇张丽丽
  • 19篇沈惠敏
  • 15篇应学农
  • 10篇杨震
  • 10篇尹红梅
  • 9篇赵兴宇
  • 7篇孙昭艳
  • 7篇张丽
  • 6篇王丽娜
  • 6篇卫来
  • 5篇朱有亮
  • 5篇张志方
  • 5篇汪成聚
  • 5篇张文
  • 5篇王小敏
  • 5篇张清明

传媒

  • 20篇伊犁师范学院...
  • 17篇物理学报
  • 16篇人工晶体学报
  • 8篇原子与分子物...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物理学进展
  • 5篇分子科学学报
  • 5篇第四次全国固...
  • 3篇金属学报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第四次全国固...
  • 2篇自然杂志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第七届全国内...
  • 2篇第三次全国固...
  • 2篇第五届全国固...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物理

年份

  • 5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1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3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快扫描量热法研究纳米SiO2对聚丙烯在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中受限结晶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研究了聚丙烯(PP)在PP/聚苯乙烯(PS)(质量比20/80,表示为PP/PS(20/80),其余类推)共混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过程,以及填充纳米二氧化硅(n-SiO_2)后其结晶动力学的变化,成功获得了各样品从玻璃化转变温度至熔点温度整个区间的等温结晶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在PP/PS(20/80)共混物中PP以微米尺寸分散在PS主体中,受限结晶现象导致其结晶速率下降一个数量级,n-SiO_2的引入使样品中异相成核位点增多,同时减弱了两相界面上高分子链的受限作用,使得PP/PS/n-SiO_2(20/80/2)体系的总结晶速率相比PP/PS(20/80)体系增大,接近本体PP的结晶速率,提高了不相容共混物PP/PS的力学性能。
李红梅杨榕姜菁黄以能周东山
关键词:聚丙烯
C-Mg掺杂GaN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GaN、C单掺、Mg单掺和C-Mg共掺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GaN体系的晶格发生畸变,有利于光生空穴-电子对的分离,C-Mg共掺体系结构最稳定,掺杂体系的禁带宽度均减小,其中C-Mg共掺体系的禁带宽度最小,在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说明掺杂可有效降低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在光学性质方面,掺杂后,GaN在低能区介电峰和吸收峰均发生红移,且静介电常数增大;其中C-Mg共掺体系的对可见光的吸收最强,极化能力最强,因此C-Mg共掺将有望提高GaN在光催化性能和极化能力.
刘丽芝史蕾倩王晓东马磊刘纪博庞国旺刘晨曦潘多桥张丽丽雷博程赵旭才黄以能
关键词:GAN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S和Al掺杂单层g-C_(3)N_(4)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23年
g-C_(3)N_(4)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光下就能完成对半导体要求较高的光催化反应。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单层g-C_(3)N_(4)、S单掺g-C_(3)N_(4)、Al单掺g-C_(3)N_(4)和S-Al共掺g-C_(3)N_(4)的形成能、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S掺杂空隙I位置、Al掺杂N2位置时,杂质原子最易掺入g-C_(3)N_(4)体系。与单层g-C_(3)N_(4)相比,掺杂后的体系均发生了晶格畸变以及红移现象,拓展了体系的光吸收范围,可推测出S、Al掺杂能够提高g-C_(3)N_(4)体系的光催化性。其中,S-Al共掺杂体系的光催化性是最优的,原因是共掺杂体系的分子轨道有较强的离域性,有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并且共掺杂能使单掺杂引入的深能级变浅,减少杂质能级上的复合中心。因此,本工作提出的S-Al共掺杂可作为提高g-C_(3)N_(4)光催化活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刘晨曦庞国旺潘多桥史蕾倩张丽丽雷博程赵旭才黄以能
关键词:掺杂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
与畴界有关的声衰减和介电损耗被引量:1
1996年
在LNPP、KDP、TGS等铁电或铁弹晶体的T_c附近观测到三个声衰减(Q^(-1))和/或三个介电损耗(D)峰(P_1,P_2,P_3)。P_1峰刚好出现在T_c,与相变有关。P-2峰出现在T_c以下5~10℃,与畴界有关,在kHz范围其峰位随频率变化而移动,但不符合Arrhenius关系τ=τ_0exp(U/T),而可用τ=τ_0exp[B/(T_c-T)]来描述。从畴界作粘滞运动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得与畴界有关的声衰减Q^(-1)及介电损耗D,并与KDP、TGS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符合得很好。同样对~100kHz范围MnCu和CuAlNi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峰也获得类似结果,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亦符合得较好。P_3峰出现在T_c以下~30-100℃,与畴界"冻结"效应(Freezing Effect)有关,其弛豫时间也不符合Arrhenius关系,而可用Vogel-Fulcher关系τ=τ_0exp[U/(T-T_f)]来描述。在考虑到缺陷对畴界的集体钉扎(Collective-Pinning)效应的基础上,对P_3峰及畴界"冻结"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王业宁黄以能沈惠敏张志方
关键词:铁电体声衰减介电损耗
重费米子超导体中TC以下的超声衰减研究
提出了重费米子超导体中 T 以下超声衰减的新模型,并对计算结果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黄以能周海龙王业宁
文献传递
Hg-系超导体中与载流子有关的内耗研究
Hg-系超导体中的内耗研究表明,在 Tc 以上有一个内耗平台(Q)并且在 Tc 以下明显地下降。通过与 Bi-,Tl-系中结果比较,我们认为(Q)与载流子有关,Tc 以下内耗的减小与超导凝聚有关。利用 Huang 提出的...
黄以能周海龙朱劲松李洁王小敏杨震王业宁
文献传递
玻璃化转变的分子串模型中分子串弛豫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
2010年
基于玻璃化转变的分子串模型的分子串哈密顿量(Hamiltonian),提出了模拟分子串的弛豫动力学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案.模拟得出的直分子串的弛豫时间,与分子串模型的弛豫方程所预言的第一弛豫模式的弛豫时间完全一致,即理论预期和模拟结果相互印证.这不仅说明分子串模型的分子串弛豫方程至少是第一弛豫模式的理论预言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明晰了分子串中分子的随机涨落和跃迁运动的图像,也为三态甚至是多态的分子串弛豫动力学研究,以及对进一步模拟分子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与思路。
赵兴宇卫来张丽丽王丽娜张晋鲁黄以能
关键词:弛豫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
液体力学谱中复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简单的液体力学谱中复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它首先测量特定衬底的力学谱,得到变温过程中衬底的杨氏模量,然后测量液体与衬底组成的复合物的力学谱,得到变温过程中复合物的内耗和共振频率,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液体...
应学农杨震黄以能
文献传递
用Weiss分子场理论对有外电场时铁电体系相变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Weiss分子场理论(WMFT)对晶体中顺磁-铁磁和顺电-铁电相变特征的定量描述是相当成功的.由于是平均场理论,又可作为初步分析结构无序体系和复杂组分体系相变行为的理论依据.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对有外场时WMFr的相变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而对铁电体系,仅仅对分子取向为两个状态时WMFT的相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另外,虽然铁磁与铁电体系的WMFT描述极为相似,但是由于两种体系中微观磁化和极化的单元不同,导致相应的数学描述与结果也有所不同.本文首先对外电场中分子取向包含任意状态的铁电体系的WMFT相变特征,包括自发极化、内能和比热以及静态极化率随温度变化进行严格推导,然后对相变特征随外电场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外场时,体系发生二级顺电-铁电相变,且随状态数的增加,相变温度减小,这是与铁磁体系不同的地方,同时单分子的平均极化强度减小,而内能、比热和极化率增大;2)外场的存在,使得体系原有的二级相变转化为弥散相变,且外场越强,弥散温区越大.上述结果对深入研究铁电体系的相变,特别是弥散相变无疑是有益的.
张晋鲁李玉强赵兴宇黄以能
关键词:相变弥散相变分子场
与畴界运动有关的内耗和介电损耗研究 (Ⅰ)实验部分
对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材料 NLPP 和 A15的内耗研究表明,在 T 以下存在一个与界面有关的内耗峰,虽然初步肯定该峰与畴界密度,畴界的互作用以及序参量有关,但其微观机制仍需深入探讨。
黄以能沈惠敏周海龙王业宁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