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风勇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高烈度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受力特征和设计建议被引量:4
- 2007年
- 通过研究高烈度区多层框架梁的受力特点,发现了高烈度区框架梁的弯矩分布的特殊性以及设计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 鲁风勇李爱群
- 关键词:高烈度框架梁受力特征
-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是由冷弯薄壁钢与厚钢板焊接而成的 U 形截面钢梁,内部填充混凝土,通过合理的连接构造措施组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既能各自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工作的一种新型的组合梁。
在课题组...
- 鲁风勇
- 关键词: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设计设计方法组合结构
- 文献传递
- 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基础隔震加固设计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宿迁钟吾初级中学科技楼抗震加固的实际需求,文章简要对比了抗震技术、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的差别,确定了基础隔震和平移的设计方案,给出了隔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平移设计的主要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群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的关键技术问题。
- 鲁风勇李爱群张志强黄镇毛利军张富有
- 关键词:抗震加固隔震减震平移
- 消能部件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构件的设计被引量:1
- 2017年
- 文章对消能部件中的支撑提出了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新建议,给出了混凝土支撑性能要求、强度与稳定、刚度与变形、钢筋锚固、施工、砌体填充墙等设计方法,与钢支撑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越性,建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推广应用。
- 鲁风勇
- 关键词:钢支撑
- 隔震结构计算模型辨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分部设计法进行隔震结构设计,计算模型较多,文章对其中的抗震设计模型、非隔震模型、隔震模型、隔震后上部结构模型等进行了分析与辨别,指出了需要补充与完善之处,并建议构建一体化的隔震结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
- 鲁风勇
- 关键词:隔震
- 一种防屈曲软钢耗能墙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屈曲软钢耗能墙,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墙(111)和第二钢板墙(112)、预制混凝土墙(2)、对拉螺栓(6)、钢套板(8)和聚四氟乙烯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墙(111)和第二钢板墙(112)均...
- 李爱群郑杰鲁风勇张志强黄镇
- 文献传递
- 地震影响系数的数值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段表达式的数值对比分析,考虑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4个场地地震条件参数的影响,提出地震影响系数对比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求解并给出不同地震条件下对比常数的数值与图表,且对比常数是地震影响系数表达式自身固有的属性。在此基础上,对现行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规定进行了剖析,提出其规定应考虑场地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依据对比常数,给出了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修正系数。对比常数和修正系数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场地地震条件对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影响,可用来定量地分析和判别结构的地震作用水平。
- 鲁风勇李爱群
- 关键词:地震作用地震影响系数
- 新疆某既有框剪结构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固设计被引量:2
- 2014年
- 以新疆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加固改造,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首层剪力明显减小,X、Y方向层间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因此,采用黏滞流体阻尼器使得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满足现有抗震规范的要求。
- 郑杰李爱群梁沙河裘赵云鲁风勇
-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时程分析消能减震技术
- 某教学楼框架结构的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固设计被引量:3
- 2014年
- 介绍了位于抗震设防烈度Ⅶ度区的某中学6层教学楼所采用的黏滞流体阻尼器的消能减震加固的计算和设计.该教学楼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到其建筑使用功能和抗震要求,在1~6层优化布置了52套黏滞流体阻尼器,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黏滞流体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地震动能量,显著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响应.
- 沈伟李爱群苏毅鲁风勇宋前恩
- 关键词:消能减震设计混凝土框架时程分析
- 高烈度区某超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震性能控制被引量:3
- 2017年
- 以高烈度区某超限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根据超高和复杂程度确定结构具体的抗震性能目标。探讨中震分析时地震动参数的正确取值;对竖向构件进行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分析,并将内力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并确定最小剪重比和竖向构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拉应力限值。分别对剪力墙、框架柱、连梁和框架梁等构件运用量化的方式阐明其在中震下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结构能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 苏毅徐丹李爱群鲁风勇张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