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林
- 作品数:51 被引量:5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被引量:26
- 2005年
- 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为高含钾的碱性岩,对应的构造环境不是消减带,但与板块消减有关;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右行平移活动,活动性质为张扭性。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由于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平舆-蚌埠隆起为界,南部坐落在大别造山带逆冲前缘地带,如合肥-信阳盆地,为具挤压造山形成的前陆盆地原型、张扭性形成的走滑盆地原型、拉张反倾正断和平移-断陷盆地原型组成的三重叠合盆地。北部坐落在相对稳定陆块之上,对应形成挤压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原型、走滑盆地原型、弱挤压形成的坳陷盆地-张扭盆地-断陷盆地原型。
- 黄泽光高长林吉让寿
- 关键词:盆地原型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
- 南华北中生代火山岩与前渊盆地被引量:10
- 2006年
- 运用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对南华北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后得知: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为安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类,为碱钙性和碱性,高钾,稀土总量高,富轻稀土;火山岩的形成构造环境既不是板块俯冲碰撞,也不是裂谷作用;火山岩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期后.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在白垩纪,合肥盆地和周口盆地的形成大地构造环境应是与岩石圈的热伸展有关。构造格局由地幔柱活动一伸展热窿作用(140~85Ma)所主导,空间上各单元组成热窿核剥离断裂带一下滑系统配置样式,盆地形成于下滑系统.盆地类型为前渊盆地。
- 黄泽光高长林
- 关键词:地球化学地幔柱火山岩
- 从同位素年龄资料试述白乃庙群的解体及其构造学意义被引量:3
- 1989年
- 术文主要讨论原白乃庙群地层岩石中所获得的几组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地层构造学意义,初步将争议很大的原白乃店群解体为白乃庙群(为中晚元古界,锆石年龄资料为1525~620Ma)和徐尼乌苏群(志留系,含蜂巢珊瑚、中巢三珊瑚等大量化石,Rb-Sr等时年龄数据为427.5±17Ma)。初步确定内蒙古中部白乃庙一带早古生代的占岛弧为一个人陆边缘弧,其火山链呈岛屿,走向近东西,弧后区是浅海。
- 高长林
- 关键词:同位素年龄构造学
- 盆地原型序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东秦岭—大别及其两侧盆地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编图、盆地动态模拟4项配套关键技术;并以东秦岭—大别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为例,明确了古中国洋的扩张以及向北的俯冲消亡和碰撞决定华北与扬子早古生代陆缘两侧经历了不同原型演化的过程。华北陆块南侧会聚陆缘的叠加转化造成两侧前泥盆系油气成藏物质的迥异分布,中、新生代以来原型更迭表现为多期构造改造与盆地叠加导致烃源热演化地区分异与多种油气成藏富集类型共存。由此表明,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评价立足盆地原型序列分析是可行和必要的,可从整体把握原型控制下烃源岩分布和叠加过程的油气成藏响应。
- 方成名黄泽光徐旭辉高长林陆永德
- 关键词:盆地原型地质作用
- 陕西南岭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31
- 1992年
- 碳酸盐岩中的稀土元素可作为古海洋发展演化的示踪剂。陕南南岭地区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完全不同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推测在早古生代末期古秦岭海洋已关闭。
- 高长林
- 关键词:碳酸盐岩稀土族古海洋学
- 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平移性质的探讨被引量:6
- 2005年
- 通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应力场性质、盆地原型展布及构造环境分析,并结合同一时期大别造山带北缘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郯庐断裂带西侧区域为伸展构造环境,主张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为右行平移伸展活动。
- 黄泽光潘文蕾高长林吉让寿
- 关键词:应力场火山岩地球化学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
- 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被引量:49
- 2000年
- 根据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前陆盆地可分为5类,即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破裂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走滑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具有一些相似的成因特征,如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沉降曲线呈陡、缓、陡3段;沉积物遭受挤压变形.根据变形强度的差异.可分出3到5个变形带等。形成于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充填特点和盆地结构,也具有不同的油气远景。周缘前陆盆地是由于陆-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具有双层结构,早期发有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厚度较大的生油岩系;后期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向上变粗的序列,发育有较厚的储集岩系。这类前陆盆地具有极好的油气远景。孤后前陆盆地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可具双层结构或仅有单后结构,早期发育火山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大,发育有较厚的生油岩,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这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破裂前陆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类盆地中沉积岩层厚度不大,油气远景欠佳。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于板内,远离碰撞造山带?
- 高长林叶德燎钱一雄
- 关键词:前陆盆地油气远景油气勘探地质储量
-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被引量:4
- 2012年
-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控于4大重要地质事件:一是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古亚洲陆块的形成,由于古亚洲洋壳的俯冲消减,西伯利亚陆块与古中国陆块由天山—阴山造山系缝合成巨型古亚洲陆块;二是石炭纪—早二叠世巨型古亚洲陆块受地幔柱的作用,发育天山大火成岩省与多条裂谷;三是早石炭世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扩张和古亚洲陆块南东南边缘离散;四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峨眉地幔柱与多条裂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4类盆地原型:(1)离散板块边缘盆地,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拉张期,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北西缘、南缘以及塔里木陆块的南缘;(2)会聚板块边缘盆地,于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于华南陆块南缘、中晚泥盆世—石炭纪形成于华北陆块北缘以及泥盆纪—石炭纪发育于中央造山系的一侧或两侧;(3)克拉通内盆地,包括台内坳陷和台内断陷及残余海盆;(4)裂谷和拗拉槽,即与天山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地幔柱相关的裂谷和拗拉槽。
- 黄泽光高长林范小林
- 关键词:晚古生代盆地原型古海洋
- 东、西秦岭和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差异与盆地被引量:2
- 2006年
- 高长林
-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阳盆地西秦岭青海共和盆地华北地块
- 初述造山带古海洋学
- 2010年
- 现代造山带研究成果表明,造山带古海洋学这一新学科即将形成。造山带古海洋学应含下述6个方面:一是造山带古洋壳(蛇绿岩套)的地质地球化学;二是造山带及其两侧硅质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三是造山带古地理学;四是造山带古海洋两侧盆地的形成序列;五是造山带古海洋及其矿产分布规律;六是编制各时期盆地原型分布图,进一步表述造山带古海洋与盆地的时—空结构特征。这不仅是进一步深化造山带研究的需要,而且在海相油气资源和沉积、层控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 高长林黄泽光陆永德
- 关键词:造山带古海洋学古地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