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有领

作品数:3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农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中华鳖
  • 6篇饲料
  • 6篇细胞
  • 4篇宽体金线蛭
  • 3篇稚鳖
  • 3篇中华鳖稚鳖
  • 3篇籽粕
  • 3篇维甲酸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甲状腺
  • 3篇菜籽粕
  • 2篇代谢
  • 2篇碘化
  • 2篇碘化钾
  • 2篇电子吊秤
  • 2篇吊秤
  • 2篇养殖
  • 2篇诱导基因
  • 2篇脂类

机构

  • 29篇浙江万里学院
  • 10篇宁波卫生职业...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宁波海关技术...
  • 1篇宁波检验检疫...

作者

  • 29篇高有领
  • 14篇钱国英
  • 9篇江玲丽
  • 7篇汪财生
  • 6篇朱秋华
  • 5篇葛楚天
  • 5篇王伟
  • 3篇李彩燕
  • 3篇陈忠法
  • 2篇方维焕
  • 2篇卢祎
  • 2篇王春玲
  • 1篇张慧恩
  • 1篇郑岳夫
  • 1篇杨震峰
  • 1篇岑叶平
  • 1篇邹文贤
  • 1篇郭建林
  • 1篇尹尚军
  • 1篇白帆

传媒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曲霉固体发酵降解豆粕植酸及其生长条件的优化(英文)被引量:8
2011年
本试验旨在优化豆粕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体发酵条件,使豆粕中的植酸降解到最低水平且发酵菌种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同时了解植酸降解和发酵菌种生物量增长的相关性。采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来优化料水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试验共设17组,共5个发酵条件,每个发酵条件设3个水平(料水比分别为0.5、1.0和1.5,接种量为分别4%、8%和12%,发酵时间分别为72、96和120h),中心点设5个重复,豆粕中的发酵菌种生物量由麦角固醇含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豆粕中植酸含量最低值为2.38mg/g干物质,此时料水比为0.5,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120h;豆粕中麦角固醇含量最高值为396.74mg/kg干物质,此时料水比0.5,接种量为12%,发酵时间为120h。此外,豆粕中植酸降解和发酵菌种生物量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米曲霉固体发酵豆粕时植酸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0.5,接种量4%,发酵时间120h;固体发酵时米曲霉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0.5,接种量12%,发酵时间120h;米曲霉是一种高效的植酸降解菌种,具有应用于大规模豆粕发酵的潜力;麦角固醇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固体发酵过程中植酸降解或植酸酶生成量的变化。
高有领汪财生朱秋华钱国英
关键词:响应面法固体发酵米曲霉植酸麦角固醇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对大口黑鲈生长、体成分和甲状腺素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地是了解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菜籽粕对大口黑鲈生长、体成分、和血浆中甲状腺素T4水平的影响,并比较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试验共配制了六种饲料,粗蛋白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5%和10%。六种饲料分别为...
高有领汪财生王伟葛楚天李彩燕朱秋华钱国英
关键词:菜籽粕大口黑鲈体成分甲状腺素
多糖类免疫促进剂在虾类疾病控制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免疫促进剂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和免疫系统激活有关的细胞系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的物质,在虾类养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多糖类免疫促进剂包括葡聚糖、角素、壳聚糖、香菇多糖和裂褶菌多糖,都已被证实具有免疫增强效果.免疫促进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注射法、口服法和浸泡法,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免疫促进剂的应用中存在着效果不持久、过量使用、影响虾体性激素的分泌等问题.免疫促进剂可以作为化学药物和疫苗的补充,建议在应用中与疫苗结合,以取得最佳的疾病控制效果.
高有领
关键词:免疫促进剂多糖虾类疾病控制
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的胶体金试纸条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为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李氏杆菌溶血素(LLO)蛋白经原核表达后,制备单克隆抗体,测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效价及亲和力。柠檬酸钠法研制LLO胶体金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并初步应用于实际海产品的检测。结果发现,制备的LLO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稳定性高、重复性佳、灵敏度较高,亲和力好,亲和力常数为4.25×10^(8) L·mol^(-1)。人工污染样品试验表明灵敏度与纯细菌培养物基本一致,为3.0×10^(5)CFU·mL^(-1)。将LLO胶体金试纸条应用于500份海产品的实际检测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20%(11/500),略低于国标检测方法(GB4789.30—2010)的2.40%(12/500)和PCR检测方法的2.40%(12/500),三者之间符合率为91.67%。另外缩短检测时间至15 min,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本研究建立的LLO胶体金检测方法可用于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快速检测。
江玲丽高有领胡兴娟章先杨云凯魏华方维焕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对大口黑鲈生长、体成分和甲状腺素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地是了解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菜籽粕对大口黑鲈生长、体成分、和血浆中甲状腺素T4水平的影响,并比较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试验共配制了六种饲料,粗蛋白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5%和10%。六种饲料分别为...
高有领汪财生王伟葛楚天李彩燕朱秋华钱国英
关键词:菜籽粕大口黑鲈体成分甲状腺素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RIG-Ⅰ基因敲除的HEK293细胞系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揭示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geneⅠ,RIG-Ⅰ)基因敲除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RIG-Ⅰ基因敲除的HEK293细胞。首先设计了3条针对靶标基因的单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并构建了pX459重组载体。重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细胞株,再以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acid,poly I:C)为病毒模拟物转染细胞,通过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RIG-Ⅰ基因的敲除情况,同时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protein 5,MDA5)、干扰素β1(interferonβ1,IFNβ1)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 p65,NF-κb(p65)]等关键因子以及细胞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株稳定敲除RIG-Ⅰ基因的HEK293细胞株(S1和S3),RIG-Ⅰ在S1和S3中的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P<0.05)。S1和S3细胞株的MDA5和IFNβ1基因转录水平和S3细胞株的NF-κB(p65)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野生细胞株(P<0.05);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poly I:C转染细胞后,与野生型相比,S1细胞株核外存在较多的NF-κB(p65)蛋白。此外,polyI:C转染细胞48h后,显著降低了野生型和S1细胞株的活力(P<0.05),但是不影响S3细胞株的活力。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2株RIG-Ⅰ基因敲除的HEK293细胞,为进一步研究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模型。
陈姿亦吴怡蓉张雨婷高有领
关键词:基因敲除HEK293细胞干扰素
中华鳖胚胎肝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模型构建
2022年
为建立中华鳖胚胎肝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研究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对细胞干扰素生成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最终构建基于该成纤维细胞的干扰素生成通路激活模型,以发育至23期的中华鳖胚胎为实验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得到肝成纤维细胞,结合细胞形态学、生长曲线和PCR法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之后,用Poly I:C转染细胞24 h,检测细胞形态和干扰素生成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应用构建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得到的中华鳖胚胎肝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良好,成功传至20代,该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可检测到成纤维细胞标记基因VIM和ACTA2,确定为成纤维细胞。冻存前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51%和82.95%。Poly I:C转染后,RIG-Ⅰ和MAVS蛋白的表达量上调,RIG-Ⅰ基因的表达量上调,m^(6)A和YTHDF2基因的表达量下调,并引起细胞形态的变化。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中华鳖胚胎肝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构建了基于该细胞的干扰素生成通路激活模型。
王水涛何盛盛江玲丽高有领
关键词:中华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干扰素
维甲酸直接诱导鸡原始生殖细胞启动并完成减数分裂被引量:1
2011年
维甲酸(RA)在胚胎期生殖细胞启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RA与性腺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能否诱导生殖细胞完成整个减数分裂生成配子的问题尚不清楚.本文以鸡原始生殖细胞体外无饲养层培养体系为模型,避开性腺体细胞的影响,研究RA诱导PGC进入减数分裂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无体细胞的情况下,RA显著上调鸡胚PGC中STRA8,SYCP3和DM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其进入减数分裂;同时,流式细胞分析和吉姆萨染色结果表明,RA能使鸡胚PGC经历各个减数分裂时期,最终生成36.5%~58.4%单倍体生殖细胞;此外,本实验还对雌性和雄性PGC对RA的应答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对RA的敏感程度相似.综上所述,RA能直接诱导PGC启动并完成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生成单倍体生殖细胞,无需体细胞或其他因子的介导.这为临床上治疗不孕不育及配子形成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葛楚天邹文贤王伟李彩燕高有领钱国英
关键词:原始生殖细胞鸡胚维甲酸减数分裂
鲷科鱼类理想氨基酸模式及其饲料对策研究
钱国英朱秋华陈忠法汪财生高有领郑岳夫尹尚军
简要技术说明:为了提高养殖鱼类的饲料效益和生长率,降低饲料与养殖成本,将养殖水体的污染尽可能降低,宁波市科技局审核下达了计划编号为2004C100059的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鲷科鱼类理想氨基酸模式及其饲料对策研究》。旨在...
关键词:
关键词:饲料理想氨基酸模式鲷科鱼类
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2024年
为研究来自不同地域幼虫芽孢杆菌的进化关系,建立其分子分型方法,对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株幼虫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并与ERIC分型比较。结果显示,ERIC法将50株分离株分为ERICⅠ、ERICⅡ与ERICⅣ型,但不能区分不同区域菌株;MLST法将菌株分为ST1至ST8共8种序列型,其中ST1为优势型,占比高且分布广泛;其次为ST5(主要为加拿大分离株),ST3(澳大利亚分离株),ST4(法国与匈牙利分离株),ST6(新西兰分离株),ST2(西班牙分离株),ST7(匈牙利分离株)和ST8(澳大利亚分离株)。与ERIC相比,MLST可以对不同地域的幼虫芽孢杆菌进行有效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作为后续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俞佳高有领王建峰赵秀玲李如松王春杨伯龙于纪棉江玲丽
关键词:多位点序列分型管家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