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一个马铃薯种质资源圃致病疫霉群体的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认识其群体结构特征,可为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对2009年采自宁夏一个种植有93个品种(品系)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圃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致病型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11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存在A1、A2和自育型3种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24.1%、57.8%和18.1%,A2交配型为优势类型;对其中43个菌株的致病型进行测试,检测到两种致病类型:1.2.3.4.5.6.7.8.9.10.11和3.4.10,发生频率分别为95.3%和4.7%,可克服所有11个抗病基因的1.2.3.4.5.6.7.8.9.10.11类型占绝对优势;对62个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进行分析,检测到Ia和IIa两种类型,发生频率分别为74.2%和25.8%。综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发现,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中致病疫霉群体致病型单一,但致病型毒力因子高度复合;线粒体DNA分析表明,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引入了遗传背景较为复杂的致病疫霉"新"群体。
- 马云芳孙洁平马丽杰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致病疫霉交配型致病型马铃薯晚疫病
- 种薯处理对防控马铃薯烂薯病的效果被引量:4
- 2012年
- 针对榆林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的田间烂薯问题,通过防控试验,比较药剂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对控制马铃薯烂薯病害的效果,初步分析导致马铃薯烂薯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初侵染源,为大田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防控的田块,马铃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及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农户未防治田块;种薯处理结合茎叶喷雾防控的田块,其马铃薯产量比单纯茎叶喷雾防控田块提高15.7%,纯收入增加27.6%。从田间病薯中未分离出晚疫病菌,表明当地烂薯的发生不是由晚疫病菌引起的。种薯药剂处理作为马铃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控制田间烂薯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陕西榆林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 马丽杰董华刘丹丹任政军马云芳张海成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种薯处理化学防治晚疫病菌
- 西北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与病害防控
-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致的马铃薯晚疫病,历史上曾经造成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然是马铃薯的最严重病害.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普遍发生,但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和马铃薯品...
- 单卫星田月娥孙洁平尹军良马云芳权军利
- 宁夏陕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性分析
-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和陕西榆林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对其致病菌进行毒性变异及分布研究,有助于推动抗病育种和病害的有效控制。...
- 孙洁平张琼马丽杰马云芳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毒性测试生理小种
- 西北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
-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给马铃薯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认识致病疫霉菌群体结构,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本研...
- 马云芳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交配型
- 文献传递
- 种薯药剂处理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试验被引量:6
- 2012年
-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广泛使用的克露、安克以及银法利3种药剂和2个含量分别处理种薯,从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程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50%安克WP 350倍液的种薯处理,植株发病率最低,叶片发病数最少,发病级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可见,种薯处理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防控来自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菌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 马丽杰杨海萍马云芳王玲朱玉斌刘万喜单卫星权军利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浸种处理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