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展鹏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肺癌
  • 2篇单孔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术后疼痛
  • 2篇疼痛
  • 2篇全胸腔镜
  • 2篇根治术后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预防性抗生素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肺癌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 5篇饶展鹏
  • 3篇王正
  • 3篇林少霖
  • 3篇王光锁
  • 2篇杨林
  • 2篇王健
  • 1篇洪英财
  • 1篇黄同海
  • 1篇夏利刚
  • 1篇林烈文
  • 1篇陈怀生
  • 1篇吴劲松
  • 1篇彭彬
  • 1篇乔坤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肺癌根治术后的术侧余肺全切除术临床探析
2015年
目的探析原发性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术侧余肺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根治术后术侧余肺全切除术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是腺癌,26例患者是鳞癌,手术的出血量在350-6 700 m L之间;有6例患者出现胸廓手术的粘连,出血量超过5 000 m L。并发症情况:8例患者出现心律不齐,4例患者的肺动脉损伤。56例患者中38例患者术后存活,18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原发性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行术侧余肺全切除术后,较为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肺癌术后复发或再发后的较好治疗方法。
饶展鹏黄丽好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根治术后
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单中心连续106例回顾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cVATS)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1月,该科完成106例单孔cVATS手术。肺楔形切除62例,胸膜、纵隔肿瘤切除19例,纵隔淋巴结活检11例,肺叶切除13例(14个肺叶),其中9例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1例。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单孔cVATS手术技术要点。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简单胸腔手术无中转,肺叶切除中转开胸2例,中转(双孔腔镜或开胸)率14.3%(2/14)。肺叶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191(9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381(5—35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3(1~6)d;术后平均住院5(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6.4(6~31)枚,淋巴结站数5.2(4~6)站。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双孔cVATS技术的胸外科腔镜医生,单孔c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术后胸病更轻。还需更多病例积累,有必要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曲线缩短该过程。
王光锁王正王健饶展鹏乔坤杨林林少霖
关键词: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肺癌术后疼痛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细节和初步结果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cVATS)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4月,该科完成10例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57岁(39~71岁)。其中1例同期行右上肺癌根治术,右下肺背段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结果9例手术过程顺利,1例右上肺尖后段切除,中转肺叶切除(1/10,10%)。全组无中转双孔、多孔腔镜或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6.1±51)(9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49.5±57)(5~2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5±1.4)(1~6)d;术后平均住院(5.4±2.3)(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4.8±4.1)(10~19)枚,淋巴结站数(5.6±0.89)(5~7)站。1例术后肺复张欠佳,负压吸引好转。全组无术后持续漏气、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肺癌患者随访1~5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可重复,术后胸痛更轻。
王光锁王正王健饶展鹏黄同海
关键词: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肺癌术后疼痛
胸外科围术期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胸外科围术期分离病原菌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307例围术期感染患者425株病原学资料。按常规方法留取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4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58.6%(249/425),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30.6%(130/425),真菌检出率占10.8%(46/425)。常见菌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3.0%(55/425)、铜绿假单胞菌9.6%(41/425)、肺炎克雷伯菌8.0%(34/425)、白色念珠菌7.8%(33/425)、表皮葡萄球菌7.5%(32/425)、金黄色葡萄球菌6.6%(28/425)等。其中呼吸道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67.8%(128/189),以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胸水标本以非发酵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分别占28.3%(36/127)和55.1%(70/127)。非发酵菌对头霉素、头孢克洛耐药。对头孢曲松耐药,不动杆菌属占95%(52/55),铜绿假单胞菌占77.8%(32/41),克雷伯菌占71.4%(24/34)、大肠埃希菌占61.5%(13/21)。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总体较低,不动杆菌属(10.3%),铜绿假单胞菌(4.2%),克雷伯菌(20%)、大肠埃希菌(7.7%)。结论胸外科围术期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和胸水标本,呼吸道标本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胸水标本以非发酵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围术期感染预防和目标治疗应覆盖以上病原菌。
王光锁吴劲松杨林杨林饶展鹏王健饶展鹏
关键词:胸外科病原菌耐药预防性抗生素
3S空肠间置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3s空肠间置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Ⅱ、Ⅲ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1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3s空肠间置吻合术)和对照组(予传统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每组59例。统计分析两组近远期相关并发症情况、营养指标水平以及术后的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2.3±13.1)min,与对照组的(146.0±1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59),对照组为13.6%(8/5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18个月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胃排空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8个月时整体生命质量、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疼痛、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Ⅱ、Ⅲ型)切除近端胃后施行3s空肠间置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术后抗反流效果良好,且能使患者远期的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洪英财夏利刚林烈文陈怀生饶展鹏彭彬胡泓林少霖
关键词:胃切除术空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