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加祥
- 作品数:117 被引量:3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创面暴露保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创面暴露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保护壳体上设有透明窗口,保护壳体侧面均设有透气隔菌机构,保护壳体底部开通且其底部四个侧端面设有吸湿密封条,保护壳体对立侧面设有约束带,保护壳体...
- 薛孝威韩婷顾加祥
- 文献传递
-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桡腕关节形态学特征与腕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桡腕关节形态学特征与腕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共388例,采用Dienst功能评分、X线片及CT片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Dienst功能评分,恢复桡骨高度及恢复桡腕关节面完全平整,关节面不同程度的台阶或塌陷,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9.16%、89.28%及88.57%,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0.27%、91.01%及88.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目的在于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形态,降低骨折畸形愈合率,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即使关节面有1~2mm的台阶,会引起关节面负荷重分布,出现潜在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但只要经过正确的功能康复,桡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也可能较为理想.
- 王树王加宽顾加祥荆鑫
- 关键词:桡骨骨折腕关节形态学
- hIGF-1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电生理学、组织学、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8周再生神经纤维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活动电位的最大波幅和潜伏期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见hIGF-1治疗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其他两组。且能改善功能指数。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内基因转染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 顾加祥王静成蒋百川戴善和
- 关键词:神经再生周围神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电生理学
- 髋臼骨折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后出现并发症而行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R,其中4例曾行非手术治疗,9例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术前Harris评分36~54分,平均(45.9±6.0)分,术后提高至79~92分,平均(85.8±3.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骨折后行晚期THR手术难度较大,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王华锋王静成颜连启张圣飞戴善和施晓明顾加祥冯新民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创伤性关节炎
- 右小指血管瘤合并动脉瘤1例
- 2023年
- 手部血管瘤合并动脉瘤较为罕见,具体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尚未明确。2021年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手足外科诊治1例右小指血管瘤合并动脉瘤患者。患者女,49岁,因"右小指发现肿物1年"入院。B型超声示右小指皮下低回声肿块,有血流,考虑血管瘤可能。术前诊断为右小指肿块(血管瘤)。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右手部小指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小指掌侧病变符合动脉瘤,右小指背侧病变符合静脉瘤。术后2年随访,病变无复发。
- 张翘楚郭涛顾加祥张文忠张文忠袁超群许涛
- 关键词:血管瘤动脉瘤静脉瘤
- 应用游离趾腓侧皮瓣再造指腹15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趾腓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5例指腹缺损的患者行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3~12个月随访,平均8.4个月。移植指腹无明显瘢痕,外观饱满、耐磨,有指纹,两点辨别觉在9~12 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趾腓侧皮瓣修复后的手指指腹外形与正常手指腹相似,有良好的感觉功能,并可恢复精细功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最佳方法。
- 孙义元王静成刘宏君张文忠顾加祥
- 关键词:皮瓣
- Wassel分型在小儿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Wassel分型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39指)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根据Wassel分型情况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8~41个月,运用改良Tada评分进行评估,其中优31指,良7指,差1指,优良率达97.44%。结论Wassel分型应用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
- 张松朱学超刘宏君张乃臣许涛顾加祥
- 关键词:小儿手术方案
- 术中背根神经节阻滞控制腰椎手术后疼痛综合征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内注射药物对控制腰椎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的作用。方法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分为神经节阻滞组32例,鞘内注射0.75%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阻滞背根神经节;对照组37例,不作背根神经节阻滞。分别观察术后不同时间2组腰臀部和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受累神经根功能情况。结果神经节阻滞组药物止痛剂用量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对照组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近期疼痛。神经节阻滞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控制FBSS。
- 王永祥王静成顾德毅袁峰蒋百川冯新民顾加祥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阻滞麻醉
- 改良窄蒂邻指皮瓣修复示指、小指中远节创面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改良窄蒂邻指皮瓣修复示指、小指中远节较大创面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采用包含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窄皮蒂的改良邻指皮瓣修复示指、小指皮肤缺损28例(可切取支配皮瓣的指固有神经指背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重建感觉),示指、小指掌侧创面25例,示指、小指远节背侧创面分别2例、1例。皮瓣范围:最小1.8 cm×2.2 cm,最大4.5 cm×2.3 cm。吻合神经3例。结果所有皮瓣、植皮均成活良好,外观佳、无需修形,吻合神经的3例感觉恢复约S3,其余未吻合神经者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窄蒂邻指皮瓣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有效、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可重建感觉的修复示指、小指中远节较大创面的较佳术式。
- 田恒顾加祥张乃臣刘宏君潘俊博张文忠
- 关键词:窄蒂邻指皮瓣小指创面
- 中指尺侧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邻指皮肤缺损
- 2013年
- 目的探讨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邻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指)皮肤缺损伤给予中指尺侧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15指皮瓣全部成活,血供良好,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血供佳,外形良好,不需整形,质地接近正常指掌侧皮肤,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恢复良好,耐摩擦,患者可早期恢复劳动。但指侧方及手掌部切口易出现瘢痕增生、挛缩,降低了手术效果。皮瓣供指一侧神经损伤,半年内感觉与健指有明显差异,但两年后指端除两点辨别觉略差外,已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指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外形良好,质地耐磨,感觉恢复佳,如能避免皮瓣蒂部切口瘢痕增生、挛缩则手术效果更佳。
- 张乃臣顾加祥刘宏君潘俊博田恒
- 关键词:指损伤皮肤缺损指动脉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