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翠琴

作品数:71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蛋白
  • 18篇血清
  • 12篇蛋白质
  • 12篇白质
  • 12篇标志物
  • 11篇蛋白质组
  • 11篇细胞
  • 9篇肿瘤
  • 9篇基因
  • 8篇多态
  • 8篇中毒
  • 7篇联苯
  • 7篇联苯胺
  • 7篇苯胺
  • 6篇多态性
  • 6篇肿瘤标志
  • 6篇肿瘤标志物
  • 6篇膀胱
  • 6篇膀胱癌
  • 5篇神经行为

机构

  • 64篇上海市疾病预...
  • 15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市预防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南通市肿瘤医...
  • 2篇美国国家癌症...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市计划生...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眼病防...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71篇项翠琴
  • 29篇王文静
  • 27篇陈纪刚
  • 19篇张云英
  • 18篇张胜年
  • 16篇陆晔
  • 14篇廖萍
  • 10篇刘茶珍
  • 9篇秦逸秋
  • 9篇朱佩云
  • 8篇卢伟
  • 7篇阮素云
  • 7篇傅慰祖
  • 6篇林国芳
  • 6篇沈建华
  • 6篇顾祖维
  • 5篇汪根盛
  • 5篇章敏华
  • 5篇沈红
  • 5篇罗晓阳

传媒

  • 14篇环境与职业医...
  • 8篇劳动医学
  • 5篇工业卫生与职...
  • 5篇职业卫生与应...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12篇2002
  • 6篇2001
  • 11篇2000
  • 1篇1999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SELDI—TOF—MS技术联合CT鉴别肾脏良恶性占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肾脏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联合CT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96例血清标本取自62例肾癌和34例肾脏良性占位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所有患者的金属亲和-铜离子(IMAC-Cu^2+)蛋白芯片的表达图谱,随机采用42例肾癌和22例肾脏良性占位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并用其余患者进行双盲验证。结果利用质荷比分别为4657.56、2955.95和3278.00的3个蛋白峰建立了1个决策树诊断模型,其敏感性为85.7%(36/42).特异性为90.9%(20/22),双盲法验证后的敏感性为75.0%(15/20),特异性为83.3%(10/12)。而联合CT的诊断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结论利用质荷比分别为4657.56、2955.95和3278.00的3个蛋白峰所建立的诊断决策模型有助于鉴别肾脏占位的良恶性,联合临床CT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效率。
徐罡项翠琴陆晔康晓楠王文静廖萍丁强张元芳
关键词:血清学试验
SELDI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陆晔王文静项翠琴
关键词:SELDI技术蛋白质组
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联苯胺职业暴露工人尿脱落细胞巴氏分级结果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联苯胺职业暴露工人尿脱落细胞巴氏分级(PG)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染料化工行业职业性联苯胺接触队列中2003年接受膀胱癌医学监护的成员248人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UGT2B7基因型;用巴氏分级法对尿脱落细胞进行分级。[结果]PG>Ⅱ组和PG≤Ⅱ组的UGT2BT*1/*1(CC)基因型携带者的比率分别为54.9%和48.0%(P>0.05)。两组人群UGT2B7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也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GT2B7基因多态性形态对联苯胺暴露工人PG升高的风险可能没有影响。
沈春琳项翠琴张胜年秦逸秋袁东张云英刘茶珍陈纪刚
关键词: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多态性联苯胺巴氏分级
铅对神经细胞通透性、钙分布及微管、微丝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寻找铅神经毒性的超微病理学基础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血铅和脑铅阈值。方法 用电镜硝酸镧示踪 ,钙细胞化学以及原子吸收等方法 ,观察大鼠饮用 10和 3 0mg·L 1含铅水 3个月后 ,血铅与其脑铅浓度以及神经细胞轴突树突质膜通透性、钙分布以及微管、微丝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 血铅浓度 0 .3 1mol·L 1时 ,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 ;血铅浓度 0 .46mol·L 1时 ,观察指标均已变化。结论 血铅浓度超过一定限度 ,铅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蓄积 ,是神经细胞中毒的基础。由此造成轴突内微管解聚 ,出现双股螺旋细丝 。
阮素云顾祖维项翠琴秦逸秋张云英沈红
关键词:超微病理学神经细胞铅中毒
高砷污染地区慢性砷中毒发病及死亡率不同民族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高砷污染地区中慢性砷中毒(以下简称慢砷)发病和居民死亡的民族分布特点。方法以2006年人口加上1985-2006年的死亡人数建立近似的1985-2006年人口队列,1991年调查的全部慢砷确诊病人(分重、中和轻症3组)为慢砷人群,其余为非慢砷人群。全队列与非慢砷人群内各民族各性别作各症状型慢砷发病(仅限全队列)和癌因及非癌因死亡的SIR或SMR分析,并进行性别和民族比较。截取1992-2004年为观察期,对慢砷病人和非慢砷人群作死因分析。结果男性各型慢砷发病以及两类死因的死亡均显著高于女性。两性各型慢砷发病和男性与非慢砷人群的非癌因死亡由高到低的民族排序为回、汉、布依、苗族;男性与非慢砷人群癌因死亡的排序则为汉、回、布依、苗族。男性慢砷病人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列癌因首位,粗死亡率达到128.66/105,在非慢砷人群中列次位,而在女性非慢砷人群中突出地列首位。男性慢砷病人的肺癌和喉癌死亡显著超高。结论妇女对重症型慢砷可能不太敏感。回族对慢砷的敏感性以及非癌因死亡领先于其他民族,但由于汉族对重症型慢砷的易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民族,造成癌因死亡呈回汉族颠倒的现象。
项翠琴沈建华陈玉刚周运书林国芳李秀解陈纪刚
关键词:慢性砷中毒民族差异
联苯胺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和膀胱癌生物标志物被引量:2
2005年
沈春琳项翠琴陈纪刚张胜年
关键词:膀胱癌联苯胺基因多态性代谢酶生物标志物医学监护
N-乙酰基转移酶表现型及基因型多态性被引量:2
1999年
N-乙酰基转移酶(NATs)系统酶学名称为乙酰辅酶A-芳香胺N-乙酰基转移酶(E.C.2.3.1.5),NATs主要催化乙酰基从乙酰辅酶A转向芳香族伯胺或肼的功能基团,生成乙酰胺或乙酰肼。NATs在芳香胺类外源化合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与染料生产...
沈建华林国芳项翠琴顾祖维
关键词:乙酰基转移酶表现型基因型多态性
二甘醇保湿剂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研究含有二甘醇保湿剂的牙膏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人群牙膏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尿常规和白蛋白的检测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使用含有二甘醇牙膏和不含有二甘醇牙膏的两组人群中 ,尿样检测结果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结论 ]二甘醇在一定浓度以下使用时 ,对人群健康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项翠琴陈纪刚张天宝吕小枫张云英沈红
关键词:二甘醇流行病学保温剂尿样检测
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苯接触工人谷胱甘肽转移酶M 1(GSTμ)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1∶1配比的病例 -对照研究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STμ基因缺失者患苯白血病的危险性为GSTμ基因携带者的 3.6倍 ,提示GSTμ基因缺失是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作用显著的因素依次是GSTμ基因缺失、GSTμ亚型酶活力、接苯工龄、GST总酶活力、吸烟总量和车间空气中苯的平均浓度。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 ,按相对危险度 (OR)大小排列 ,依次是GSTμ基因缺失、接苯工龄和GSTμ亚型酶活力。结论 GSTμ基因缺失在苯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探讨苯白血病人群易感性和发现高危人群的效应标志物。
王文静李昌吉龙云芳詹承烈项翠琴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M1苯白血病基因缺失职业卫生
三种美白剂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探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3种常用美白剂(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美白剂5 d后,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探讨美白剂的细胞毒性。采用冻融法提取培养细胞内酶液后,用L-酪氨酸作底物,测定美白剂对培养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加入不同剂量(8、16、24、32、40、48μg/mL)美白剂后,对苯二酚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影响细胞的生长。熊果苷、曲酸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但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3种美白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达到美白作用。
陆晔朱佩云项翠琴
关键词:美白剂皮肤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