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保迪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正畸
  • 3篇种植体
  • 3篇口腔
  • 2篇定位装置
  • 2篇牙科
  • 2篇植入
  • 2篇器用
  • 2篇微型种植体
  • 2篇下颌
  • 2篇磨牙
  • 2篇矫治
  • 2篇骨面型
  • 2篇垂直骨面型
  • 1篇弹簧
  • 1篇定位孔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合
  • 1篇牙颌
  • 1篇牙颌模型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第二...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韩保迪
  • 9篇杜建东
  • 7篇张颖杰
  • 3篇栗震亚
  • 3篇杨兰
  • 2篇胥磊
  • 2篇陈红
  • 1篇龙飞
  • 1篇任卫萍
  • 1篇刘国华
  • 1篇郑雪莉

传媒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牵引方式在微型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不同牵引方式对微型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微型自攻钛钉支抗种植体(微型种植体)。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微型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应用定滑轮牵引方式;对照组微型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牵引钩向远中直接与微型种植体相连。2组均以滑动法(每侧120g力)内收上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住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量(I-Y)为5.16±0.0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M—Y)为0.12±0.02mm;对照纽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量(I—Y)为4.55±0.25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M—Y)为0.57±0.03mm。统计分析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定滑轮牵引方式与微型种植体结合能进一步增强磨牙支抗,对获得最大磨牙支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杜建东杨兰韩保迪胥磊
关键词:牵引方式微型种植体
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和颅底形态的比较研究
目的: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和颅底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1)随机选取安氏骨性I类错牙合高角、低角和均角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30张,扫描侧位片后确定并数字化下颌骨的8个标志点,然后用...
韩保迪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
文献传递
一种牙科矫正器用植体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矫正器用植体定位装置,包括植体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与牙齿的形状相同,定位块中间垂直设有一定位孔,植体设置于定位孔中,定位块两侧均焊接固定安装一槽体,槽体的内壁面上均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第一橡胶...
韩保迪杜建东张颖杰
文献传递
安氏Ⅰ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形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Ⅰ类错高角、低角和均角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30张,扫描侧位片后数字化下颌骨的8个标志点,用Procrustes重叠法得出三种下颌骨的平均形状,然后用薄板曲线法和EDMA法比较安氏Ⅰ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的形态特征。结果从低角到高角,下颌骨的形态改变趋势如下:①下颌升支逐渐变短;②下颌角逐渐增大;③颏部逐渐向后向下旋转;④Id-Pg距逐渐增大;⑤Ar点相对于Co点由后向前移位。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的形态存在很大差异。
韩保迪栗震亚陈红
关键词:垂直骨面型下颌骨
两种矫治设计在下颌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治疗中对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对比研究
2022年
目的:对比研究三维虚拟矫治设计和常规矫治设计在下颌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治疗中对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24例下颌单侧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n=12)。所有患者矫治前(T0)行下颌牙颌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邻近切牙牙根长度及面积。研究组口内数字化模型与CBCT 3D模型进行配准融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确定阻生异位尖牙牵引方向和定位牵引钩位置,并3D打印牵引钩导板,根据牵引钩导板制作改良舌弓牵引钩。对照组参照CBCT及口腔检查设计制作改良舌弓牵引钩。对24例24颗下颌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进行正畸治疗,尖牙牙冠牵引至侧切牙牙根远中时(T1)行CBCT复查,复测下颌切牙牙根长度及面积并与初始数据比较,并记录牵引用时。结果:24颗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均成功牵引至侧切牙牙根远中,牙髓和牙周情况良好。牵引前后比较异位侧下颌切牙牙根长度及面积,研究组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小(P<0.05)。T0-T1用时研究组平均6.05个月,对照组8.25个月(P<0.01)。结论:口内数字化模型与CBCT 3D模型进行配准融合,三维虚拟矫治设计,设计个性化牵引装置可有效矫治下颌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防止邻近切牙牙根进一步吸收。
杜建东韩保迪李芳兰张颖杰
关键词:牙根吸收
一种口腔矫正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矫正辅助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固定环套在患者的脖子上,使患者下巴放在弹绳上,拉动拉板带动夹持板收缩,将承接箱的卡接在第一卡槽和第...
韩保迪杜建东张颖杰
文献传递
一种医用口腔矫正磨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口腔矫正磨牙装置,包括下矫正套,下矫正套上对称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固定套筒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内壁底部,固定固定套筒内插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底部固定...
韩保迪杜建东张颖杰
文献传递
高低角错颅底形态差异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用几何形态测量法研究高、低角错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骨性I类高、低角错患者治疗前的侧位片各40张,扫描后确定并数字化颅底的13个标志点,用Procrustes重叠法得出高、低角患者颅底的平均形状,然后用薄板曲线法比较骨性I类高、低角错的颅底形态差异。结果:1、高角患者的颅底形态特征是:蝶鞍复合体区缩小,前颅底和后颅底绕S点相背旋转使颅底角增大;2、低角患者的颅底形态特征与高角患者相反。结论:高、低角错患者的颅底形态有明显的差异。
韩保迪栗震亚陈红
关键词:颅底垂直骨面型
安氏二类一分类错青年患者正畸过程中咀嚼效率的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男女安氏二类一分类错青年患者在正畸治疗末期及保持期咀嚼效率的变化;比较保持结束时正畸患者与同年龄段个别正常者咀嚼效率的差异。方法称重法测量30例采用MBT矫治系统拔牙矫治的安氏二类一分类错青年患者在正畸矫治精细调整前(T1)、精细调整后(T2)、保持半年(T3)、保持一年(T4)时的咀嚼效率,并测量同年龄组24例未经正畸治疗的个别正常者咀嚼效率作为对照。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法对患者在四个时间段的咀嚼效率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T4期的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男女患者的咀嚼效率在四个时期均不断上升,其中T2与T1、T3与T2间差异有显著性。T4与T3、T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组均有相似的表现。结论固定矫治末期到保持前半年,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升。常规减数拔牙患者矫治后的咀嚼效率接近个别正常者。
龙飞栗震亚任卫萍韩保迪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称重法咀嚼效率
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的治疗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20例(尚未矫治)和矫治6个月临床诊断为牙龈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牙周健康患者20例设为牙周健康组,60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牙周临床指数和龈沟液标本,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组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炎3组患者,其中大黄组用大黄明胶海绵药条,明胶海绵组用灭菌蒸馏水明胶海绵条,分别置于龈袋内,每周上药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龈袋内不放任何药物。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牙龈炎组治疗前牙周临床指数、龈沟液IL-1β浓度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大黄组、明胶海绵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大黄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牙周健康组比较,龈沟出血指数(SBI)接近正常。结论: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杜建东郑雪莉杨兰张颖杰韩保迪
关键词:固定矫治牙龈炎白介素1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