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洪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氨基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手性分离技术
- 分子印迹技术是轩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聚合物的技术,正是由于这种特异的亲和性能使这种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具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成功制备了对氨基酸衍生物(D-Boc-Trp或L-Boc-Trp)印迹的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
- 隋洪艳
- 关键词: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分离高压液相色谱
- 分子印迹技术──一种新型的亲和分离技术被引量:14
- 2000年
-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印迹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共聚而成。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展,特别介绍了在分离领域、模拟抗体和受体、催化剂和人工酶以及传感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高聚物
- 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色谱评价及物理化学表征被引量:20
- 2003年
-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对L 特丁氧羰基色氨酸或D 特丁氧羰基色氨酸印迹的丙烯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评价结果表明,印迹分子L Boc Trp的离解常数(3 287mmol/L)要小于非印迹分子D Boc Trp的离解常数(4 379mmol/L),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亲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物理化学表征技术从结构上对这种特异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多层次孔结构的聚合物,为溶质的扩散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聚合物表面存在可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
-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液相色谱
- 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Ⅱ)—流动相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系统研究了乙腈流动相中甲醇、乙酸和水的体积分数变化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在流动相乙腈中添加较少量的甲醇或乙酸时〔φ(甲醇)≤8%,φ(乙酸)≤2%〕,随其体积分数的增加,手性分离效果提高;但当其体积分数继续增加,分离效果变差。以水作为添加物质时,当体积分数相对较少〔φ(H2O)≤30%〕,随其体积分数增加,手性分离效果变差;当水体积分数继续增加,拆分效果有所提高,在φ(H2O)=70%时,选择性因子达到1 52。降低流动相的pH值有利于手性拆分。利用梯度洗脱技术可以改善色谱分离中印迹分子洗脱峰的拖尾。
-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手性拆分
- 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3年
- 以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色谱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印迹分子有特异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依据液相色谱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分析了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发现在以异丙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时,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吸附时覆盖的活性位点数量是其对映体的1.2倍;印迹分子失去的溶剂分子数是其对映体的1.5倍. 可以认为, 在这种条件下,分子识别作用主要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三维孔穴结构.
- 孙瑞丰罗晖隋洪艳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液相色谱计量置换模型
- 分离氨基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对特丁氧-L-色氨酸酰胺或特丁氧-D-色氨酸酰胺印迹的聚合物.色谱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物理化学表征技术从结构上对这种特异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液相色谱
- 文献传递
-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34
- 2000年
-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 ,考查了 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铵盐等对蛋白质洗脱的影响 ,并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和不同性质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 ,为实际体系的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 孙旭东李红旗隋洪艳沈忠耀
- 关键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质生物产品
- 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氨基酸衍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系统研究了乙腈流动相中甲醇、乙酸和水百分含量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印迹分子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梯度洗脱技术对色谱分离中印迹分子洗脱峰的拖尾进行了改善.
- 隋洪艳李红旗沈忠耀
- 关键词:分子印迹手性拆分流动相梯度洗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