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

作品数:47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0篇艺术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审美
  • 8篇艺术
  • 6篇文化
  • 6篇西汉
  • 5篇文学
  • 5篇美学
  • 4篇文艺
  • 3篇艺术精神
  • 3篇蕴涵
  • 3篇审美观
  • 3篇审美观念
  • 3篇情感
  • 3篇文学理论
  • 3篇礼乐
  • 3篇礼乐文化
  • 3篇美情
  • 3篇美学研究
  • 2篇音乐
  • 2篇音乐美学
  • 2篇神秘性

机构

  • 38篇中央民族大学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44篇陈莉
  • 1篇贡巧丽

传媒

  • 4篇文艺评论
  • 3篇兰州学刊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求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诗中的五陵情结被引量:2
2010年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在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也使唐诗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汉唐两代都有开疆拓土的经历,且没有过多思想约束,这是五陵少年能够共同存在于汉唐两代文化中的重要原因。五陵原是唐代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参照系,昔日辉煌的汉代五陵原在唐诗中总是带着忧伤的色调,成为与大唐气象相伴而生的一缕悲凉之气。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
陈莉
关键词:唐诗
汉魏六朝文论对虚幻性文学的理论阐释与价值判断被引量:1
2017年
虚幻性是魏晋之前中国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面对普遍存在的恢诡谲怪的艺术现象,王充、嵇康等人在理论上都持否定态度,导致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概括之间的脱节现象。刘勰凭着理论直觉注意到文学艺术中的"诡异之词"和"谲怪之谈",但依据"依经立论"和"事信而不诞"的理论原则,对虚幻性文学基本持否定态度,对其艺术特征及理论价值认识不足。"宗经""征圣"的立论原则以及东汉以来的朴素唯物论是限制汉魏六朝时期对虚幻性文学艺术正面解读的障碍。
陈莉
关键词:《文心雕龙》实证论
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及其审美观念——以《礼记·玉藻》篇为中心的探析
2010年
《礼记·玉藻》篇较为集中地对周代贵族服饰的礼制规定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记载,反映了周代贵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基本状况。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具有等级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特点。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周代贵族对审美对象进行了等级划分,将服饰、车马饰的色彩与形制纳入到等级体制之中,使其等级化。周代贵族关注规范化的行为举止的审美价值,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审美化,使周代贵族的审美观念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陈莉
关键词:审美观念
意境理论中“情”“景”内涵的特殊性--船山的情景论及其对构建意境理论的启示
2022年
船山的情景论是汇成中国意境理论大河的一条支流,对于构建意境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船山所说的“情”具有迷离、恍惚和淡远等内涵,是人类面对天地宇宙时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感;船山所说的“景”是直面自然的瞬间所看到的景色,它不是伦理道德的载体,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瞬间看到的、令人若有所感的景。船山认为只要将自然物象如其本然地呈现出来,个体生命就与天地同化,也就返归于阴阳变化之流。在船山看来,情景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景只是触发情感的契机,未必是引发情感的对象。情景关系具有偶然性、瞬间性和神秘性。船山情景论的启示是,意境超越实际利益和现实生活矛盾之上,具有超脱玄远的性质。意境彰显的是博大苍茫的宇宙情怀,因而具有趋向于无限和空灵的特征。意境主要存在于古典抒情性作品中,不是衡量所有艺术的全能标准。
陈莉
关键词:王船山情景关系意境理论
礼乐文化与《淮南子》的文艺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礼乐文化复兴是影响汉代思想家言说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淮南王刘安从黄老思想出发,反对礼乐文化,但另一方面又对礼乐文化又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形成了既否定声色之美,又注重外在形式;既崇尚自然,又尊崇真挚情感的文艺美学思想。这既是汉初礼乐文化被排斥又潜在发展的文化状况的折射,也是刘安作为地方诸侯王与中央政府保持着对抗又统一的张力关系的折射。
陈莉
关键词:汉代礼乐文化《淮南子》文艺思想
从满城汉墓的随葬器物看西汉艺术精神被引量:1
2012年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陈莉贡巧丽
关键词: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审美特征艺术精神
除了“阐释”,文学理论还能干什么?
2016年
"阐释"是对既有文学现象和理论现象的解释,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文化诗学"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的实质都是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进行"阐释"。避免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学现象进行"强制阐释",追求"对话性阐释"、"适度阐释"是文论界的共识。"阐释"的过程中虽然也会有理论观点和理论态度,但"阐释"的侧重点却不在于面对纷繁的文学现象提出新的理论话题。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危机并不仅仅在于"强制阐释",而在于"阐释"本身。对"阐释"的较多关注,对新的理论建构的有意回避,是导致文学理论研究缺乏个性和创新的重要原因。
陈莉
关键词:文学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人文化观念的改变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不仅使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卓有成效的保护,而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契机,推动了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使人们开始逐渐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重新找到了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记忆,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陈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观念
孔子的生存困境与礼乐文化诗性精神的衰微
2014年
礼乐文化是周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教化手段,它虽不是艺术,但文质彬彬的行为方式、优雅的礼乐、精美的礼器等,却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诗性精神。礼乐文化是典型的贵族文化,它需要平和、安定的社会条件和具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才能得到实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地位的衰微,以及列国之间竞争的激化,礼乐文化趋于衰微。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努力恢复礼乐文化,但是他出身贫寒,又生不逢时,在困顿的生存境遇中,只是发展了礼乐文化中的和谐、孝悌观念,但却无力推进礼乐文化的诗性特征,在孔子维护礼乐文化的过程中,礼乐文化所特有的诗意心态消失了,音乐从礼乐变为抚慰心灵的个体情感音乐,礼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发生了分离,从而使礼乐文化的艺术精神在保护中进一步走向消亡。
陈莉
关键词:孔子身份礼乐文化艺术精神衰微
袁宏道《瓶史》与晚明理性审美观念被引量:1
2018年
袁宏道的《瓶史》全面阐述了插花艺术的基本原则,透过《瓶史》可以看到明代生态的变迁和审美意识的系列变化:首先,《瓶史》是明代城市文化有了一定发展的背景下,远离乡村的文人对自然之美的呼唤。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仕宦功利目的的超越,但撷取来的花枝毕竟缺乏深厚的泥土滋养和乡村氛围,折射出城市文明的无根状态;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中,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将人伦秩序、道德规范移植于花木的"比德"审美观念,当这种审美观念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模式化、僵化的审美套路。《瓶史》突破了这种僵化的审美模式,张扬瓶花的纯粹审美价值,将对花的审美回归到愉情悦目的层次,折射出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最后,相较于宋代文人力求与观赏物保持一定距离的理性审美态度,《瓶史》力求近距离地观赏审美对象,体现了晚明士人的玩物心态和放纵恣肆的性情特征。这与城市文明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陈莉
关键词:袁宏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