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泳涛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喂养一般情况与出现的不良事件,治疗3 d与1、2周时有益菌群数量及治疗2周后生长发育速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χ^(2)=4.706,P=0.030);观察组患儿被禁食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喂养期间呕吐、腹胀及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群数量在治疗3 d与1周、2周时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肠道乳杆菌群数量在治疗1、2周时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患儿肠道有益菌群数量,缩短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时间,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谷萍姣陈泳涛符茵龙伟戴怡蘅
-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布拉氏酵母菌生长发育
-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环境的变化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探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血气、电解质及肾功能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15例重度窒息的患儿,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在生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收集其亚低温治疗前、治疗24、48、72 h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及肝功能,分析亚低温治疗后新生儿内环境的变化。结果亚低温治疗后K^+、Na^+、Mg^(2+)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不明显;Ca^(2+)、磷(P)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乳酸呈下降趋势,pH、PCO_2、碱剩余(BE)呈上升趋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过程中,仍需动态观察内环境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提供适当干预,以便为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提供保证。
- 曾立军符茵陈泳涛戴怡蘅邬颖华
- 关键词:新生儿亚低温缺血缺氧性脑病乳酸
- 跖跟角与CTEV前足内旋程度评价
- 2017年
- 目的寻找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前足内旋的客观评价指标,测定并分析5个跖跟角(跖骨相对跟骨的内偏角度)的差异性,为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以来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5d^71个月,平均13.5个月。在双足X线正位片上分别测量患足和健足的5个跖跟角,首先比较同一患儿的患足与健足之间跖跟角的差异显著性,再对比五组跖跟角的患健侧差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 CTEV的5个跖跟角均大于健康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跖跟角的患健侧差值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第1~5跖跟角可作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前足内旋程度的评价指标。
- 尤梦奇谢韶东陈泳涛余文英郭跃明杨延斌陈梅花陈梓恩冯明慧
-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评价指标
- 佛山市新生儿沙眼衣原感染的情况及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本市新生儿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00例新生儿鼻咽上皮细胞的沙眼衣原体DNA(简称Ct-DNA)。结果15例新生儿Ct-DNA阳性,占1.5%;Ct-DNA阳性患儿并发肺炎9例(占60%),并发眼结膜炎7例(占46.7%),其中早产3例(占20%),足月小样儿2例(占13.3%),发病率明显高于Ct-DNA阴性的新生儿(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重视新生儿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做好围产期保健。
- 陈泳涛
- 关键词: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肺炎结膜炎
- 不同疾病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换血过程中胆红素、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安全使用最新黄疸换血指南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4年33例使用成分血换血疗法治疗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黄疸原因疾病谱、换血过程中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将患儿按照原发疾病分为溶血组、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组、G-6-PD缺乏合并感染组、其他组,分析疾病对换血过程中内环境、胆红素、凝血功能及后遗症的影响。结果在新指南下的换血病例中,新生儿溶血病溶血13例。按黄疸原因进行分组,4组总胆红素在换血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同(F=2.103,P=0.126),均呈下降趋势;疾病对换血内环境、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但是换血后各组血钾、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血钙升高。4组患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F=1.528,P=0.2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0.347,P=0.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换血前后PT(F=2.830,P=0.098),APTT(F=0.347,P=0.7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蛋白原(FIB)在组间(F=2.838,P=0.045)、换血前后(F=10.34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后FIB降低。结论疾病因素并不影响换血总胆红素下降效果,但是仍需要及时对病因进行诊断,同时在换血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 曾立军陈泳涛符茵邬颖华戴怡蘅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
- 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肱动脉、外周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16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监测忠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压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O.or)。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符茵陈泳涛张李霞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新生儿
-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7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胎龄28~32周呼吸暂停早产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别纳入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呼吸暂停治疗有效率,以及腹胀、心率增快、喂养不耐受、胃潴留、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有效21例(70.0%),氨茶碱组治疗有效20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BPD、腹胀、心率增快、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氨茶碱组(16.7%比40.0%、13.3%比36.7%、6.7%比53.3%、10.0%比33.3%、16.7%比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效果与氨茶碱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徐景武武兆磊陈泳涛符茵
- 关键词:咖啡因氨茶碱
- 低出生体重儿150例回顾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低出生体重儿(LBW)的相关围产因素、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的15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围产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流产史(≥2次);体重〈1500g的婴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疚病、感染性痰病、中枢神经系统痰病的发生率比体重1500g-2000g婴儿明显升高,而循环系统痰病、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体重〈1500g婴儿的死亡率、窒息率明显高于体重1500g-2000g的婴儿。结论: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和加强产科儿科的协作,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陈泳涛符茵
-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因素
- 妊娠期糖尿病对早产儿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生后1周内足月儿和早产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GDM母亲所生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分娩的60例健康母亲所生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早产儿、足月儿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两组早产儿及足月儿生后不同时间Cys-C、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早产儿、足月儿生后1、7 d时Cys-C及生后1、3、7 d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 d早产儿Cys-C水平显著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观察组足月儿血清Cys-C、β2-MG水平生后1、3、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后1 d水平最高;但生后3 d与7 d血清Cys-C、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足月儿生后1 d与7 d血清Cys-C水平比较及生后1、3、7 d时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后1、3、7 d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递减趋势,生后1 d水平最高;生后1、3 d时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7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后1 d与3 d时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血清Cys-C水平生后1 d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G水平生后1、3、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 d水平最高。结论 GDM母亲所生足月儿和早产儿存在亚临床肾损害,早产儿肾功能改善较足月儿晚,但生后1周足月儿与早产儿肾功能已无差异。
- 麦丽珊陈泳涛符茵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
- 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g≤出生体重<1 500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 张李霞陈泳涛符茵戴怡蘅高平明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