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雄
- 作品数:30 被引量:242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总结 1998- 0 1~ 2 0 0 3- 0 9急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病人 4 9例 ,对病人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比常规液体复苏 (n =2 7)与限制性液体复苏 (n =2 2 )的疗效及AR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 (2 96 5± 5 2 4 )mL ,治愈率为 77 8% ,死亡率为 2 2 2 % ,其中ARDS发生率为 18 5 % ,死亡率为 6 0 %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 (2 0 89± 32 8)mL ,治愈率为 86 4 % ,死亡率为 13 6 % ,其中ARDS发生率为 9 1% ,死亡率为 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 ,提高治愈率。
- 陈晓雄叶恭水帅学军朱捷李大鹏岳春河
- 关键词:胸部创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限制性液体复苏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徐毅马俊勋陈晓雄赵晓东涂玉亮姚胜张立军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栓塞急诊处理
- 结直肠癌伴肠梗阻23例临床诊治分析
- 诸震波丁宁陈晓雄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手术
-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3、5、7和14d检测血清CPK、LDH、ALT、AST的含量及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变化,分别根据ISS评分和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⑴严重伤组伤后第1dCPK、AST、ALT、LDH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明显高于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⑵轻伤组患者伤后第3d起血浆PCT浓度测定均无明显升高,严重伤组患者血浆PCT浓度自发病起始终于高水平范围内波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严重伤组TNF-α、IL-6在第3d已开始升高,均明显高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⑶死亡组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清酶、PCT、TNF-α及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顸后。
- 叶恭水丁宁陈晓雄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血清酶PCTIL-6
- 急诊外科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2
- 2002年
- 我国急诊医学专业,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学科管理、人员素质、理论研究和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成为医学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中急诊外科专业,虽然担负着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创伤、意外事故抢救治疗的繁重任务,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滞后,已成为急诊医学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此,结合我院急诊科外科专业的工作实践,探讨其建设和管理的方法.
- 陈晓雄朱捷
- 关键词:急诊外科急救程序
- 监督下功能锻炼治疗Ⅲ度急性踝外侧副韧带损伤
- 2009年
- 【目的】判断监督下功能锻炼在Ⅲ度急性踝扭伤功能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急诊就诊的Ⅲ度急性踝扭伤病人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恢复期均用功能疗法治疗。试验组在监督下进行;对照组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在家功能锻炼;均治疗12周。伤后3个月、1年分别用POVACZP评分系统比较:总体效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对于主、客观不稳定,疼痛、肿胀、再扭伤发病率、用足的外侧缘行走、运动等恢复情况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在用足的外侧缘行走和主观不稳定较对照组为优(P〈0.05);伤后1年再扭伤发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在客观不稳定性、疼痛、肿胀、恢复踝的运动能力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总体POVACZP评分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督下的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功能治疗Ⅲ度急性踝扭伤伤后3个月和1年的总体治疗效果。
- 叶恭水张建中丁宁陈晓雄
-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报道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9月对急诊 2 1例拟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病人进行CT及MRI检查对比 ,以探讨一种更为确切的影象学诊断方法 ,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2 1例中 ,MRI均有特异性表现 ,CT与MRI相符 5例 ,MRI显示的病状比CT数量多、范围大 6例 ,CT检查未见异常 ,而MRI检查显示病灶者 10例。作者认为 :MRI可判断受损的确切范围 ,MRI弥散像更能为DAI的定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详实的依据。
- 朱捷陈晓雄
- 关键词:MRI急诊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 ,分为两组 :1组就诊后直接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共 4 0例 ;2组首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70例。治疗 3~ 5d无效者换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用药方法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0 5g/次 ,Q 6~ 12h。治疗时间 3~ 11d ,平均 6d。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1组治疗后体温较 2组治疗后体温下降更显著 ;1组在有效控制感染时间上明显短于 2组 ;1组霉菌检出率明显低于 2组 ;1组细菌清除率、阴转率明显高于 2组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诊重症感染病人起始经验性地应用覆盖广、杀菌力强的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重症感染的病程。初始经验性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并不增加二重感染的发生率 。
- 王勇傅研张蕴陈晓雄
- 关键词:急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重症感染疗效抗生素
- 自发性纵隔气肿六例报告被引量:7
- 2002年
- 陈晓雄帅学军
- 关键词:自发性纵隔气肿X线检查
- 重症胸部创伤后ARDS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被引量:21
- 2004年
- 陈晓雄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