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紫菀丸对血热出血大鼠血液流变性、凝血时间及肺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考察紫菀丸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凝血时间及肺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云南白药组(0.5 g.kg-1),紫菀丸高、中、低(5,2.5,1.25 g.kg-1)剂量组。将供试品按每日20 mL.kg-1的剂量灌胃(ig),2次/d,给药7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复制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并比较紫菀丸对其血液流变性、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含量(FIB)以及肺部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升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T,APTT明显延长,PT显著缩短,FIB含量显著增加。紫菀丸中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APTT,TT,明显增加FIB的含量。紫菀丸高剂量组能明显缩短TT,紫菀丸低剂量组能显著延长PT。紫菀丸中剂量组依次为全血黏度200 s-1(5.87±0.24)mPa.s,30 s-1(7.60±0.36)mPa.s,5 s-1(13.70±0.51)mPa.s,1 s-1(32.38±2.06)mPa.s,APTT(17.11±0.78)s,TT(30.07±2.00)s,FIB(5.56±0.14)g.L-1;紫菀丸高剂量组为TT(30.74±2.96)s;紫菀丸低剂量组为PT(14.63±1.14)s;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在肺体征方面,紫菀丸能够改善血热出血大鼠肺部损伤的相关症状,中剂量效果最好,其次是高、低剂量。结论:紫菀丸中剂量组能够改善血热出血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止、凝血效果,紫菀丸高剂量组对部分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有一定的效果。紫菀丸剂量组对模型组大鼠肺部的损伤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于生陈星单鸣秋
- 关键词:血液流变性肺部体征
- 炒炭前后茜草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含量的UPLC测定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建立茜草及茜草炭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的U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1,进样量为2μL,柱温30℃,检测波长276nm。结果: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在1.66~82.9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1.9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优选茜草炭炮制工艺和建立茜草炭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单鸣秋陈星王侃丁安伟
- 关键词:茜草炒炭UPLC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证思路撷要被引量:9
- 2019年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问诊在本病的诊断中尤为重要,既可排除性诊断,又能明确本病来源。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据证灵活用药,以提高疗效。附验案2则以佐证。
- 陈星孙钢
- 关键词:慢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问诊辨病辨证
- UPLC测定茜草炭中4种醌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茜草炭中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进样量2μL,柱温30℃,检测波长276 nm。结果: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0.69~34.44 mg.L-1(r=0.999 9),0.66~33.2 mg.L-1(r=0.999 7),0.68~34.08 mg.L-1(r=0.999 9),1.07~53.52 mg.L-1(r=0.999 9)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5%,95.75%,102.5%,96.15%,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茜草炭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 陈星王侃单鸣秋丁安伟
- 关键词:茜草炭大叶茜草素UPLC
- 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茜草与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两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7 d,利用此模型观察茜草与茜草炭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凝血酶活性及血小板系统的影响。结果:茜草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止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双向调节,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但弱于茜草炭。茜草炭主要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促凝效果,能明显提高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茜草炭主要发挥其止血作用,进一步论证了茜草、茜草炭"生行熟止"的传统炮制理论。
- 单鸣秋陈星李娟喻斌丁安伟
- 关键词:茜草茜草炭
- 基于网络管理的中西医诊治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作用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规范诊治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网络管理结合辨证中成药治疗,观察对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感冒次数、临床表现、运动耐力、肺通气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探讨新的治疗管理模...
- 陈星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成药慢病管理
- 文献传递
- 茜草在复方中生熟异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茜草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
- 陈星
- 关键词:茜草茜草炭蒽醌类化合物血瘀
- 文献传递
- 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体肠吸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用酚红标记法校正循环液体积。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大叶茜草素(12.33,24.66,49.32 mg.L-1)及羟基茜草素(8.455,16.91,33.82 mg.L-1)在各肠段的吸收量顺浓度梯度,渗透系数呈上升趋势且均大于0.2×10-4cm.s-1,在相同浓度下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各肠段Peff表现为相同趋势,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肠道内为高渗透性药物,各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部位可能存在特异性吸收。
- 王侃陈星单鸣秋丁安伟
- 关键词:大叶茜草素在体单向肠灌流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