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胃炎分类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曹伟民巴善铎胡素焕陈新谢会忠
-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萎缩性胃炎国外学者符合率
- 新疆地区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耳聋基因结果分析
- 目的 分析新疆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基因突变情况,为该地区耳聋患者的临床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126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DNA的GJB2 (35delG、176del 16、235delC...
- 陈新张劲唐亮陆金山
- 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血清hs-CRP、PCT、IL-2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开颅术的SB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麻醉诱导用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选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硬脑膜切开后(T3)、手术结束(T4)、术后1 h(T5)的颅内压(ICP)、脑氧分压(PbrO_2)、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氨酸(Glu)、血清hs-CRP、PCT、IL-22水平。比较2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3、T4、T5时间点,观察组I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T2、T3、T4、T5时观察组Pbr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T4、T5时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MDA、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 T3、T4、T5时,观察组血清hs-CRP、PCT、IL-2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HR与MAP各个时间点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T3、T5时HR和MAP值高于T1、T2、T4时,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 <0. 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降低SBI术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进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同时还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发挥术后镇痛镇静作用。
- 王安平岳新霞海力茜.陶尔大洪陈新罗庆元
- 关键词:丙泊酚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2
-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03例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胃镜诊断,确诊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皆进行微型探头超声胃镜探查,获得相应的诊断结果,部分病例需要获取相关组织,经过病例确诊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90例患者是经过微型探头超声胃镜获得诊断,诊断率为93.6%,胃镜获得临床诊断的患者有52例,诊断率为2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利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有87例,符合率为86.1%,利用胃镜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有30例,病理诊断符合率为2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治水平。
- 陈新王安平岳新霞
- 关键词: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胃苏颗粒辅助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环氧化酶-2、钙黏蛋白E表达及血清降钙素原、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替硝唑和阿莫西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钙黏蛋白E(E-cadherin)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三联疗法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观察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COX-2、E-cadherin、PCT及胃泌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胃黏膜COX-2和E-cadher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X-2和E-cadherin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CT和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和胃泌素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降低COX-2、E-cadherin、PCT和胃泌素水平,缓解机体胃黏膜损伤,减轻反应症状,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
- 陈新王安平
-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苏颗粒环氧化酶-2降钙素原胃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