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雄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皮瓣
  • 8篇皮瓣修复
  • 8篇缺损
  • 6篇游离皮瓣
  • 6篇组织缺损
  • 5篇软组织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外科
  • 4篇动脉
  • 4篇手部
  • 4篇手术
  • 4篇足背
  • 4篇外科手术
  • 4篇显微外科
  • 3篇手部软组织
  • 3篇手部软组织缺...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骨折
  • 3篇钢板
  • 3篇并联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
  • 8篇东莞市厚街医...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陈文雄
  • 14篇谢广中
  • 10篇梅林军
  • 5篇袁凯平
  • 4篇胡争波
  • 2篇刘治军
  • 2篇李小明
  • 2篇吴恒烜
  • 2篇苗存良
  • 1篇刘治军
  • 1篇李敬矿
  • 1篇陈绵
  • 1篇雷芳金
  • 1篇秦金桥
  • 1篇丁白海
  • 1篇孙澍彬
  • 1篇赖红燕
  • 1篇赖红燕
  • 1篇尹葵燕

传媒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1东莞市厚街医院骨三科行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的39例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皮瓣、植皮均成活,切口甲级愈合,创面Ⅰ期均愈合。随访(12.5±7.6)个月(范围:5~2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显著色素沉着。患指外形及供足外形恢复理想,未发生溃疡,亦未见皮肤破溃和明显瘢痕挛缩,以及感觉异常等并发症,行走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对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应用足背并联皮瓣修复,具有皮瓣质地好、美观、成活率高等优点,效果肯定,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王湘伟谢广中陈文雄袁凯平
关键词:游离皮瓣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手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7例,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小8cmX6cm,最大12em×8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待坏死边界确定后,行坏死组织清除,二期直接缝合愈合。另6例全部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质地好,切取较为方便,供区隐蔽且可直接缝合,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李小明谢广中吴恒烜胡争波梅林军陈文雄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
应用游离足背并联双叶皮瓣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游离足背并联双叶皮瓣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方法对25例单指皮肤脱套伤患者应用游离足背双叶皮瓣进行修复,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主干,以第1跖背、跗外侧或外踝前动脉为分支构成第1跖背、足外侧的并联双叶皮瓣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17例一期愈合,8例皮瓣边缘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有21例获3~6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肤色好,厚薄均匀,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足背双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简单易取、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的理想方法。
陈文雄谢广中梅林军王湘伟袁凯平
关键词:游离皮瓣双叶皮瓣皮肤脱套伤
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2指)手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术,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为I期骨性愈合,术后3~6个月取出钢板,根据TAM评分,38例(42指)患者中40指为优良,优良率95.23%。结论: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术,操作简便,骨折端固定牢固,能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愈合时间短,是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陈文雄谢广中王湘伟
关键词:手指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
两种方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估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19例(A组),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25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17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15/17)。B组24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6例,良5例,可5例,差8例,优良率45.8%(11/24)。两组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梅林军谢广中胡争波陈文雄
关键词:伸肌腱锤状指掌长肌腱外科手术
锁定加压钢板和非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作用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非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作用。选取就诊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50例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50例实施非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照组)。然后分别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术后2、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VA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取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措施,而经试验证明,采取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复位效果好,固定性强,并可促进术后恢复,使患者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及早恢复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王湘伟陈文雄谢广中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第二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组织缺损34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第二掌背动脉(SDMA)逆行皮瓣修复示、中指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0月共采用SDMA逆行皮瓣修复示、中指组织缺损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7-51岁,平均34岁,其中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合并伸指肌腱缺损13例,示指指背神经缺损4例,部分指骨缺损3例.创面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2.0 cm×5.5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0 cm×2.5 cm-2.5 cm×5.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外观、弹性. 结果 34例皮瓣中31例全部成活,3例皮肤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 12个月,皮瓣美观,弹性好,无溃烂,无臃肿,供区愈合好.结论 SDMA逆行皮瓣是修复示、中指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术后皮瓣外观好,无需再次行断蒂和皮瓣整形,能满足手指基本活动功能.
王湘伟谢广中梅林军陈文雄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2010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1例,其中有20例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3例修复虎口瘢痕挛缩或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结果:4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具有切取方便、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等优点,适合于修复拇指、虎口、手背桡侧及示、中指近节背侧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谢广中梅林军陈文雄吴恒烜赖红燕李小明胡争波
关键词:桡神经浅支岛状皮瓣手部软组织缺损
应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修复16例多指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总结和探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在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2014年6月,对16例多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足背并联皮瓣进行修复,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主干,以跗内侧或内踝前、第一跖背、跗外侧或外踝前动脉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一跖背、足外侧的并联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以双叶并联皮瓣修复2个手指软组织缺损,以三叶并联皮瓣修复3~4个手指软组织缺损.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14例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有15例获3~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肤色好,厚薄均匀,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游离足背并联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简单易取、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陈文雄谢广中梅林军王湘伟
关键词: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
可吸收棒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及掌指关节功能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研究对掌骨骨折的患者使用可吸收棒及微型钢板进行治疗,且观察治疗之后近远期疗效以及掌指关节的功能。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7年9月入住本院的250例掌骨骨折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患者)、对照组(125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可吸收棒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微型钢板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传统分级评定体位的评分、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的时间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患者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0~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级两组患者人数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在5级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掌骨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可吸收棒治疗掌骨骨折的患者较好于微型钢板治疗,值得推广。
陈文雄
关键词:可吸收棒微型钢板掌骨骨折近远期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