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登革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特异性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特异性病毒抗原及 IgG、IgA、IgM 抗体和补体 C3组份。
- 石淑仙宋佩辉郝连杰陈悦雷洪波林志选赵蜀崖
- 关键词:免疫复合物登革热
- 用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为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建立了抗原特异性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以兔抗EHF IgG包被反应板,使待检标本内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暴露的EHF病毒抗原位点而被结合到固相上,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进行示踪,从而检出EHF’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在228份EHF患者血清中,用胶因素ELISA检出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183份,抗原特异性ELISA检出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188份。本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 喻植群杨东亮李方和陈悦郝连杰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免疫复合物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组份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CIC中绝不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CIC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CIC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郝连杰陈悦杨东亮喻植群李方和汪由坤刘立昆高学中杨颖潮李龙海孟晓林丁美琴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 1995年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学研究室,武汉430030杨东亮,陈悦,喻植群,李方和,汪由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尿/分析中图法分类号R512.8,R446.12应用双抗体夹心...
- 杨东亮陈悦喻植群李方和汪由坤郝连杰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1994年
-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及肾间质内可检出病毒抗原及IgG、IgM、C3。上述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不可忽视。
- 杨东亮汪由坤李淋陈悦郝连杰高学中杨颖潮刘立昆李龙海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复合物病理
- 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组分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免疫复合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显色主要有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3kD、50kD、52kD、65kD、72kD、80kD及100kD。采用该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血清识别,在其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及相应的免疫球状蛋白和补体成分。应用PCR技术在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病毒核酸。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CIC中存在病毒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是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组分,它们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免疫复合物,并且大多数可以结合补体成分。
- 陈悦杨东亮郝连杰高学中刘立昆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 1996年
-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但至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 杨东亮喻植群汪由坤李方和陈悦李淋郝连杰杨颖潮高学中刘立昆
- 关键词: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发病机理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应答多肽抗原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皮肤组织内病毒抗原及免疫复合物检测与意义
- 1995年
-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病理技术,对3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皮肤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同时与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在23例EHF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部分组织中可同时检出免疫球蛋白及C3,少数组织仅能检出病毒抗原或免疫球蛋白。配对血清小也可检出EHF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组织及血清免疫复合物形成与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有关,组织内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提示多种变态反应参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 杨东亮李淋汪由坤陈悦郝连杰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皮肤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病理
-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5年
-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武汉430030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转印技术中图法分类号R512.8免疫转印技术是本...
- 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
- 429例急慢性肝病病因的血清学研究
- 1994年
- 汪由坤李淋喻植群杨东亮李方和陈悦郝连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诊断